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时效性

作者: 任春花

摘 要: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作为一般性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要发挥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作用,有效提升生活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以生活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前提,关注特殊儿童生活化教育需求,落实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创设生活化情境、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以活动为载体,在生活语文五大领域的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以此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促进培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落实,从而帮助特殊儿童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 培智学校 生活语文 时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46

一、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与生活化教学

培智学校学生个体差异性明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和生活障碍,且很多学生都是多重残疾。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生活语文的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了介绍并对课程目标、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全面了解培智学校学生特点、生活语文教学特点,教师以课标为依托,以学生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开展生活化教学更有针对性。

1.以生活化教学为主要方式符合特殊儿童的教育规律

在培智学校中,伴有多重残疾的特殊儿童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能力弱,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存在困难,理解能力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致使生活适应能力低下,不能独立生活。学生的学决定了教师的教,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时间是有限的,离开学校后走向社会,需要他们具备独立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教会特殊儿童独立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最符合个体需要的教育,也是学生最迫切的教育需求。

2.落实生活化教学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生活语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要在教学活动中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适宜特殊儿童的开放性课程,又要求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生活语文素养的培养,关注生活语文的人文性。培智学校生活语文学科教学以课程为依托,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实施建议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计划,落实计划内容助力学生形成生活适应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关注生活化目标的落实,一方面注重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让学生最大限度接受生活语文课程,全面促进课程标准落实。

3.教师生活化教学能力提升是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教师的生活化教育水平决定了生活化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有了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才会在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设计和分层次作业布置的各个环节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密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教学才能真正生活化。其次,教师要持续提升生活化教学水平。生活化策略需不断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对生活化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愈加符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在反复实践中促进教师生活化教育水平提升。

二、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是教师的重要素养之一,巧妙而灵活地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在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活动中进行运用,让生活语文的人文性更加凸显,也是落实培智学校生活语文学科生活化的重要路径。

1.以生活化情境营造生活化氛围

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巧妙创设或者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生活化氛围,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一,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生活语文课程的主要实践阵地即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境,以情境带动学生生活体验。比如,执教《美丽的秋天》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微课中观看一年四季的变化,再细细品味秋天的美丽景色,以AI技术让学生置身于秋风落叶之中,感受秋天的天气、环境、植物和游戏活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愈加生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第二,校内情境选择。培智学校含有多个情境教室,有“超市、生活劳动教室、家政教室”等,教室都是模仿生活中的场景建设的,生活化设施齐全,学生置身其中,就仿佛进入真实的情境中一般。教师要选择性运用这些教室,发挥教室在情境创设中的辅助作用,利用学校可以利用的场景开展教学,操场、篮球场、蔬菜园等处都是教师的移动授课点,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能力提升,潜力不断被激发,在学习中形成能力。

第三,校外真实情境教学。校外可以选择的教学环境很丰富,充分利用真实情境开展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生活化体验,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取的知识也更加全面。可以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陈列馆等场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也可以选择走进社区,开展社会化融合活动,促进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再如,广场、公园、动物园等地也可以作为生活化教学场地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了生活化情境教学,所以,教师对教学环境的选择和创设是落实此项要求的主要方式,适当的选择和运用能丰富学生的多重体验,自然而然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选择上,在教材选择和运用上也应重点关注生活化教学内容对学生成长的助力作用。

第一,注重语文和生活的有效衔接。语文是一门学科,在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是通过语文课上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学会表达和沟通。教师首先要密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学《爬山》一课时,教学中重点关注几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户外活动都有哪些?户外活动的时候要带哪些物品?户外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借助课文理解句子,学习语文知识,注重生活化拓展和提升,教材是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起到“一篇带多篇”的作用,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助力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可以进行教材整合教学,包括选择生活化教材或者进行学科整合教学。选择生活化教材指的是根据生活化教学需求选择教材,比如儿童绘本《我要讲卫生》,以此为教材进行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卫生管理能力培养。学科整合教学指的是生活语文学科整合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比如,执教《身体好》一课时,教师可以拓展家庭运动内容,使学生会生活,拥有健康体魄。

第三,注重教学与实践的密切配合。教学一般指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从而成为学生的长久能力。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时刻提醒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以充分的实践锻炼为补充和拓展,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综合能力提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符合孩子的天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的类型越多,获得的提升就更快。比如,进行《我家真干净》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两个实践活动内容,一是在校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组织学生共同打扫班级,二是在家长的辅助下放学后开展家庭大扫除活动。学以致用要通过反复实践获得,尤其是特殊儿童,大都为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通过实践促进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才更有助于长久记忆的生成。

