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高考背景下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与对策

作者: 王河江 陈群丽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课堂效果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在PPT应用中存在改进空间。因而,文章针对新高考背景下,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对佳木斯部分中学实习案例的调研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文章提出了教师制作PPT时应体现其特性、正确对待PPT教学、选择合适的PPT模板、充分发挥PPT功能以及注意观察PPT使用效果等方面的改进建议。这些建议旨在提高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 PPT的辅助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50

在新高考3+1+2的教学模式下,新高考中出现了历史与物理必选一科的情况,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PT作为目前教学中广泛使用且具有高接受度的教学工具,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

一、新高考政策背景下PPT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凸显

2021年8月,相关部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通知,对原《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版)》和《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版)》进行了整合优化,要求各省/区/市及各高校遵照执行。《(通用版)指引》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难度无疑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教学用具中的PPT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调查与问题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相比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难度更大、范围更广、知识更加深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尤其是高一上学期教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历史教师需要兼顾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问题。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学生尚未选科、分科,这一阶段历史的教学趣味性相对于后几个学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涉及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选择历史学科,并且涉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PPT的使用在这一阶段很大程度上就承载了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兴趣的重任。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针对本研究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问题。

(一)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调查

问卷围绕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共设计20个问题,调查对象为佳木斯地区某中学高中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发放问卷共计300份,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发放纸质问卷各100份,高三年级为问卷星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其中高一年级96份、高二年级94份、高三年级72份。针对学生喜爱度方面提问:“您喜欢教师在课堂使用PPT进行历史教学吗?”选择“不太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数占比12.59%。选择“一般般”的占比为29.01%。在历史教师使用PPT教学时73.28%的学生反映存在“教学内容呈现混杂”以及69.85%的学生反映教学PPT“字体过小”的问题。此外,50%以上的学生均希望教师能在运用PPT教学时,讲解知识点的程度加深,恰当把握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注重多媒体元素的整体运用等。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历史教师运用PPT进行教学时仍存在诸多需要加强或改进的方面。

(二)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分析

1.教师PPT制作功能掌握不熟练、不牢固

PPT属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面对这种新时代的产物部分老教师可能会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使用,更不懂该如何制作。如果说大部分新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的弱点是经验不足、对知识体系掌握不够清晰,那么大部分历史老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就是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掌握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PPT制作功能掌握得不熟练、不牢固,比如,动画设置或者播放设置常常出现问题,使用的PPT模板风格与教学内容不匹配。比如,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时,选用中国风的PPT进行课件制作,这样就会出现风格不一致有失协调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在背景音乐选择时本末倒置,未控制好音乐播放的位置、时长与音量大小,没有锦上添花,反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历史教师在制作教学PPT时逻辑不清晰,难以分清主次,将各种元素混用和构图杂乱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2.教师未根据学生学情与教学需要整合PPT

笔者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几所高中进行实习与见习,在实习与见习的过程中听了10位以上不同教师的讲课,其中有公开课授课、有参与历史教学竞赛的授课、有正常班级的历史课教学。发现了一些教师在PPT使用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年轻教师过分依赖PPT,在讲公开课时所用的PPT是直接从网站上下载下来的,没有根据学生学情和自己教学需要进行整合,甚至对PPT的内容不太熟悉。过分依赖已做好的历史课件PPT,长此以往会使历史教师形成教学上的懒惰,怠于备课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如,通过观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课上没有看过一眼教材,也没有相应的笔记。此种情况说明PPT占据了教学的主导作用而非辅助作用。教师过分依赖PPT,一堂课下来没有板书,学生也没有做笔记、没有阅读教材,完全依赖PPT。学生走马观花式地学了一遍,加之所讲授的部分涉及辽宋夏金元部分的知识,本身朝代多、时间乱、事情杂。最后,学生没有复习的依托,学习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PPT在教学过程中被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各种教学竞赛、PPT制作比赛,在教师授课评价体系中,PPT的呈现情况占据重要的分值。这种情况下,部分历史教师因为担心此部分的分值,就容易走入一个历史教学不得不使用PPT教学的误区中,常常过度重视PPT,忽视教学本身。

在教学过程中,PPT在播放时可能会出现制作好的PPT在不同的电脑上格式不一样、存入的音频视频无法播放、计算机设备卡顿或者死机等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留存备份,提前放映检查问题,同时也要做好因设备问题,在没有PPT辅助的情况下为学生授课的准备。

3.PPT未与不同教学内容适配

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战争史等。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相对应的PPT模板风格的选择也会有不同。

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托于PPT作为载体呈现的程度也会有不同。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时,会侧重于使用PPT呈现教学内容,因为文化史的部分人物与作品众多,依托PPT的图片、动画、视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而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和第6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朝代更迭的政治史时,依旧一成不变地使用PPT,没有使用板书将朝代、大事件时间、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运用思维导图的框架形式在黑白版上呈现出来,这样就不便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学生难以厘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关注相关的历史人物,不利于学生分析这些朝代变迁背后的原因。

