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胡正军

摘 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展开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提升学科教学效率的方法。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教学不同,它是新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所倡导的,它是在大概念的学习任务群统领下的单元主题教学。简单说,就是在单元内容重组的基础上,一课一课教学,而不是一篇一篇教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是,通过对教材进行梳理,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将主题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怎样去思考。文章以“核心素养”概念为导向,以“大单元”为指导思想,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为使课程改革落实到位、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大单元”教学是不可抵挡的大趋势、大潮流。实施“大单元”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目前,我国教育中出现了重视考试分数、轻视学习能力、轻视品德培养等现象。在此背景下,开展“大单元”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不过,这毕竟是一种新的理念,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们去摸索。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首先明确“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实施意义,并坚持从系统分析、整体设计以及核心素养三个基本环节着手,以统编版教材为基本抓手,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制定出合理、科学、高效的大单元教学计划。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1.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单元”,作为一门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并不陌生的。一个单元通常是以某一关键字、某一主题或某一体裁为主题的若干文本,构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大单元”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是指以“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能力点”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大单元教学,要有大观念,要有长期规划,要有高级逻辑,要有系统,要有远见。

2.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分析

第一,探索性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特点。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单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以教师为指导,进行有目的性的、有计划的、有目标的、有步骤的学习。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进行持续的思考与探索,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成功。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用到语文学科的知识,往往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资源整合。因此,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活动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第二,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知识转移。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所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是“惰性知识”,没有被人们所真正了解,也没有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果不能完全了解知识,我们就不能把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怎样才能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和社会真正建立起联系,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大单元教学为个人和知识的整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1.系统分析

各单元与课程的编制,都应建立在对新《课标》、学生基本情况、统编教科书等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建”。我们要改变以往在教学、科研中,只讲课文,注重知识的方式。现阶段语文教师应当对如何充分发挥教材应有之义进行全面研究,始终以新《课标》为指导,明确学生需培养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全面培养各类学生,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贯彻到底。

2.整体设计

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再对其进行整体设计,并在整体的计划之下,对其进行课时设计,这是一种严谨的发展逻辑,也是一种整体性的层次。在课程设计中,既要有大方向,也要有具体分工。现行统编教科书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一般都是围绕着一个题目,或者是一个公共的背景,或者是某个特定的核心素养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教学设计。

3.核心素养

无论是在“大单元”教学的哪一个实施环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序培养始终是教学和研究的重点、难点。对此,教师应当将此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引导因素,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底。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全面研究统编版教材的逻辑以及内容结构,并在对新《课标》的有关要求进行学习之外,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识字需求,明确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以及发展计划,充分利用并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型教学单元,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只注重“大”,忽视了对课本中具体文本的学习,没有遵循对具体文本的系统规划、科学组织、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1.在大单元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生成单元主题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有《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木兰诗》,以及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通过对上述五篇文章的主题、内容分析可以得知,这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宗旨的单元。上述五篇文章的文体并不相同,但它们在内容、主题上具有同一性,即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华民族强烈的家国情怀。因此,我们可以将“爱国之心永不灭”作为一个主题,将其融入本单元中,使同学们不仅能够穿越时空,与各个时期的爱国者进行交流,同时也能够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

2.确定大单元教学的目标

在制定“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时,应当将综合新《课标》、统编版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作为制定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大单元教学内容相联系的过程中,要对学情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的发展空间进行全面思考。大单元目标的设计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单元目标,另一部分是课时目标。单元目标的设定,不能只是“教师教什么”,而是要以“学生要学什么”来确定。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第一,结合五篇文章的不同时代背景,阅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主人公强烈的爱国情怀;第二,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仔细阅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作好注释;三是指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国情怀。

3.创设适当的学习情景

情景是一种在时空中对场景的再现。在教学实践中,情境再现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由此可见,在大单元教学中,创建真正的学习情境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这意味着,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全面考量学生的心理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的地域文化等人文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推动学生自主思考为着眼点,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游记”这一大单元的时候,有一种情景是这样的:

受疫情影响,你的英国笔友马克2020年的“壶口之旅”未能成行。近期疫情形势缓和,马克想把“壶口之旅”提上日程。请你为他推荐壶口瀑布的最佳旅游季节、最佳观赏地点及最佳观赏角度。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创设情景是面向整个班级的,每个同学都会有一位“英国笔友马克”吗?如果不能,那么这种情况就会成为一种使学生不能走进的情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们最喜欢营造的情景就是编剧和表演,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演讲稿和解说词的写作。尽管这种情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许多情况下,这种情景往往太过简单化,不能与大单元的特点形成密切的内在联系。

应当注意的是,在创造学习情景时,不仅要注重现实情景,更要在“真实情景”中将语文的“认知情景”融合,也就是说,在“大概念”引导下的深度理解、迁移和应用,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语言构建和使用的核心素养。在创设情境时,要使现实情境与认识情境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教师所创造的情景要体现出学科特色,但又不局限于学科架构,使学生能够真正从其中获得新的经验和灵感。

4.设计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学习任务群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活动。教学的逻辑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到所学知识的关键,更要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只学到了知识,而不能把握其架构,就会被“遗忘”。以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中心内容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知识的分析,明确了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能够反映出知识结构的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架构是准确对新闻的要点进行归纳,即能分辨新闻、时事通讯、新闻专题的相同与不同点,学习新闻采访和撰写。所以,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有:新闻概述、新闻主题辨析、新闻访谈、报刊编辑。本研究中的4项任务群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进展性。

5.发挥先学后教作用,整合阅读过程

在“课后延时服务”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自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通过布置单元导读与课前预习任务等方法。同时,小组讨论和提纲引导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教师给学生们安排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从而实现所期望的单元一体化阅读。《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都是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在教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积累有关词汇,发现、总结散文阅读的有关方法与问题。为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共提到其父亲多少次?《白杨礼赞》一文中,共有多少句话是用以歌颂白杨的?《散文二则》一文中,作者对于“生命”的思索是什么?上述问题有助于从整体上指导学生阅读。

6.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行为做出评价

学习评价应该贯穿大单元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且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言语学习成果进行快速评价,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评的统一。传统的学习评估是一个比较独立的过程,具有单向、定性分析的特点。大单元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言语交际为基础的情境性、参与性的评价,它的本质是理解、迁移和运用“核心知识”。应当注意到,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评价者,而是一个多元评价的成员。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地位,提升自己的学识,而其有效性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素质与评估素养。教师们要制定一个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提供可操作的评估工具,并以此为平台,引导学生实施教学过程评估。在本部分的评估环节中,明确的结果并非“大单元”教学的评估目标。教师应当力图在及时给学生反馈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实施“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意识与能力、增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在面临当前的教学困境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迎难而上,率先用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大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不断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这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统编版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整合,在统编版教材的基础上生成大单元教学的系列主题。与此同时,初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基于核心素养明确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在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后,通过充分结合情景教学法,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学习任务群,并配合课前预习和课后服务环节,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伏秋洁《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汉字文化》2023年第14期。

[2] 卢苹《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以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12期。

[3] 陶守成《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以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教育论坛》2022年第12期。

[4] 王孝礼《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及审视——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语文建设》2022年第13期。

[5] 潘茜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

[6] 王光宗《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甘肃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7] 王亚、张婷《UBD理论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探究》,《林区教学》2023年第9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