3.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授课前、授课中和授课后教师都应关注生活化活动设计,让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仅有的时间范围。下面以《操场上》一课为例进行活动布置。

第一,课前先学了解授课内容。课前设计学习活动:“你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请拍个运动视频跟大家分享。”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第二,课中关注活动开展推进教学。课堂中可以设计活动“请教一教同学你擅长的运动”,以活动促进生生互动和实践,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三,课后注重活动性实操,以拓展延伸进行巩固。课后延伸设计活动为“请放学后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朋友一起做运动”,教师可以参照此种活动设计方式对生活语文或者绘画与手工课的相关活动进行设计,以此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

三、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五大领域”生活化教学策略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教育需求,考虑特殊儿童成长规律。教师对总目标进行详细分解,设计“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写话和写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五大领域,在每个领域的教学中都设置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无论哪个阶段的教学,都要适当运用生活化教学,以此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1.倾听与说话——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游戏化教学

培智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是基础,学生首先能听得懂才能做出适当回应,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在交流合作中融入集体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人与人之间有效交往的前提。在倾听与说话领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游戏化教学。一是活动要以训练学生的倾听与说话能力为前提。活动中重点设计互动环节,以生活为出发点开展活动,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如何招待客人”“有陌生人敲门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等生活化情境,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入手,教会学生如何应答,让学生在生活事件中提高听和说的能力。二是开展游戏化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培智学生比普通学生更需要游戏化教学,在游戏中他们更容易参与其中,也有助于产生良性互动,游戏设计是以“为教学服务”为前提的。比如,设计“小兔子过河”的游戏,设置很多障碍物,只有重复说对句子才可以跳到下一个石墩上,激励学生不断重复句式,在反复训练中获得能力提升。

2.识字与写字——以生活场景为教学辅助形成随时识字的习惯

生活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也要求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常见字,在购物、乘车或者去往其他公共场所的时候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并且能够用文字记录生活和帮助生活。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但是不是唯一渠道,教师应侧重于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一是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学生每天都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路边的牌匾、指示牌,学校的张贴栏中等汉字随处可见,将这些生活中的汉字都作为教学的拓展内容,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汉字见面的频次增加,识字量会提升。二是教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写好字。教学必然有评价,及时、准确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乐于练字并写好字。所以,教师要用生活化的语言,以学生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助力学生写字兴趣的提高。

3.阅读教学——以读书活动为辅助开展拓展性学习

培智学生可以通过“读书活动”来参与生活化教学,课堂上进行的阅读教学内容有限,教师可以绘本等书籍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畅游在不同的书籍中,将会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一方面有助于语文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一是开展“读书分享会”“书香校园”等活动,活动的开展仅仅是个载体,通过活动激励学生多读书才是目的,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并学会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培智学生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但是轻度自闭症、肢体脑瘫和部分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生活。

4.写话与写作——用语言文字记录生活

落实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汉字,一方面,学生可以用汉字写日记或者简单记录事件,也可以用文字与教师、父母和同伴交流,学生去超市之前也可以写下“购物清单”,锻炼写字能力。生活是一切学科的来源,学生要学以致用,用习得的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五千年的文化赋予语言文字无限魅力,高年级的学生或者对语言文字比较敏感的学生可以用文字表述事件、物品、美丽的景色或者人生的轨迹,一切内容皆来源于生活,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就是在感受生活。

5.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依托提升综合能力

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应组织适宜的实践活动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生活,学生在群体中生活和成长,他们的身边大都是普通人,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学校组织活动,邀请校外群体走进学校。以“课程体验会”“家长开放日”“助残日”等活动为契机,邀请社会爱心人士或者共建单位的部分人员来校开展融合活动,搭建学生与社会人员接触的平台。二是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活动。学生走进社区,走上江堤,走在绿草间,走进普校,与更多的孩子、大人在阳光下、大树下、广场上开展活动,这会使学生迎来幸福的体验。

培智学校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要以特殊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再将获取的能力在生活化场景中进行反复实践,可使特殊儿童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知识结构趋向合理,从而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活质量。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学生的体验感通过加工形成长久记忆,在无意注意中获取能力提升,在有意注意中不断训练技能,各项能力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将更加明显,特殊儿童的生活幸福感将获得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维果茨基《缺陷儿童心理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

[2] 刘翔平《让学习障碍儿童突破学习困难》,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年。

[3] 孙颖《遇见特殊需要学生》,华夏出版社2021年。

[4] 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5] 林颖梅《提高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天津教育》2022年第4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