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何以强国——基于1960—2020 年认知技能国际可比数据的实证分析》

《教育发展何以强国——基于1960—2020 年认知技能国际可比数据的实证分析》0

入选理由 教育对推动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运用详实的国际数据就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推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主要观点 文中指出,高技能劳动力占比是推动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高技能学生占比每增加10个百分点,能使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速增加1.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对于高收入国家来说,劳动力整体素质已不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高收入发展阶段,只有更进一步提升在人口技能分布中处于前列的优质劳动者数量占比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相比之下,认知技能平均水平对所有时期的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质量差异能解释各国经济增速相当大一部分的差异。2000年后,受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阶人力资本推动,认知技能平均得分对于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不再具有显著作用。在高收入发展阶段,只有通过高质量教育培养出更多高技能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经济向前发展。

文中强调,通过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实现人口整体技能水平和高技能人口占比“双提升”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由此,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可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以提升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重心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未来,我国教育应避免教育数量规模的盲目扩张,以提升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重心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凸显教育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推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三是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学生认知技能监测体系,构建起“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全生命历程的技能跟踪监测体系,将教育质量评价延展为国民素质评价,为制定终身教育政策提供数据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