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融通、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入选理由
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都将职普融通、协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现状备受瞩目。
2023年3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推动职普协调发展有关情况。 事件回放
从结构质量看,不断推进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普职协调发展。高中阶段,全国目前有中等职业学校9752所(含技工学校),2022年招生650.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40.71%;在校生1784.6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67%;高等教育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1521所,2022年招生546.61万人(不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54.29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都在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和适应性,进而提升吸引力和社会形象,丰富国家教育体系的多样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从学生发展看,坚持拓宽职业学校学生发展通道。根据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和社会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升规律,逐步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在坚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完善职教高考等,为有意愿够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升学发展路径。
从职普融通看,推进职业教育与各学段普通教育渗透融合,推动两类教育在各成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沟通衔接、融通发展。这一点上,各地成功的做法很多。例如:有的地方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专业优势,面向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报国、技能成才的理念;有的地方在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融通方面,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鼓励学生在规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的地方在高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方面,支持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贯通培养,努力为每一个人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职普融通,学术界也给予了高度关注。2023年9月18日,首届职普融通培养高质量人才研讨会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4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保定市教育局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交流研讨“职普融通”理念下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与会专家学者就“历史与逻辑统一视角的大学职普融通培养高质量高端人才探究”“普职融通的由来、争议与实现途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融合发展”等方面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建设性的观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