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检验

作者: 王淑英 杨明珠

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检验0

摘 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应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 职业教育;共同富裕;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4-0028-08

一、问题提出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21年基尼系数达到0.466,远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八次强调“共同富裕”,显示了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成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横跨“职业域”“技术域”“教育域”与“社会域”的教育类型[1],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实现“扩中提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和现实路径。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可见,职业教育功能和共同富裕需求高度契合,两者同向同行。

近年来,关于教育与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盈箱溢箧,学者们分别从教育发展均等化[2][3]、教育促进共同富裕[4]以及基础教育[5]、职业教育[6]、高等教育[7]等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均肯定了教育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关于职业教育影响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从理论角度探讨职业教育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实践路径等。汤玉梅等分别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四个维度分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8]。李名梁等充分探讨了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指出应以职业教育为引领,构建同社会经济、社会收入和院校人才培养“上中下”位协同的发展路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9]。于才晟分析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现实壁垒与破解路径[10]。实证研究层面,仅有冯淑慧等、王奕俊等少数学者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D生产函数分析了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协调水平和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贡献度[11][12]。多数学者是基于共同富裕视角考察职业教育对收入、收入差距以及乡村振兴的影响。如冯惠敏等探究了职业教育促进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程度,发现职业教育能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13]。赵红霞等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异质性[14]。

综上,诸多学者对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本文进一步分析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但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分析还较为缺乏,仅有的实证研究也多关注于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某一维度(如收入或收入分配)的影响,针对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这一综合指标的实证分析寥若晨星。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基于此,本文从“富裕”和“共同”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的指标体系,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检验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此外,鉴于数字化发展能够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缩小因地域、时间所带来的教育鸿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15],将数字经济也纳入分析框架,考察数字经济在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职业教育影响共同富裕的直接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开放性[16],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富裕。在物质富裕方面,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微观上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层次和收入水平[17];宏观上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18][19]。在精神富裕方面,经过多年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富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加上新时代职业教育一直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且具有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劳模精神的人才培养,均对实现精神富裕产生了积极影响[20]。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有益于促进公平。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涵盖从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到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社会在职人员,以及农村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大龄人员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职业人群[21],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为更多群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提供学历提升和技术技能培训机会,实现不同人群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助攻“扩中提低”,畅通向上流动通道,阻断农村、落后地区和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22]。综上,职业教育不仅具有提升社会财富的“做大蛋糕”效应,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分好蛋糕”效应,是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由此,提出假设1和假设2:

假设1: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假设2: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富裕”维度及“共同”维度均有推动作用。

(二)职业教育影响共同富裕的中间路径

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区域、代际三大不平衡,其中城乡差距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因素[23],实现共同富裕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和短板仍在农村。因此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突破领域。职业教育作为接近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平民教育”,其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推动城镇化发展。据统计,全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业教育对增加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生产操作能力[24],还能帮助其克服相对保守的思想意识,扩大社交范围,增强其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开阔其经济运作视野,从而促使更多农村农业部门人口转至城市非农业部门[25]。城镇化不断推进意味着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进入城镇就业,融入到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中[26],一方面可以为城镇注入更多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27];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差距[28],使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度。由此提出假设3:

假设3: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职业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与质量[29]。2022年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反映了职业院校在服务现代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伴随知识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会随之提升,从而促进生产中的技术进步[30],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31],其升级调整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物质经济富裕。除此之外,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工业、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的二三产业会向农村延伸,出现工业反哺农业、服务业扶持农业的现象,即现代工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咨询等业务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信息等资源[32],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助力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水平迈进,缩小发展差距,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4:职业教育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三)职业教育影响共同富裕的边界条件

教育平衡充分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前提和关键环节[33]。数字经济发展所依托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兴数字技术等可以促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突破传统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限制,有效共享教育资源,为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再配置提供有利契机,使更多的教育需求者获得受教育机会。此外,各类教育供给主体也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的便车,将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扩散,让更多弱势群体凭借信息化渠道获取线上教学课程,扩大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有效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服务均等化[34]。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其公益性也会更加凸显,使得更多落后地区的贫困学生或其他弱势群体能够享受职业教育资源和服务,为他们实现收入跃升、摆脱贫困提供可能,从而推进共同富裕。由此提出假设5:

假设5: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根据以上假设,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见图1。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1.基准回归模型

基于上文的理论研究,构建如下基准回归模型,考察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CPit=α0+α1VEit+αControlit+ui+εit                    (1)

在式(1)中,CPit表示省份i在t时期的共同富裕水平,VEit表示省份i在t时期的职业教育水平,Controli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α0是截距项,u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2.中介效应模型

机制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可能通过推动城镇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本文采用中介效应的三步法进行检验。在假定式(1)中的系数α1显著性通过检验的基础上,构建第二步、第三步回归模型如下:

MEDit=β0+β1VEit+βControlit+ui+εit                    (2)

CPit=χ0+χ1VEit+χ2MEDit+χControlit+ui+εit        (3)

在式(2)和(3)中,MEDit表示中介变量,包括城镇化水平(Urb)和产业结构升级(IS)两个变量。

3.调节效应模型

为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在职业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文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职业教育与数字经济的交互项,根据交互项系数的显著性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分析。

CPit=λ1+λ2VEit+λ3Digit+λ4VEit×Digit+λControlit+ui+εit

(4)

在式(4)中,Digit表示省份i在t时期的数字经济水平,VEit×Digit表示职业教育与数字经济的交互项。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