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的路径、特征及启示
作者: 李薪茹
作者简介
李薪茹(1990- ),女,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督导与评价(北京,10003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职业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企业精准实践研究”(BJA220244),主持人:郝天聪
摘 要 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的悠久开发历史成为世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典型代表。以加拿大红印章计划为例,通过分析能力标准、职业标准、教育培训标准和评估标准构建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总结呈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经验借鉴,即从理念和制度上重视和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的开发、更新和构建;鼓励多元利益主体积极参与职业资格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开展多样化的模拟和认证;建立多样化的职业资格制度开发方法,重视能力与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 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红印章计划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1-0068-07
随着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变革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通过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保证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有着悠久历史,早在1952年出台的红印章计划中,就提出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以评估加拿大各地行业从业者和学徒的职业技能。在多年发展中,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用一种侧重于持续改进的综合更新模式,从国际和国家的视角提供一个严格和系统的方法来评估职业技能和知识,通过收集和对比国际上成功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听取国际专家的意见,将各国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本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发中,努力提高学徒培训的质量。因此,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模式受到该国和国际上的广泛认可。我国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时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加拿大红印章计划为例,探讨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的路径,深入分析内嵌的各种要素特征,提出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发和更新的借鉴经验和启示,以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的路径——以红印章计划为例
在新经济和新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新职业更新的速度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和更新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变革要求,才能有效适应当前和未来劳动力市场对能力的需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在职场从事工作、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评估的基本依据,职业标准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的核心,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开展教育培训,在参加一段时期教育培训或学习后,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或考试,才能获得专业领域内的职业资格证书[2],以此促进从业者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进而有效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动态环境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帮助从业者或就业者通过能力的提升不断实现工作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依据能力标准、职业标准、教育培训标准和评估标准四个内容向度构建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见图1。该框架以动态劳动力市场对能力的需求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目标,在劳动力市场与培训之间形成反馈循环,旨在建立满足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它为发展提供了一个持续而动态的能力标准、职业标准、教育标准和评估标准的开发过程,在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提供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
从图1可以看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始于能力标准,由能力标准开发职业标准,再由职业标准开发教育标准,依据职业标准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开展培训活动,最后由教育标准开发评估标准的完整流程。因此,职业标准是能力标准、教育标准和评估标准的中介变量,具有重要的媒介作用。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与职业标准相关的各项标准有效集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教育培训、人才培养、资格认证以及提供就业能力指导等诸多功能。在纵向上使职业标准、教育培训标准、能力标准和认证标准实现贯通,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在横向上为教育培训系统和劳动就业市场系统搭建相互衔接的平台。
(一)能力需求标准:与劳动力市场动态调整同频更新
加拿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完整丰富的内容,几乎包含行业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的所有关于本行业的信息。例如,行业活动(任务和子任务)、技能和知识要求、基本技能概述、安全信息、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术语、工具和设备名称及行业缩写词等,还包括资格认证所需要的知识、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制定和应用评估工具等。红印章资格证书制度每一个标准的开发与更新都遵循严格的程序,能力需求标准的开发和构建是职业能力资格框架构建首先需要完成的,能力需求标准是对职业资格水平的分析,描述了从事某一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力需求标准的开发是基于需要更新行业或是新开发行业的相关企业需求、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评估和分析,以及相关行业工作岗位的案例研究和岗位职业活动的调查研究,并邀请领域专家、利益相关者对更新及开发的行业标准需求预测进行研讨,并在职业资格证书构建前期制定能力需求标准,完成职业能力需求预测。
