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结构定位与功能实现

作者: 万是明 闫俊

作者简介

万是明(1969- ),男,开封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开封,475004);闫俊(1978- ),女,开封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生态创新驱动下河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研究”(23A880024),主持人:万是明;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职业教育赋能河南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路径研究”(24B630016),主持人:闫俊

摘 要 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创新创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一个基层组织结构,兼具二级学院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结构身份,兼具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管理的双重基本功能。创新创业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管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整体规划和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管理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孵化管理创新创业项目。为实现双重基本功能,应积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管理的结构架构,全面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学院;结构;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9-0047-06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是分析教育组织结构、功能和行为的重要理论,有助于深入研究教育组织的结构现象、问题和本质。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创新创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中的一员,具有结构赋予的特定功能,是承担特定功能的基层组织结构。高职院校为什么赋予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管理双重基本功能?如何厘清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管理双重基本功能?采取哪些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学院的双重基本功能?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有益于明晰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结构定位和功能定位,发挥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促进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对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影响

结构功能主义是指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社会学理论,主张用功能分析方法认识和说明社会体系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等。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社会生活之所以能维持下去,是因为社会找到了一种手段(结构)去满足人类的需要(功能)[1]。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创新创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一个组织结构,需要具备“适应”“目标”“整合”“潜在模式维持”四个功能性条件。其中,“适应”即要求创新创业学院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产业结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要求创新创业学院具有一定的价值指向,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整合”要求创新创业学院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时进行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重组和优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管理资源体系;“潜在模式维持”是指将外部应然指向内化为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中,相关参与主体保持一致的价值和规范心理状态。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高职创新创业学院高质量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于研究高职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发展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有助于分析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功能体系和结构化实现策略。高职创新创业学院得到当前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加快了组建、重组创新创业学院的步伐。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基层组织结构,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赋予创新创业学院重要的功能。高职创新创业学院应以实现基本功能为使命,实现相关参与主体“共同在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创新创业学院基本功能的实现。

二、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结构定位

高职院校是依法成立的事业单位,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行政性组织和非行政性组织两部分,行政性组织具有行政功能,非行政性组织具有学术功能。行政性组织如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科研处、教代会等,主要具有对外联系、对内协调等行政功能,负责某一行政业务的规划、组织、实施、督导等管理工作,如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工作。非行政性组织如教学学院、科研院所、实验室等,主要具有承担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等学术功能。行政功能和学术功能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高职院校的治理。

功能作为结构的体现,其释放取决于相应结构的支撑[2]。学校对某一结构的定位不一,往往意味着赋予该结构的功能不一。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工作,赋予创新创业学院重要的功能。那么,创新创业学院是属于行政性组织结构,或是非行政性组织结构,或是兼有行政功能和学术功能的综合性组织结构?笔者随机查阅了5所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官网,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是吉林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分类为学校行政部门,基本功能定位于创新创业统筹管理、教育与服务。其功能主要包括: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与管理、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等工作,构建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开展新型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湖北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分类为学校教学单位,基本功能定位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负责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体负责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拟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规划;负责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组织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程安排和教学活动管理;负责校内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和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负责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和开展国家、省、市及学校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培育、孵化和管理工作。

三是河南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分类为学校行政部门,基本功能定位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校企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与对接;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实习基地的拓展、建设;校外创新创业专家聘任、联络与管理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大学生创业文化活动的开展、交流与宣传的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实施;校内部门、学院协调等。

四是江苏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分类为学校教学单位,基本功能定位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管理;负责国家级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负责该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负责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五是湖南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分类为学校教学实践单位,基本功能定位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其功能主要为:深入推进“文化引领、精英带动、平台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双创课程教育体系为主线,以文化园和创业园平台承担创业文化与创业实践功能为支撑,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为辅助,全面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以上5所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学院结构定位的分析,虽然创新创业学院在高职院校相对分类为不同部门,承担不同功能,但整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都是创新创业学院的基本功能,创新创业学院在学校组织结构中的优势在于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学院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代表学校统筹管理学校创新创业资源。因此,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分析,创新创业学院是一种兼具二级学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双重结构身份的基层组织结构,是一种兼具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管理双重基本功能的基层组织结构。

三、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双重基本功能

创新创业学院是集创新创业管理与服务功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功能于一体的组织结构,具有固定的组织团队、专业的工作人员和独特的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统筹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性结构平台。

(一)高职创新创业学院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功能

高职创新创业学院是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学院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等活动。

一是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学院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课程是传授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对全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具有基础性作用。系统、规范、本土化、体系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托,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应包括理念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等创新理论及创业实践流程、创业商机寻找、创业模式创建、创业资源获取和创业计划书撰写等创业理论。高职院校应分年级、分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教学实施应保障一定课时数。如,一年级可开设创新创业素质和意识等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二年级可开设商业计划书、企业财务分析、团队管理、商务谈判、企业盈利模式、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小班等创新创业方法与能力菜单式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修一定的课时和学分;三年级可开设创新创业实践与孵化、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学生根据创业需求或就业需求分别学习相应课程。

二是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学院实施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具有短期性、针对性和项目型等特征,能够满足学生即学即用、问题解决的创业需求。高职院校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沙龙交流、“企业坐诊”、一对一指导等创新创业培训活动。每一次培训活动应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培训主题,在调研学生创新创业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比较明晰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也应分层次、分类型、分时段进行,充分照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创业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是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学院实施创新创业实践。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的基础上应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的力度,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组织的企业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学生创业孵化园与创业科技园现场实践教学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将创新创业理论和鲜活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市场规律和市场运行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

四是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学院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人力、智力信息等资源,以跨学科、全方位思维,系统研究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建立学校创新创业资料库,收集国内外创新创业政策、制度、信息和经验,组织编写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手册和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前沿、经典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系统的教学资源[3];还可以立足学校和区域发展,组织或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把握学术前沿动态,收集分析第一手信息资料,为学校决策提供战略咨询和信息支持。

(二)高职创新创业学院具有创新创业管理功能

创新创业学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二级教学学院,它不仅是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功能的学院,而且是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功能的行政管理部门。创新创业学院受学校委托,拥有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功能,负责整体规划和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管理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组织创新创业竞赛,负责孵化管理创新创业项目。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高职院校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是改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水平的重要基础。创新创业学院只有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学生发展愿望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制度、规划和方案,才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创新创业学院受学校委托,具有承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制订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制订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设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校内外创新创业活动的功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