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

《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0

入选理由 系统梳理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结合调研及政策文本分析,界定我国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依据对大国工匠、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代表的访谈,揭示了工匠精神形成的机理。遵照态度改变、情境学习等相关理论,借鉴相关经验,提出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路径安排、策略选择、成效评价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主要观点 书中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伦理、职业精神,它既是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外在体现,也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个体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激发力量,环境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支持力量,个体、环境与行为的互动是工匠精神内化的维持力量。

书中指出,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手工业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独特精神,而且是所有产业工人都应该具备的特质。无论是作为未来产业工人培养的主要机构,还是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职业院校都需要深入研究新时期社会需求,精准定位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合理开发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科学选择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有效把握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方能明确工匠精神培育思路,切实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实践。

书中强调,未来产业工人时时刻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是现实产业工人职业精神的作用对象、传承者、弘扬者,现实产业工人的职业精神状态也会使他们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浸润。因此,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培育,既需要职业启蒙教育的奠基和工匠之师的引领,亦需要相关制度体系、激励机制及舆论环境的支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