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三重逻辑及其制度调适路径》
入选理由 基于类型学思维,从国家能力、社会团结以及个体发展三个层面出发,关注职业教育在促进国家发展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以适应社会分工促进社会团结、以适合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基本维度上的核心职能。分析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基本逻辑,试图推动理解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及其制度调适问题。
主要观点 文中指出,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职业教育成为了受观念、价值、制度以及习俗等各种因素共同形塑的社会事实。时至今日,无论是职业教育面临发展困境抑或是逆势上扬,都不是单一结果,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因此,理解类型定位,要深入分析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中产生的总体性效应,进而为完善职业教育类型制度奠定理性基础与认知框架。
文中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制度调适策略。一是在技术知识与思维模式独立性中奠定职业教育类型制度的观念基础。从观念层面认识到职业教育知识基础的独立性,突出技能学习与技能活动的特殊性,形成一种关注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思维方式和人才成长模式,在理解技能知识与技能生活中生成职业教育情感,从观念层面确立教育的类型思维,并转化为塑造职业教育类型制度与社会心态的根本力量。二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强化类型制度。类型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如果职业教育没有独立地位与独特类型,也就没有独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完善与结构健全,又将进一步强化类型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的结构性地位。三是以完善的配套制度体系稳定类型制度基础。完善国家技能治理制度,完善技能工人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保障制度,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