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视域下做好高一英语教学中“读”的衔接
作者: 薛晓颖
【摘要】英语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延续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衔接。初高衔接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做好了高一英语教学中阅读衔接的教学,才能为高中英语后续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旨在讨论教师在高一阶段如何实践“大观念”,利用初高中教材的相关性构建主题语境,突破学生的阅读障碍,提出的逐级搭建知识阶梯、突破语言能力障碍、深入挖掘文本价值等优化教学的对策建议,对高一英语教学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高衔接 大观念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1-0049-03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围绕培养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注重从解决学生的阅读学习难点出发,抓好初高英语阅读的衔接教学,通过相关性构建主题语境,帮助学生打牢英语阅读基础,突破阅读障碍。本文从高中英语的教材出发,提出了优化改进教学的对策建议,主要是通过针对性教学,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始高中新阶段的英语阅读学习,夯实后续学习的坚实基础。
一、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初高衔接教学的思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一的学生在结束中考后迈进高中的课堂,在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又面临了一次新的挑战。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实施就是为了给新高一的学生一个好的开始,使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调整并形成高中英语学习中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此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阅读的篇幅变长了,生词难句变多了,思想内涵也变得更复杂了。因此,如何在高一上学期做好“读”的教学衔接也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变碎片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主题意义为引领的,基于对主题的探究和主题意义的深度学习,开展以解读、建构和交流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将特定主题和学生生活建立密切关联,层层递进地开展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就对一线教师实施新课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落实到高一上学期的阅读教学衔接,笔者认为,第一,教师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意义。以往传统的按照教材既定顺序按部就班推进的教学流程或者以知识点为出发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做出一些调整。高一上学期作为教学衔接的重要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主题意识,构建知识框架图式的重要阶段。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的教材中编排了1个预备单元和5个正式单元。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内容与人教版初中的教材都有相关性。如果教师想要创建“教学主题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联”,那么将初中和高一的英语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即在大观念视域下,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语篇和高中英语必修一的各单元的语篇进行合理化的整合和利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承前启后的学习的延续性,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衔接教学的手段。第二,在高一上学期的衔接阶段,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学情,以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起点,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方式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的文本进行阅读导入或者读后拓展。也就是说,教师依据各单元的主题及所包含的语篇,整合教学资源,对初中的语篇做一定的改造来配合高中英语必修一的阅读教学。第三,英语的课堂不单单是学习语言的场所,更是思想碰撞,思维提升,文化交融的小天地。新高一的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度思考和讨论的可能性变大。在特定主题语境中,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利用初中的文本组织学生再读之后,可以在不受语言难度的影响下进行真正的文本意义的探讨,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初高衔接教学中,利用好初中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并逐步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的方式。第四,加强初高中英语阅读教材的贯通教学。初中阅读相比较高中阅读,虽然内容广泛,但是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不同。吃透高中英语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从初中英语教材的框架体系出发,掌握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学习应用能力情况,特别是要在初中生掌握的听读能力和词汇量基础上设计高中英语衔接教学。要从初中生熟悉的词、句等基础知识入手,消除学生对高中英语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坚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贯通英语知识学习脉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基于大观念的高一英语阅读衔接教学实践
1.旧文导入,逐级搭建知识阶梯
孙晓慧认为,大观念内涵中的“大”,不是指“庞大”也不是指“基础”而是指“核心”。在初高中英语衔接中,如果初中的教学核心内容和高中的教学核心内容有相关性甚至是一致性,那么这些教学素材就可以加以整合,在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 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教材提供了一篇博客文章,主题为“解决英语学习问题”。文本以博客这种新媒体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理解并梳理文中提到的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英语学习的方法、困难及对策”话题也是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主要讨论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导入的环节,笔者引用了九年级Unit 1 Section A 的阅读内容并把Wei Fen的英语学习经历改编为博客文的样式(见图1),用于创设阅读情境,并提问学生:①What were Wei Fen’s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How did she solve them? 因为没有认读障碍,学生很快能够回答出问题也为完成课本中的阅读任务搭好了台阶,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继续阅读即可。由此建议,在实际教学中,要建立以学生熟悉的旧知识为引,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梳理英语知识体系的脉络,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逐步加深的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式英语阅读学习模式,促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化文为题,突破语言能力障碍
大观念本身是一种指向某一焦点的有层次的集合,具有极强的迁移性。这种可迁移性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同主题的不同文章时概括文本的核心内容,辨别文本的写作手法,提炼文本的结构框架,比较文本的思想内涵等。针对初高衔接,高中的试题中一道七选五的阅读题和概要写作两种初中生没有做过的题型。这两种题型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写法和框架都有准确的判断。不少学生一开始在这两道题上屡屡受挫。在衔接教学中,围绕相同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的阅读课文,将文本改为试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方法。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教材提供的是介绍秘鲁的非连续性文本——百科全书式的文本和旅游宣传册,就秘鲁的地理、文化、景点等做了充分的介绍。在人教版初二下册Unit 9 Section B部分也包含这样的旅游地区介绍的语篇。不同的是,初中课文是一篇总分结构的连续性文本,从当地饮食、特殊景点和最佳旅行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新加坡。在阅读教学的检测阶段,笔者布置学生们完成新加坡语篇的七选五(见图2)和概要写作并讲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朝一夕培养完成,在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初中阅读养成的局限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英语单词、语法记忆,向系统化的应用写法、文章框架理解上升华。注重基于文本的连续性特征拓宽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增强。
3.群文共赏,深入挖掘文本价值
主题大观念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基于大观念挖掘和深化文本意义,是通过英语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教材提供了一篇纪实性报告文学介绍唐山大地震的前后。在阅读过程学生要了解新闻稿的内容要素并以此为线索理解文本内容。灾难的背后是人对生命的坚持,初高中的教材中都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刻画。初中教材中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的阅读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语篇内容是一篇描述风暴灾害发生前后的记叙文,语言重点是运用过去进行时态增强描写的生动性,体现一种现场感。这与新闻报道的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在学习过高一的文章之后再重读八年级的课文,在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可以有更深入的讨论。笔者在阅读中设计了以下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①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tles of the two articles? Can you write a better one? ②When natural disasters happen, what makes people survive and the cities revive thamselves? 讨论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是为了锻炼学生深度思考并解释说明的能力。文本价值不取决于其难易长短,课程的育人价值也局限于载体形式。利用阅读课逐步帮助学生的思考力向远处深处发展,也是教学衔接中的重要部分。阅读的主要载体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包含的所有文化内涵和文本意义。在初中和高中的英语阅读衔接教学中,要注重转变初中阅读中学生以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主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从学习兴趣出发,增加对英语文本的阅读面,扩大对各类英语知识的学习途径,通过学生之间英语阅读学习的相互启发帮助,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总结与反思
高一英语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语言难度和文本内涵上都上了一个台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面对不同的挑战。而目前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更是要求教师在更新理念的同时,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实现英语教学的联系性和统一性,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过渡和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提升阅读的实效,加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要做好初高英语教学中“读”的衔接,教师除了尽量熟悉初高中的阅读文本内容以外,还应该深入分析所教单元的每一个语篇,提炼单元大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内容框架并实现能力迁移。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则航,付绘,孙晓慧,闫赤兵,周诗杰.基于大观念的教学设计原则、思路与方法[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4):15-23.
[3]陈芳,蒋京丽.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