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研究

作者: 李艳莉 柴瑜婧 李妍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研究0

作者简介

李艳莉(1986- ),女,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太原,030006);柴瑜婧(1997- ),女,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李妍,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政府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发展研究”(20YJC880049),主持人:李艳莉

摘 要 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在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时间、空间及不同类型职业学校分布有所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均衡但逐渐全面,集中于公立职业学校之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分布有所差异等。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基础,也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提供了相应镜鉴:承接分布传统,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分布;完善国家顶层设计,均衡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加强专项建设,提高薄弱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国内外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共建,引进国外职业教育资源。

关键词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7-0065-07

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布局合理与否等,会对其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我国全面助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进行研究,提出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布局的优化路径,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相关学者就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优化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但关乎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研究成果还略显单薄。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再现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提供合理性建议。

一、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对人类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考察,也应置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之下。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进行考察。

(一)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

1.民国时期职业学校的空间分布

通过查询1934年、1947年这两年间各省职业学校数量,再根据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全国行政区划[1],绘制了各省市职业学校数量分布表,见表1。

第一,职业学校在全国分布较为全面。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全国行政区为标准,1934年、1947年职业学校分布分别占行政区域总数的45.83%、72.92%。虽然个别省份每年仅设置1所或2所职业学校,但我国一半以上的省级行政区都设有职业学校。

表1 各省市职业教育学校数量统计表(单位:所)

地区 省市 1934年 1947年 地区 省市 1934年 1947年

华北地区 北平市 26 8 中南地区 南京市 1 3

天津市 0 10 青岛市 4 6

河北省 34 5 河南省 37 48

山西省 6 7 湖北省 11 8

绥远省 2 3 湖南省 27 52

东北地区 辽宁省 0 13 西南地区 广东省 31 47

安东省 0 11 广西省 0 16

辽北省 0 5 重庆市 0 20

吉林省 0 5 四川省 0 74

松江省 0 0 西康省 0 6

合江省 0 0 贵州省 0 10

黑龙江省 0 0 云南省 4 14

热河省 0 4 西藏 0 0

嫩江省 0 4 西北地区 陕西省 7 29

华东地区 沈阳市 0 0 甘肃省 3 14

上海市 34 0 青海省 2 2

江苏省 39 31 宁夏省 0 1

浙江省 30 25 新疆 0 4

安徽省 16 29 察哈尔省 6 1

福建省 15 42

江西省 26 52

山东省 7 8

数据来源: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7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7-20。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8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7-64。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9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33-64、532。

注:其中,台湾省、西藏地方、大连市等7地因未查阅到相关数据,未列表格。

第二,职业学校全国各省分布不均衡。从各级行政区域设置职业学校数量来看,江苏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西省以及北平市、上海市等,是职业学校分布较多的省、市。宁夏省、新疆、辽北省等职业学校分布较少。从职业学校的分布地区来看,华东地区职业学校数量最多。

2.民国时期职业学校师生的空间分布

第一,职业学校教师分布空间不均衡。就职业学校教师数量的分布空间来看,存在湖南、广东、江苏等地职业学校教职员分布数量较多,新疆、宁夏等地职业学校教职员分布数量偏少的情况。就职业学校教师学历的分布空间来看,同样如此。职业学校专职教师中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教师省际分布差异较大,高于全国水平的只有浙江、江苏、广东等省,青海、绥远等省份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职业学校学生地区分布不均。一方面,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分布空间不均。如图1所示,1930年,广东省、辽宁省、湖南省等人口数量偏多的省区,其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也较多,而新疆省、广西省等人口数量偏少的地区,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也较少。

图1 1930年各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

数据来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1930年全国中等教育统计[M].南京:京华印书馆,1933:24-25。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分布空间呈现较为明显的东多西少的两极分化现象。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的《1930年全国中等教育统计》数据显示,1930年贵州、宁夏、新疆等地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很少,北京、福建、湖南等地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呈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空间分布不均衡且两极分化现象。

3.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经费的空间分布

截取1912-1932年全国中等学校经费并进行比较,剖析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职业教育经费占中等教育经费比例的地区差异,见表2。

表2 1912-1932年全国中等学校经费比较(单位:元)

年度 中学及初中

经费 师范学校

经费 职业学校

经费 合计 职业学校

经费占比

1912年 3296672 2040387 1024903 6361962 16.11%

1913年 3849893 2533110 1065856 7448859 14.31%

1914年 4612194 2673632 1177936 8463762 13.92%

1915年 4920084 2731209 1190326 8841619 13.46%

1916年 4200412 3077746 1296901 8575059 15.12%

1922年 6600256 4633919 2790005 14024180 19.89%

1925年 9540228 4368262 1760493 15668983 11.24%

1928年 18916814 3468072 2217480 24602366 9.01%

1929年 24572379 7283875 4131919 35988173 11.48%

1930年 35331921 8419140 4961996 48713057 10.19%

1931年 39130432 9743269 5182291 54055992 9.59%

1932年 39656544 10059089 5602899 55318532 10.13%

数据来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1930年全国中等教育统计[M].南京:京华印书馆,1933:59。

第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量分布不均衡。表2中数据显示,1932年职业学校经费是1912年的5.5倍,但各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东南部投入较多,西北部投入较少。1930年,湖南省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576284元、广东省为553324元、辽宁省为540142元,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排名前三的省份,而热河省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6897元、广西省为13170元、绥远为17803元,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排名最后三位的省份。

第二,职业教育经费在中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占比较低。1912-1932年间,职业学校经费占中等教育总经费比例大体维持在10%左右,而师范学校、中学及初中教育经费占比则维持在25%、65%左右。对此,金禄庄在《我对于支配职业教育经费之意见》一文中指出:“职业学校经费过少,在中等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太低,应根据教育政策及毕业生数量增加职业学校经费”[2]。

4.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物力资源的空间分布

此处主要对1934年31所专科学校占地面积、图书数量分布等基础设施和物力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以此来了解民国时期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第一,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地区差异大。中部、西北部地区的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大于南部地区,其运动场、农场、园地、林场等占地面积比例均高于南方省份。如山西工业专科学校可容纳6055人,而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仅容纳971人。中西部地区的教学占地面积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如山西工业专科学校有59间教室,吴淞商船学校仅有6间教室[3]。

第二,职业学校图书地区分布不均衡。从图书地区分布来看,东南部图书数量较多,北部图书数量较少。如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图书数量分别为37986册、22776册、17628册。相比之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仅有2031册、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有6150册。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地区因地方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使该类图书数量较多,如山西工业专科学校图书数量为15006册,仅比浙江医学专科学校的图书少989册。

(二)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时间分布

此处主要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限,作为研究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时间尺度,发现1937年前后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1937年前后职业学校空间分布逐渐均衡。如表1所示,1937年前,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职业学校空间分布不均衡。1937年后,职业学校分布向西南、西北地区扩展,西南大后方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之地。与西南各地相比,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逊色不少,但职业学校数量也有所增加。如1945年位于西北地区的职业学校,“陕西33所、广西15所、云南14所、甘肃14所、贵州12所、西康4所、新疆4所,青海、宁夏各3所”[4]。

第二,1937年后职业教育经费日益短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1937年后受战争影响,各省职业教育经费都比较匮乏。1938年10月,四川省政府为保证职业教育经费,下令“各地的教育经费除了要秉持统收统支的原则外,还必须另立项目,专帐保管,维持其独立性”[5],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限制,收效甚微。对此,柏鸿铭指出:“职业教育之重要有所目睹,然全国职业教育经费甚为短缺,制约职业教育服务于抗战和人民。”[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