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中音乐专业课管理及声乐教学
作者: 梁晔
【摘要】如何加强高中音乐专业课的日常管理,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声乐教学,要从提高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建立远大的目标,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认真选择声乐作品,杜绝“千人一声,千人一面”的类同教法这些方面,明确教学目标,高效系统地完成声乐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 音乐课程 声乐学习 作品选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1-016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就明确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培养模式要多元化,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需要。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鼓励普通高中要办出特色。”静心解读后总结出几点改革方向: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创多元化发展办学思路;办学不是制造工具,时刻以培养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普通高中办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每个学校在综合特点、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学校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立足实际,综合定位,错位发展,打造品牌。
根据实际情况,我校音乐特长班主要开设声乐专业。如何更科学、更高效地进行声乐教学,便成为我二十多年以来,始终探索的目标。下面就把我校音乐专业课管理及声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阐述如下:
一、教学组的凝聚力
根据声乐学科的特点,开学伊始就划分为几个教学小组,每位教师辅导6~10名同学。当然,每组专业教师还要对本组学生进行文化课督促及其他基础学科的指导。因而如何提高本小组的凝聚力,是整体成绩提高的关键。
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初中升入高中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自我控制力、自我约束力都很差,甚至还保留着好多初中的习惯。高中与初中的区别:高中需要自立,需要明确上高中的目的是考入理想的大学,要规范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所以专业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本组的凝聚力,教育他们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成绩。另外,还可播放著名音乐高校的纪录片,优秀艺术家介绍和演出录像来激励学生,使他们迫切地想考入理想大学,这也是学习的最初动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抓整体,而不是抓个别的同学。有的教师感觉某几个同学素质稍好,就不厌其烦地指导;感觉有的同学素质较差,就冷言冷语,甚至动员学生转出本组。这些伤害学生心理的举动,会给学生留下一道伤痕,他们失去的不只是教师的关爱,更是不信任,让学生们自暴自弃。认为专业好的同学反而却没有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让这样的学生变得高傲、张扬,久而久之本组的整体成绩不会很好,反而会一落千丈。
最后,还要跟踪指导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光要教声乐还要督促素质课的学习。这些基础课不但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科目,要分析学生的成绩,时刻进行督促性练习。最近我听了本组两位教师的声乐课,她们都能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其中一位教师还在学生练声之前,检查视唱和听音,这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课的协调进步。近三年来,考生的文化课成绩逐年提高。目前河北省艺术录取原则是文化课占30%,专业课占70%,折合总分进行录取。这就使得文化课更为重要,多年来我发现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偏差。问题源于两点:一是学生本身的文化课基础差,缺少学习文化课的动力。二是教师(包括专业教师),不能关心和重视这类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专业好,就一切都好”这种观念还存在个别教师心中。所以要想高考时考入理想的大学,与文化课教师的协调很重要。很多学生都喜欢听专业教师的话,因此专业教师要把文化课放在心上,要“常关心,多鼓励”,学生就会重视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
二、声乐学习的基本要求
声乐学习的基础环节是练声,而练声之前必须让学生建立好的歌唱姿态。眼、肩、臂、脚、胸都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大丁字步或自然开立而站,眼睛目视正前方,下颌略低,双臂自然下垂,腋窝不要紧压胸肋,呼吸时也要保持肋骨撑起,面部表情自然,上颌骨微提,腰部立住上肢,这就是歌唱的基本姿态。在练声中,教师要始终注意学生歌唱姿态的保持,这些要求很多教师也强调过,但是在歌唱中却没有保持,很多学生唱起来就忽略了唱歌的姿态,这就要求教师精力集中。在教学中,不但要听更要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谈,有的时候教师一个眼神,就能给学生提示。
另外,如何练声?初学的同学要建立几个意识“通、开、松、柔”。不要让学生用喉咙歌唱,用百分百的力量去唱。女声与男声不一样,女声要建立“通畅、柔和”的管道状态;男声要在通畅的状态下,开发共鸣,建立全身共鸣的意识。选择练声曲更关键,母音选择要合理,更要切合实际,杜绝“千人一面,千人一声”。有的人适合a元音,有的人适合u元音,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掌握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元音。旋律以三度、五度为宜。笔者认为先从跳音练习更为合适。因为任何实物都是“以点带面”的,声音的连贯取决于支点的控制。我认为支点可以包括气息支点、共鸣支点、咬字支点等方面。我们这里谈到的是气息支点,先练习跳音有助于锻炼膈肌、肋肌、胸肌。这些器官在歌唱的气息中都尤为重要。例如:
这样的五度音阶下行练习,用高音带动低音的方法,可以解决低音虚的问题。切不可盲目用六度甚至八度练声来扩大音域。在转换声区的过程中,更要加大混声的过渡练习,独立的元音已经无法获得高音,这时必须加入复合音练习,例如ao或a-u等。教师要认真仔细地听,找准方法来解决声音,必须杜绝“喊叫”。其次,喉位还需重视。一般而言,喉头必须稳定后才能歌唱。怎样才是最好的状态?我认为缓缓吸气,感觉喉头下降,脖颈扩张(当然不是用力下压喉头)这样就可以了。声乐学习不可夸大一面,一味地要求喉头打开,相反会越唱越紧,越唱越喊。喉位上提时,声音会很尖、很紧,所以无论哪种唱法,哪个声部,都必须把声音处理得圆润、柔和,反对“越亮、越尖、越大、越宽就是越好”的错误理念。
