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界热议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教使命

入选理由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相对薄弱环节,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也引发了职教界的讨论热潮。

2023年4月27日,以“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使命担当”为主题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技界、产业界、头部企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和教师参会,从学术视角深入研讨强国建设中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 事件回放

中国职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工程院段宝岩院士、王复明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一级巡视员张泰青,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翁波,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聂清斌,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执行主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敏,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部分省教育厅、职业院校、科技企业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本届年会。

鲁昕作题为“职业教育强国:培养支撑现代化建设职教人才”的主旨报告,报告强调,服务强国建设,职业教育要落实好十大任务:一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化现代化建设职教人才支撑;二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化类型支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三是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职教基础;四是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职教历史使命;五是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六是为服务国家“四个面向”,重塑职教社会形象和关键能力;七是为塑造国家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与作用;八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技双馨皆可成才培养机制;九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培养行行出状元的时代工匠;十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国际交流合作职教平台载体。聚力讲好职教故事,答好“强国建设、职教何为”的时代课题。

陈子季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陈子季表示,当前职业教育还存在社会认可度低、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要立足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落实好《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一体两翼”三大战略任务和五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职教力量。

张泰青重点介绍了发展规划司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是引导规范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积极支持高职(专科)学校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设置,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二是做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管理,不断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三是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国家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翁波认为,对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根本需求,需要全面提升职教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多措并举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师保障。

聂清斌在讲话中表示,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这是以青年学子为重点,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主题教育凝心铸魂的必然要求,也是各职业院校党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

曾天山针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根本遵循,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增强壮大实体经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要把握好中专本、普职、升学与就业的合理比例。第二,以“三融”培养造就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推动职普教育相互补充、产教相互赋能、科教相互转化。第三,充分发挥司、中心、学会的联动机制作用,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提供服务支撑保障。

段宝岩院士从高端制造是强国之基、技术突破是主要前提、软硬件协同极其关键、卓越工程师亟待培养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发展高端制造,推进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实现路径。王复明院士围绕“大土木”基础设施建设,分享了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共享平台“工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