由于高一上学期尚未分科,学生学习的科目多,教师教学的时间少,多数学校的历史学科教学时间安排为18周左右新课时间,其中每周两堂正式课加上一节自习课。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设10个单元共有29课。按照要求,平均每周需要完成1.5课的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制作PPT,分配运用PPT的时间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课程进度与教学效果。

4.PPT未与不同课型适配

历史学科教学的课型按教学目的主要分为历史新授课、历史复习课、历史讲评课以及历史活动课四种。

第一,历史新授课更加强调多维性,方方面面都需要兼顾。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是高一历史新课的教学中使用PPT时,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趣味性没有被兼顾。

第二,历史复习课在高三的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中更加强调系统性、逻辑性和容量性。部分教师在处理教学PPT时,未在PPT中使用流程图或是框架式的思维导图,难以呈现历史的发展脉络,不便于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第三,历史讲评课对PPT的依赖较小,教师需要灵活运用PPT,甚至可以不用PPT。在评讲试题或历史作业时,可以使用PPT呈现题目,也可以运用PPT补充解释试题所需的材料或名词解释。在历史讲评课的部分,学生都有试题的情况下,PPT可以少用甚至不用。

第四,历史活动课是依据特定、具体的活动主题、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开展的师生、生生之间具有一定交互性的历史课程。历史活动课只有充分发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性,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历史活动课的最佳教学效果。高中历史活动课相对于其他类型课程来说课时较少,但历史活动课却深受学生的喜爱,若未合理使用PPT开展历史活动课,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影响教学效果。

5. 教师未考虑学生的感受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历史事件的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内容繁多的特点。使用PPT时,历史教师不免得常常侧身、回头关注PPT的播放或者站在讲台上进行播放。这样会产生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减少的问题,教师观察学生的时间和频次就会减少。

同时,学生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看PPT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减少,教师通过自身表情神情、肢体语言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播放PPT的速度未考虑学生的阅读速度与信息接收程度,没有适时的调整节奏,未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常常出现学生“追着PPT走”,学得云里雾里的情况。

三、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PPT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五个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制作PPT时体现PPT特性

PPT制作时要体现PPT本身直观性、简洁性、准确性、逻辑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制作PPT时要注意PPT的特性。如果遇到大段的文字,必须将文字按照相应的逻辑提炼和排版使之便于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文本的效率,增强历史教学的效果。切忌将大段文字不加处理直接粘贴到PPT上。历史教师在制作教学PPT时要有逻辑地设计PPT,分清主次。切忌将各种元素混用和构图杂乱。在背景音乐选择时要注意不要本末倒置,要控制好音乐播放的位置、时长与音量大小,不影响学生阅读和思考为宜。

(二)教师应端正使用PPT教学的态度

刚从事高中历史的新教师一定要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要过硬,多打磨课程、根据学生学情认真备课,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部分老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学会PPT基本的制作与运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定不能过分依赖PPT,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尤其不能不加思考地使用网上现成的PPT进行授课。为了预防PPT在播放环节出现各种问题,教师一定要学会留存备份,提前放映检查问题,同时也要做好因设备问题在没有PPT辅助的情况下为学生授课的准备。

(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PPT模板

根据教学内容正确选择PPT风格模板,切忌不伦不类、内容与风格产生矛盾。

根据教学内容的繁简程度选择PPT使用的形式与时长。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PPT课件的内容要根据学习需要来决定,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本节课的课程内容符合信息量多且杂、课外知识延伸多等特点,适合应用PPT开展教学,便可以制作PPT课件,尤其是运用统编版新教材后,教师普遍反映了内容多、课时少、时间不够用的教学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便需要PPT辅助教学。

(四)基于不同课型发挥PPT的功能性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新授课时要充分发挥PPT课件的多维性;历史复习课要充分发挥PPT课件的容量性;历史讲评课要充分发挥PPT课件的灵活性;历史活动课要充分发挥PPT课件的交互性。此外,应适当减少PPT在公开课评分中的占比,为高中历史教师灵活选用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预留更大的空间。

(五)教师应注意观察PPT的使用效果

有目的地选用PPT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在侧身、回头关注PPT的播放或者站在讲台上进行播放时要时刻注意或用余光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调整PPT的播放速度,切忌舍本逐末,尽可能发挥PPT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当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PPT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会减少,教师通过自身表情神情、肢体语言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时,教师可以提前充分备课,减少因为对内容把握不够而产生频频查看课件的情况。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握整体的教学节奏,可以通过调整说话的语音语调,在学生观看PPT走神时,及时调整学生状态。

总之,本文对PPT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如:教师制作PPT、教师使用PPT、PPT和不同教学内容适配度、PPT与不同课型适配度以及对于PPT使用师生感受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PPT制作需体现PPT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与教学需要整合PPT、依据教学内容正确选择PPT风格模板、根据不同课型灵活选用PPT、提高PPT使用效果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建华、单正义、覃红霞《新高考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选科?——基于CatBoost回归树模型的实证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年第3期。

[2] 姜姗《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3] 崔永甜《PPT辅助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现状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