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并蒂开花

作者: 于长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能够充分融合,在两者协调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读写兴趣,提高读写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支持。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新《课标》的要,将读和写进行融合,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积极融入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读写质量、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容。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协同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全方位、全过程感受读写结合氛围,在教师的指引下使其具备良好的读写结合能力,在协调稳定推进的过程中为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强化理解及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概述

读写结合主要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教学策略。在确保两者协同推进的过程中发挥合力作用,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激发和调动提供支持,同时促进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优势互补、强化合力作用的基础上具备更加良好的读写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这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具有关键作用。在读写结合过程中,阅读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而写作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文本阅读进行深化和内化,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重中之重,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积累语文知识、强化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有效输出,在文本深入解读、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写作输出过程中也可以内化相应的写作方法,形成自身的写作思路,且在充分整合相关语文知识、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使整体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升。教师需要高度关注读写结合的相关内容,在两者协同推进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融入其中,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过程中,要想取得更加良好的结合效果,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读写水平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在实施策略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明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然后在协同推进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显著提升,同时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以下几方面读写结合策略。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强化学生读写练习

在读写结合教学推进过程中,要想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视情境教学,要使学生在情境指引之下全身心地融入情境之中,然后在兴趣导向之下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读写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确保其在读写情境之中可以感受读写的深刻内涵,进行切实巩固和有效练习,在思想情感和体验方面实现共鸣。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着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和认知,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有效创设相应的语境,这样才能切实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过程中进行精准高效的领会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方面进行有效转化,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在提高学生生活感知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之上,使其对写作方法和情感寄托方式进行灵活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回忆自己的故事,并且在精准表述的过程中,写出好的文章。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情特点,对于天蓝地暖、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进行充分领会,对于其中的中心思想以及语言应用方法进行充分理解,同时掌握写作技巧,以此让学生在读写情境中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在模仿文本写作、实现实践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相关情感、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然后在融会贯通中让学生得到正确引导,这对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之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为良好的读写结合效果。

2.切实提高遣词造句能力,强化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过程中,教师也要高度关注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具备更加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强化想象能力,进而写出高质量和高品质的文章,为其写作能力增强提供必要支持。在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进一步拓展自身的阅读范围,在广泛深入的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好词好句,且具备应有的遣词造句的意识和语言驾驭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把握阅读情境的过程中,深刻领会相关词语,对于憔悴、沉寂、央求、絮叨、诀别、淡雅、喜出望外等相关词句和深刻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形成相应的认知体系,在词汇积累以及语句规范方面进行充分加强,这样可以在根本上体现出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使其语言表达效果得以优化。同时也从根本上体现出学生的文字感知效果,在具备良好语感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可以在根本上强化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写作效果。

又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其中的语段和词语词句进行充分理解和认知,对于其中的比喻句或者拟人句等相关修辞进行充分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相关生字词或者语句修辞进行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其得到有效强化,以此确保学生充分理解遣词造句的相关方法,从而在自身的文章写作过程中实现有效借鉴和内化,这对于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落实具有帮助,对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和想象力的激发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优化学生写作思路,有效强化以读促写

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于文本中所涉及的各类事物和文章构思、谋篇布局思路有更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在掌握文本内涵和思路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自身写作过程中形成良好思路,且在写作范围方面不断拓展和延伸,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广泛深入阅读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其中的谋篇布局思路,然后以相关思路为切入点,在自身的文本写作过程中优化构思,进一步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核心内涵和主要特征,以此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写作。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应有的写作效果,为学生写作质量、写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前提。

同时,教师也要在写作思路方面不断拓展和延伸,要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词结构和遣词造句能力,在自身阅读思维、写作思路方面进行切实优化,要和不同的作者和不同的世界对话,在拓展思路、强化创新思维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自身写作技巧的充分应用和写作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支持。同时,要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对于相关文本的优秀之处进行充分领会和有效认知,这样才能在广泛深入阅读、拓展阅读视野的过程中,让学生全过程、全身心融入其中,从而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写作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天上的街市应该是什么样的,并将自身的写作思路和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和深入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在阅读材料中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思路得到充分拓宽,然后在拓展写作思路的过程中让学生有相应的收获,让学生在对比阅读和学习资源整合过程中对于文本的深刻内涵进行充分感知和认识,然后在有机结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优化自身写作思路,深入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将作者的观点或者看法内化成自身的写作思路,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

同时,教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借鉴,在明确自身写作思路的过程中,对于相关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以及见解观点进行有效融入和深刻内化,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写作思路得到有效拓展和充分完善,同时引导学生用类似手法对于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进行表达,这样可以在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思路、拓宽阅读视野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强化内化和整合利用,从而为其写作能力、写作意识、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前提,在紧紧把握事物特征和文本深刻内涵的基础之上,使其认真领会和深刻感悟,从而为其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条件。

4.切实挖掘教材内涵,有效创新读写结合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读写结合能够协同推进,教师也要高度关注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要确保语文教材可以发挥自身的工具作用。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不断创新发展和有效延伸,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相应的写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教师和学生的研讨以及创新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切实优化相关写作方法,并且在典型范例的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精准性和可行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读写结合的相关内容和教学策略可以取得更好效果,要在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教材方面进行有效加强,要充分体现出教材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然后在结合自身读写现状的基础上,使教材的导向作用得到有效强化。

另外,教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对教材的深刻内涵和根本宗旨进行领会和认知,然后在强化教材导向作用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读写结合效果,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体现出融会贯通的价值。

例如,在对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皇帝的新装》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教材的写作技巧、写作内涵和思想情感进行充分认知和深度学习,然后在形成小组结论和观点的过程中,让小组选出代表,对于文本的具体内涵和教材的资源应用价值进行分享和总结,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引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掌握教材的基本特点和教材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明确文章表达手法和词语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要表达的核心内涵,以此使学生在读写结合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学习和共同讨论,从而在发挥合力作用、强化认知理解的过程中,为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促进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切入点,在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写作材料和写作内容,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融入情感内涵和写作技巧,从而在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解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切实应用相关写作技巧,在灵活表达、切实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

5.做好读写多元化评价,实现查漏补缺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读写结合取得良好成效,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评价和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与合作评价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可以在表达自身情感内涵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读写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不足,在肯定自我优势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深刻内涵,然后通过与教师的及时互动反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可以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实现正确面对和有效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让组员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问题或者优势进行有效明确和充分优化,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内涵形成深刻理解,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形象,然后在引导学生进行精准评价和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为其读写意识和读写结合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评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然后在读写结合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正确引导,在不断改进、优化自身写作素养的基础之上,提升自身的读写能力。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过程中要想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读写结合意识和综合能力,在掌握相关写作方法、强化阅读水平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读写结合取得良好成效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旭《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学课程资源》2023年第6期。

[2] 李贵平《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小学班主任》2023年第14期。

[3] 宋佳昱《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基础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

[4] 孙天瑜《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年第7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