同时,能力需求标准的构建与更新,是加拿大学徒主任委员会(CCDA)与司法管辖区、主要利益相关者合作制定完成的,在更新和构建过程中,其构建理念有三个。一是始终保持最新[3]。召集行业专家,研讨红印章行业的最新发展概况,收集行业企业实践和发展趋势最新信息,确保红印章行业中的红印能力需求标准保持最新,以确保评估工具使用标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采用与能力评估有关的适用标准的指导原则,进一步缩小不同管辖区重复考试的问题。二是以确保满足当前和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核心。支持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技能迁移,以提高生产力、推动行业发展为目标。三是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开发能力需求标准,确保所有技术熟练的技工都有获得能力认证的公平机会。
(二)职业标准:严格的开发程序与核验流程
职业标准是红印章资格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检验行业所需能力的标尺,充分体现了技术工人和从业者在工作中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与在行业、行业部门和工作场所有效参与相关的特定技能、知识和态度,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评估比重表,是加拿大各省/地区依据各行业标准进行课程开发、培训和考试评估的依据。在学徒制贯通培养中主要经历了国家职业分析系列(NOA)、职业绩效标准(OPS)、红印职业标准(RSOS)等阶段,并不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更新,最终形成现在较为完整和成熟的模式,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目前,红印章计划已经对58个行业制定了职业标准,如厨师、电力线技术员、汽车车身维修工(金属和油漆)、汽车油漆工和发型师等,未来将对更多行业制定职业标准[4]。
职业标准的开发过程包括若干重要阶段,每一个开发阶段的更新程序都具有严格的流程,以RSOS职业标准的开发为例,具体更新过程如下。
1.完成新标准草案
新标准草案由“协调小组”领导该领域的行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定。每个省/地区的政府与行业合作,召集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收集有关实践和行业趋势发展的最新信息,对已有标准进行实证研究或正式评估。在初步确定该草案基础上,详细分析各行业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描述各行业人员证明其技能熟练程度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以及确定职业技能发展需求的关键要素,致力于满足行业需求,确保红印计划指定行业中的红印标准保持最新和能够反映当今工作场所的要求[5]。
2.召开相关研讨会
由“协调小组”召集来自加拿大各地的行业专家参加为期一周的研讨会。参加者由省/地区学徒当局和国家行业组织提名,提名人员须满足以下要求:熟悉行业知识并积极参与行业活动;能够与同龄人有效地交流有关行业的实践知识;能够承诺参加整个一周的研讨会。该研讨会由业内合格的行业人员、培训提供者、国家标准机构、行业专家和雇主组成,其中,行业参与者在职业标准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多样性的参与者确保了与最新实践相一致的标准的开发,并捕捉了行业专家对行业发展的期望。
3.草案后期的整理和校对
与过去草案进行对比,吸取其可取的特征,包含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标准的国家和国际视角、审查国家职业分析(NOA)和审查职业业绩标准(OPS),总结三个子部分的模式、发展进程、使用中的优缺点,以弥补过去草案的不足,保持包含当前行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的最新要求,满足红印项目当前和未来的需求[6]。
4.行业专家对草案进行审查
“协调小组”将分析草案的副本及其翻译送交省/地区当局,并在加拿大各省/地区开展草案审查工作。由各省/地区学徒机构和国家行业组织对新标准草案内容和结构进行评估和审查。审查委员会由行业内的专家组成,并积极参与制定新标准草案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行业审查流程可以使职业标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更新。一旦职业标准更新完成,它将作为开始一个行业跨省红印资格考试的基础文件。
5.验证
来自各省/地区的行业也被要求对红印职业标准中确定的行业活动进行验证和加权。参与司法管辖区的学徒当局与业界协商,以表明某项活动是否在其管辖范围内进行(确认),如果是的话,则要求他们以百分比的方式确定应该给予认证目的的相对重要性(加权)。例如,检查分析区块、任务和子任务。区块:每个辖区都会为每个区块分配一定比例的问题,将涵盖整个行业。任务:每个管辖区为一个区块内的每项任务分配一定百分比的考题。子任务:每个司法管辖区用“是”或“否”指示每个子任务是否由在其管辖范围内的职业技术人员执行。这项工作的结果提交给标准开发小组,然后由他们分析数据并将其纳入文档。红印职业标准提供单独的管辖权验证结果以及所有答复的全国平均数。全国平均数作为跨省红印行业考试计划的重要参考标准。红印职业标准的验证确定了整个加拿大职业的共同核心子任务。如果至少有70%的辖区反映了在行业中执行一项子任务,则将其视为共同核心。省际红印考试是基于通过此验证过程确定常见的核心子任务。
6.最终定稿
通过实践验证,形成终稿,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是:由具有特定辖区职业的合格工作人员执行的分项任务;否:子任务不由具有特定辖区职业的合格工作人员执行(未经省/地区认证的红印职业标准、未在省/地区指定的行业);非共同核心(NCC):由不到70%的应答管辖区执行的子任务、任务,这些将不会通过跨省的行业红印章考试进行测试;全国平均百分比:每个问题的平均百分比和跨省行业红印章考试任务的平均百分比。
(三)教育培训标准:系统化构建知识培训体系
教育培训标准是职业标准的应用阶段,主要指依据更新和新发布的职业标准开发和完善教育培训标准,包括开发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辅导教材、制定培训计划、规定受训者需要学习的技能、知识及学习任务、教育教学方法、考试内容及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中的系列相关内容,以便能够有效地培养受训者的技能[7]。同时,为满足不同受训者的培训要求,不断扩大对能力获取模式的研究,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三种能力获得模式,扩大受训者的类型,促使多样性的学习和培训方式都可以达到认证目的。
教育培训标准开发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制定培训计划。加拿大各省/地区的培训机构根据职业标准来设计培训计划,职业标准为培训计划提供一个清楚明确的培训体系。第二,设定培训课程。加拿大各省/地区的政府与行业合作,提名行业专家参加研讨会,制定培训课程和考试内容。其中,以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基于职业标准设定考试内容。第三,课程开始之前,通过调查了解每个受训者需要更新的基本技能,确定所需培训的时间。稍后对学徒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完成培训项目。每个学徒完成时间会因岗位不同而不同,然后将完成结果反馈给项目跟踪员,并与学徒分享。第四,开展培训。采用一种极为贴近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动态学习机构,始终跟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持续不断地自我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以能力和结果为导向的能力获得模式,促使教育标准从输入转向基于输出的培训模式,其公共机构的教学要素涉及学徒在工作场所和课堂技术培训之间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