当然还需提及的是,当今的民族唱法是“学院派”的民族唱法,也就是建立于科学的发声基础上,借鉴了大量西方声乐理论,不再是“甜、亮、美”的年代,但母语特征更为讲究,字的归韵、平仄,吐与收、实与虚、亮与柔都要合理、规范。与美声唱法相比,位置上没有本质上的大区别,主要是韵味和语言的区别,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美声歌曲打好基础,然后一点点转型。我国有许多美声唱得非常好的民族唱法歌唱家,比如万山红、吴碧霞、殷秀梅等等,她们都有扎实的美声功底,而且会唱大量的外国作品。前几日,看到天津音乐学院前任院长石惟正教授《写给吴碧霞的一封公开信》(实际是一封关于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区别与联系的论文)表述了两种唱法的区别与联系,肯定了吴碧霞的歌唱方法与理念。作为高中声乐教师看到后,更要反思和总结,需要深思自己的教法是否得体。
三、阶段性作品的选择
高中专业授课时间应该是五个学期,教师要根据时间情况和学生掌握作品的情况,正确地选择作品,要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学生能够驾驭的作品。作品母音的选择更要动脑筋,比如,一同学u元音现在唱的比较好,就要选择如姑苏辙的作品;i元音唱得比较好就要选择一些一七辙的作品。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巩固了状态,可用这样的“钥匙音”带动其他母音,由i过渡到 ü;由u过到ao。此外,还需加入适当的外国艺术作品,但速度不宜太快,因为太快的速度,学生呼吸会不到位。音域不宜太宽,一般而言一年级男声音域为:小字一组c-小字二组e或小字组b-小字二组f;女声音域为:小字一组c-小字二组g。女中音、男中音可以分别为小字组g-小字二组e,小字组f-小字二组be。二年级高音声部:女声音域为小字一组 c-小字二组ba;男声音域为:小字一组 c-小字二组g,低音声部女声音域为:小字组 g-小字二组f;男声音域为:小字组 f-小字二组e。最好是演唱学生练声时,唱得最好的那段音域,不提倡一年级唱二年级的歌,二年级唱三年级的歌,这种状态下的教法,必定让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到高三就完成不了高考曲目,考试成绩不尽人意。
另外,声部的确定必须准确,因为声部准确后,作品才能选择准确。声部的确定可以从听觉、身体形态上或借助声带检查等方面,从音色、音域上划分。从形态上,比如高个子,脖子比较长,喉结比较突出,多半为中低声部,但还不是完全准确的。对于不能确定的类型,可建议做声带检查,根据声带科学鉴定进行声部练习。反对上不去高音就确定为中音声部的做法。另外声部确定准确后,要选择该声部作品。中音声部选择高音声部作品,演唱者会提着喉咙,气息上浮;反之就压喉咙,用力憋住声音。最后,音色与声部必须对位,不同声部有不同音色,高音音色比较明亮、清脆;中音比较圆润,浑厚,如果音色与声部不对位,就真正成了“张冠李戴”。
补充一点,唱法的确定不是教师个人的意图,要根据学生的身材、声音条件、表现能力,进行民族和美声唱法的分类学习。但前边提出,最好进行一段时间的美声唱法练习,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可以进一步划分。
四、合理科学的规范教学
高一年级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树立良好的歌唱习惯。初步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作用,逐步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喉咙的打开对歌唱的作用,喉咙能基本稳定地进行歌唱。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要求声音干净、柔和自然通畅,没有明显的毛病。歌唱音域:上学期在c1-d2左右,下学期在c1-e2、f2左右。
高二年级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于歌唱,并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训练声区的自然过渡,使声区音色基本统一,声音要求连贯流畅圆润自如。歌唱音域:女高音在c1-#f2、g2左右,男高音在c1-f2、#f2左右;女中音在a-d2、降e2左右,男中音在a-d2、降e2左右。
高三年级要求学生对气息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较自如地运用在歌唱之中,进行头声区的训练,扩展音域,使三个声区基本统一,较自如地转换音色。学会运用混合共鸣进行良好的歌唱。重点进行高考曲目的选择确定和加工处理,要求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声音的演唱技巧,很连贯和流畅地演唱作品,较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语言清晰准确,肢体表现大方、自然。歌唱音域:女高音在b-g2、a2左右,男高音在b-g2左右;女中音在a-e2、f2左右,男中音在a-e2、f2左右。
五、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
在课时相同的情况下,教师要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树立思路,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好是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某阶段可以练习混声,练时可以加长u、ao这类口型的母音,教师随时聆听学生的掌握情况,要求以“松、通”为主,当出现“卡、挤、尖”的现象时,多半是由于母音位置的问题,每个母音在口腔中的位置不尽相同,所以才会有“辙和韵”的说法,但说明一点的是,我们必须追求母音音色的感觉统一,不要“里出外进”。旋律选择不易太快,采用“穿针引线”的形式指导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声乐学习是有周期性的,任何一位教师不可能马上改变学生状态,因此,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练习、纠正,且不可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方式,这样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
当然每位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尽相同,但是思路和目标应该是一样的。比如女声建立“混声”,男声开发“共鸣”。违反了这一重要方向,声部的特点多半是出不来了,学生掌握到一定水平后,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发挥每位学生自身优势,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总之,高中音乐特长生要想在高考时考出好的成绩,就必须从管理入手,时刻关心、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沈湘歌唱教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管谨义.西方音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梁晔(1980年6月—),男,河北围场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