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姚登鸿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准确掌握该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应用优势,明确大单元教学中四个关键要素,即教材、情境、活动、评价,明确其主要特征为大主题、大结构、大情境和大活动。将大单元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文章中,笔者提出了合理利用提炼主题、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评价反馈等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近年来,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备受关注。大单元教学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立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境,布置多种学习任务,采用动态评价方式,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从而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了有效发挥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价值,必须加强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充分掌握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学习任务,深入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们体验语文知识乐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每个单元视为基本单位,将单元中所有课文串联起来,通过创建特定情境,设置多元化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找到课文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育。在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下,教师必须紧密围绕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活动的启发和引导功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积极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合作与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和创新品质,那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会不断发展。
大单元教学的关键要素包含教材、情境、活动、评价。首先,初中语文教材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将教材内容与网络资源、跨学科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及知识迁移能力。其次,情境是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力支撑,创设与单元主题相符的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更容易沉浸在课文意境中,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妙。再次,活动指的是合作探究类的学习任务,旨在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引领学生深度挖掘课文主旨思想和情感基调,通过合理的活动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要领,逐渐形成知识整合能力。最后,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打破了传统评价形式的局限性,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实施反思、调整、优化,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大单元教学的特征有:一是大主题。通过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整合与精炼教学内容,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又要锻炼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二是大结构。利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串联起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语文学习将变得轻松高效,学生也能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三是大情境。基于初中生的生活和大单元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深刻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动力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四是大活动。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通常会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勇于创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提升。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教学期间,各类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发挥着各自优势。大单元教学越来越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青睐,原因在于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删除重复内容,融入生活元素和创新元素,在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全过程渗透语文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之前学过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学习的温故知新。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和设计任务,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及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中,踊跃参与各类活动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思维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全面落实,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2.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彻底转变了传统陈旧教学观念和模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束缚,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要积极推广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要按照教材要求,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和知识点,建立整体学习目标。这类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立足整体,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耐心倾听他人的发言,用以完善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的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炼主题,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将教学目标、内容有机结合,从而组织大单元教学。在此期间,要想有效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质量,首要任务是准确提炼单元主题,根据人文主题和教学重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对教材内容综合整理,深化课文之间的关联性,掌握整个单元的脉络。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收录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陋室铭》《爱莲说》几篇文章,单元导语中明确点出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借由文章阅读和学习,陶冶性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重点要放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上,对于文章重点内容进行精读,其余部分一带而过,确保学生能够娴熟地使用略读这一技巧,提高阅读效率,感知文章大意,还要在阅读后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炼本单元教学主题为“道德修养”,让学生自由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品味《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中的道德故事,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为范本展开教学,讲述略读的要领,然后引导学生略读《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从作者写作风格、语言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思索文章中所用的叙事手法以及想要弘扬的道德品质。接下来对比《陋室铭》和《爱莲说》,分析文章结构、韵律、意境之美,体会诗人的创作理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始终紧扣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所学内容表达观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
2.创设情境,衔接生活进行教学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创设情境,将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到一起,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得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还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新颖观点,能够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初中语文教师要使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如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化技术,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之能够给深受情境的感染,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良好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这几篇文章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自然美景是人之向往,精湛技艺让人拍案叫绝,真挚情感让人感同身受。在阅读文章时,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智慧结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本单元教学环节,教师要预先制作课件,选择生活化元素,利用视频、图片、声音展示自然界的优美景观及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景象,体现出课文之间的关联性,借助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奇思妙想。因为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高,所以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展示文章内容,建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易于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文章主旨思想,受到作者思想境界的熏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自觉积累文言文中的优美语句,形成高雅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3.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使学生自觉构建知识体系,查缺补漏,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举措。现如今,任务驱动是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主体环节,经过确立主题和情境创设,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了初步认知,接下来需要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深化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中,通过阅读《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学会从世间百态中产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设计的任务如下所示:
任务一:分析人物形象,按照姓名、性别、肖像描写、人物关系、典型事件、人物点评为框架,填写人物信息,将人物形象补充完整。以闰土为例,来自鲁迅的作品《故乡》,在课文中描写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小时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后来身材增加了一倍,脸已变作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闰土是儿时迅哥儿家里忙月的儿子,迅哥儿的好友,人物经历为“少年闰土瓜地刺猹、教迅哥儿雪地捕鸟、给迅哥儿讲新鲜事、托父亲带贝壳和鸟毛给迅哥儿;成年闰土探望迅哥儿时恭敬地叫老爷、送行迅哥儿一家”。人物点评“淳朴善良、天真无邪的英勇少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热爱,随着年岁的增加,生活的重压埋葬了少年的希望,多子、饥荒、苛税,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把他变成了一个麻木的木偶人”。
任务二:分析情节线索,获知小说情节图。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高度概括小说情节,以某个重要人物为核心,体现出其他人物对其态度的变化,帮助学生理清小说脉络,理解人物形象。
任务三:揣摩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小说主题。需要学生摆脱初中语文教材的局限性,从其他平台收集更多关于人物的信息,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观看央视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第94集旅行笔记追寻鲁迅的少年印记、视频,了解文章创作背景,与亲身经历相结合,探究小说主题。
任务四:分析描写手法,尝试进行创作。找出《故乡》中的心理描写,分析其作用;从《我的叔叔于勒》中任选故事角色,尝试从其他的角度再次讲述这一故事;概括《孤独之旅》各段情节中的人物状态,找出情绪发生变化时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语句,分析对情节、人物、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注重评价反馈,发挥动态评价功能
动态评价是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教师也能找到当前大单元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设计方面的不足,有利于不断优化大单元教学模式,提高大单元教学质量,激励学生不断改正缺点,获得进步和提高,达成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中,需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指标,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制作教学评价表,指导学生填写真实信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活动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良习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水平、学习需求,分析大单元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大单元教学模式,提高大单元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致力于凭借大单元教学更好地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而服务。
总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提炼主题,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知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衔接生活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采用动态评价、多元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功能,实现教学相长。通过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恒《浅析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重构》,《考试周刊》2023年第40期。
[2] 侯丽娟《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28期。
[3] 高镁丹《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文学教育》2023年第9期。
(姚登鸿,1971年生,男,汉族,甘肃礼县人,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