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作者: 徐琼

摘 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对于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道德教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小学教师应从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关系着手,探寻将二者相结合的策略。同时,运用网络技术构建新的教育融合模式,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指导。

关键词:小学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策略 家校共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目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道德品质和心理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态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凸显其重要作用,成为小学德育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更是促使学生发展自身潜能、增强心理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一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一、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的必要性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德心。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1.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教学环境

在小学德育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入“感恩日记”活动,通过开展“感恩日记”活动可以有效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健康教学环境。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写感恩日记的重要性和益处。教师在一个有趣而温馨的氛围中启动这个活动。可以开始讲述一个小故事,例如,描述一位学生是如何理解感恩的,或者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这个故事应该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具体案例,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朋友的帮助等,引导学生找到自己身边的感恩对象,使他们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去感恩。例如,教师可能会分享一个关于一位学生帮助另一位摔倒的同学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感恩的瞬间,比如家人的爱和支持。

通过课堂讲解和相关资源的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写信给被感谢的人,或者写下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你最感恩的人是谁?为什么。”等,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感恩的内涵。例如,学生可以写下他们感恩的事情,比如:“今天,我的朋友帮助我捡掉在地上的书包,我很感激他的帮助,因为这让我不再担心我的书包被弄脏了。”

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他们真实记录自己的感恩心情。在班级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个特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感恩日记本上自由记录感恩的事情,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感恩日记分享给同学们。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互相倾听和理解,从而建立起一种互相支持和关心的班级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恩行动,将感恩的思想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小事来回报被感谢的人,如主动打扫教室、照顾同学等。这样的行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能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体验。每周,班级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分享会。学生可以自愿分享他们的感恩日记,并解释他们为什么感到感激。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积极回应,表达理解和支持。例如,一位学生可能分享说:“昨天在学校,我的朋友和我玩得很开心,我们一起分享了午餐。这让我觉得很开心。”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组织和指导,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小学五年级班级中的具体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了每个人心中最感恩的人,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恩日记。在班级中,每天都会有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恩日记,大家纷纷为这些感人的故事鼓掌,同时也为自己找到被感恩的对象感到自豪。在这个班级中,学生们相互关爱,经常帮助彼此,形成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

2.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级的班会课是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突破自我》的班会课为例,旨在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情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互相支持,以及培养积极的情感和自我认知。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方法可以在小学德育中取得显著的成果,有助于培养健康、自信和有价值感的学生。

在班会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突破自我》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者真实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困境中的残疾人如何勇敢地克服自己的困难,实现人生的突破,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通过讲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关键是如何去应对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介绍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概念时,也应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学生们被要求写下一些关于自己的肯定的话语,如“我是特别的”“我可以做到”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分享自己是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生们被分成小组,分享他们写下的内容。学生们被要求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最近的情感体验,可以是喜悦、焦虑、愤怒或其他情感。他们可以选择是否愿意分享这些情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感表达的技巧,如日记、绘画或分享。在小组中,他们可以互相鼓励,讨论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有助于建立友情和增强情感管理技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倾听,增强彼此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创意活动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突破自我》的理解和体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困扰着小孩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困境中的不易和解决问题的喜悦。

在角色扮演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综合性的活动来巩固学生对《突破自我》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型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突破自我》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行动来展示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勇气和智慧。

通过以上的德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同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学生可以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3.利用“互联网+”塑造教育融合的新模式

在小学德育中,利用互联网+塑造教育融合的新模式,可以通过开展“我有情绪遥控器”教学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简短的情感问卷,要求学生匿名填写。这个问卷可以涵盖不同情感的体验,如快乐、愤怒、担忧等,以了解学生的情感现状。问卷结果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工具收集和分析,展示给学生。

学生作答在线小问卷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后台资源展示学生的问卷结果,以图形和图表的形式呈现。这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情感的思考。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情感是正常的,但也需要管理和调节。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例如,他们可以寻找一些生动有趣的课件、视频和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情绪,并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活动来体现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让学生下载相关的情绪管理应用程序,如“情绪宝贝”等。通过这些应用程序,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学习和练习情绪管理的技巧,并通过应用程序提供的反馈和评估功能来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水平。学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和制定情感管理计划,如冥想练习、锻炼计划或音乐疗法。他们可以在线分享这些计划,以便互相鼓励和启发。

为了让学生们对情绪管理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或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或线上讲座。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个线上讲座,邀请一位心理专家向学生们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经验。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提问和讨论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我有情绪遥控器”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并体现利用互联网+塑造教育融合的新模式。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情绪,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利用“家校联动”,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融合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是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家校联动”,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具,心理健康剪纸活动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和手工技能,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情感发展。在一节德育课中,教师利用心理健康剪纸活动进行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解了剪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且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经典的心理剪纸作品。接下来,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分发了一张白色的纸,并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心情感受,自由剪纸。在一定的时间内,孩子们认真剪纸,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活动结束后,教师收集了每个学生的作品,并在课后进行了分类展览。

“家校联动”是德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在体现,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家校联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在“家庭日”活动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集体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手工制作过程。教师提供所需材料,指导学生和家长如何将想象中的梦幻城堡具象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倾听孩子的创意,共同协商,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完成手工作品后,学生与家长一起陈述作品创作的过程和感受。学生可以表达他们的喜悦、满足感以及困难和挑战是如何克服的。通过分享,学生不仅能够展示他们的创意,也能够学习他人的观点和经验。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将完成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和家长互相欣赏和评价。同时,通过反思整个创作过程,学生可以总结他们的体验和学到的教训,以及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合作。通过家长与孩子一同完成手工制作品,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相互理解得以增强。同时,这种互动活动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更好地发挥出家庭在人格形成和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情绪分享会”,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或家长分享最近的一次情感体验,可以是欢乐的、挑战的或是令人感动的事情。例如,学生可以分享在学校的一次小胜利,而家长则可以分享工作中的困惑或是家庭生活中的愉快瞬间。学生还可以分享他们的家庭情绪日记,与家长一起讨论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和家长对分享的情感进行思考和共同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制定情感管理计划等,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亲子合影留念,以此加深家校联动的情感联系。同时,鼓励家长和学生在活动后继续保持沟通,建立更紧密的家庭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的融合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努力,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身心健康知识。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小学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塑造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更好地培养出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新一代,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丽娟《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探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华夏教师》2023年第4期。

[2] 杨如梅、吴瑾纯《小学中段德育活动的跨学科结合——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为例》,《情感读本》2023年第3期。

[3] 潘娟、刘翠《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思考》,《情感读本》2023年第29期。

[4] 闫建军《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融合概述》,《科普童话·原创》2022年第12期。

[5] 孔甜甜《探究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年第4期。

[6] 冯艳荣《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科学咨询》2022年第12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