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探析
作者: 李忠强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原点,搭建育人坐标,呈现出立体多元的多维结构。它以任务群为探究模块,整合课程相关学习主题,设置生活真实情境,全力打破课程边界,以复杂的生活逻辑建构新型的学习逻辑。它突出以复杂情境为任务轴,以学习主题为切入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新的教学样态。本文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立体建构入手,从单元整体教学价值意蕴展开逻辑分析,立求从实操角度探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径,努力开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航程。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教学单元组织形态,有效整合课程内容与活动样态,凝聚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指明了方向。初中学段基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大主题的确立,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脚手架与路径支持。以复杂情境为任务轴,以学习主题为切入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将以新的教学样态,开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航程。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加以探究。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立体建构
单元整体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原点,搭建育人坐标,呈现出立体多元的多维结构。它指向育新时代“三有”新人的终极目标,以“我”眼中的他人、社会、自然、国家、人类为横坐标,以“我”体验的方式为纵坐标,以“我”成长中问题解决为动点,综合设计单元整体任务。它突出任务群探究模块,整合课程相关学习主题,设置生活真实情境,全力打破课程边界,探索以复杂的生活逻辑建构新型的学习逻辑。学习逻辑旨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依据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来建构学生的学习单元。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基于大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考量,以核心概念与核心知识为载体,彰显问题解决的路径探究过程,打破课程边界,深挖课程本质功能,培育高阶思维,打通思维堵点,实现处理与解决问题的高水平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1.推进整体性设计,全面开展深度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学的原始创新,它要求教师从课程整体结构及边缘系统,创新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及其内部要素,挖掘学科本质属性及功能,先对整个单元进行分析设计,再将单元内容合理分配到具体课时中,进而在单元基础上进行具体课时的动态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同时,它能促使教师主动对初中学段全部教材做整体分析,实现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上的整体融合,促进学生真实成长。
2.理顺学习主脉络,构建问题解决系统
教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学,学的根本目的是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问题解决系统。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动态学习中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并能在形成过程中自动过滤无效的、多余的碎片化信息,从而有效避免知识的断层。
3.搭建生活真场域,提高整体育人效果
一切思维的禁锢都是教师应该摒弃的传统路障,搭建真实的课堂生活,架设真实的体验场域才是现实课堂最应该有所作为的尝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跳出单课、单框的束缚,通过创设复杂的不确定性情境,以此设计多样化和开放性的问题链、任务链,引导学生在探索、发现、交流与实践中学会分析应用,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敏锐性,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破解思维堵点,实现思维进阶,进而提高整体的育人效果。
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单元整体教学最有价值的环节是它的实践路径。在实践中,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的切入点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其中单元主题的选定是最先决的条件。
(一)单元主题最优化选择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题选择遵循最优化原则,它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主题,立足于核心概念的课堂落地。其原则应充分考虑主题的统合性功能、链接性功能、启发性功能与延续性功能。它既能拉动教师的教,又能牵动学生的学,它是连接教与学的中间地带。最优化的单元主题选择能够巧妙地打通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间的壁垒,从而更好地平衡“教”与“学”的关系。
1.纲举目张的自然单元是基础主题
在新《课标》统领下,新教材的出版将开启新时代的新篇章。其中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单元内容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应充分为我所用,将单元教学主题与最新的时政素材密切结合,精心设计情境任务,为学生成长服务。
2.巧妙珠联的统合单元是核心主题
教师工作的创新性体现在对单元的统合能力。统合单元的出发点是落实核心素养,以核心主题带动问题驱动,在综合性、实践性的复合叠加中展开单元整体教学。
3.跨越学科的重组单元是融合主题
学生是完整的人,在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变化中,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多以不良结构出现,这就客观上需要多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融通后方可找到解决之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种学习脚手架,并能为学生最终形成此种能力提供一种方法论或可能的路径支持。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的综合考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目标是基于课堂总目标统领之下,有机地将学段目标与学业质量标准内在的关联性统合为一个共同体。它的确立实现了教学评的统一性,通过初步确定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学情,综合考量各元素之间的关联性,科学合理地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建立单元与课程总目标关联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教学目标设立的过程中,教师要先研读并梳理新《课标》中课程总目标与八上第二单元相关联的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法治”“友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
(2)道德修养: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
(3)法治观念: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初步具有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健全人格: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
2.聚集学段目标中与第二单元的契合点
(1)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建设者。
(3)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5)责任意识: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3.对接本单元与学段课程内容诸要求的链接
第四学段课程内容诸要素包括:学习主题、内容要求、学业要求
4.单元教学目标维度及整体描述
(1)通过自主绘制单元思维导图,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内涵、意义及其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2)通过“校规护我成长”主题演讲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能够初步认识到规范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的保障作用。
(3)通过模拟“修改校规我献策”听证会活动,积极关心社会规则的制定、改进与维护,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具有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三)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维度及整体描述
1.通过自主绘制单元思维导图,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内涵、意义及其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2.通过“校规护我成长”主题演讲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3.通过模拟“修改校规我献策”听证会活动,积极关心社会规则的制定、改进与维护,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具有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四)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环节
1.依托学习主题,以内容要求为载体,突出核心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单元主要涉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个学习主题,关联到的内容要求有: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结合本单元内容要求,突出“规则”这一核心概念。以规则建立的目的、分类、作用、遵守、维护、改进为逻辑进阶展开单元整体教学。
2.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设置任务探寻方案,培育高阶思维能力
本单元以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校规护我成长”创设校规在学习环境营造、校园秩序保障、校园人际构建、违纪学生处罚等具体情境,设置相关任务群,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提升学生依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创设了“在校园角落里,我恰巧碰见了同桌被外班生欺负的场面,当时我很害怕,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境该如何做出选择?一方面是学生面临自我保护与如何保护他人,另一方面是面临维护校规校纪的主动性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价值选择。情境的复杂性自然会引发学生对整治校园欺凌现象与关爱生命的深度思考。可见,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需要学生多种能力的参与,而最终的选择取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水平。
(1)活动体验增感悟,探究合作构新知,培育素养促发展
单元大任务完成离不开形式多样、新颖别致的活动设计。有趣、有效、有质的活动设计可以将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设置学生乐于参与的“校规改进听证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了自我促进与自我发展。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正确的价值观,达成铸魂育人的最终目标。
(2)合理配置单元课型,单元设计提质增效,实现教学最优化
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合理安排单元整体教学。如单元教学课、单元复习课、单元讲评课等,又要按单元目标达成情况,分层级达成单元目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课将第一框与第二框融合为一体,立体化设计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单元边界,恰当地与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相关教学内容实现了整体化建构;在单元复习课中依据学科导读卷,引导学生科学绘制思维导图,链接全国省市中考试题,由学生重点讲解。在单元教学课与单元复习课中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新方案、新《课标》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但从新《课标》到新教学有一个“教学落差”,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们应让自己先受教育,读懂、读透新《课标》,领会新课改精神,探索指向课程标准的单元整体教学,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在每一节有意思、有意义的课堂中,发展学生、成就自我,这应是我们共同的初心使命。
参考文献:
[1] 陈雪《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9期。
[2] 冯晓文《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思考》,《教育艺术》2023年第8期。
[3] 何娟《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初探》,《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18期。
[4] 顾媛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学园》2022年第35期。
(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3年度一般课题“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证书编号:JKBLX20230124;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2023年度一般课题“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H23352;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源头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TL2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