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
作者: 郑锋 戚正楠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意愿、动机和满意度进行数据收集,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动机和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参与意愿较为强烈;参与产教融合动机中获得优秀人才、提升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影响力4个动机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对产教融合满意度中产教融合、学校合作主动性、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和研发创新4个满意度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实际分别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3个层面对提高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企业;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4-0066-07
作者简介
郑锋(1977- ),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绍兴,312088);戚正楠(1986- ),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师资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形势下浙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创新与绩效评价研究”(23NDJC379YB),主持人:郑锋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和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类型,只有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其服务经济发展和支持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将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效衔接,使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更加相融相通。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仍然面临“校热企冷”等挑战,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寻求校企合作,而企业则表现得相对不太积极[1]。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不强烈,使得产教融合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甚至造成部分产教融合还停滞在协议合同和劳务用工这一初级层面。根据DPSIR概念模型可知,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部驱动力主要源于企业追求利益的动机导向以及产教融合带来的利益诱导[2]。只有找准企业的核心利益动机,落实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产教融合的成效,才能最大化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和积极性。为此,国内学者对企业产教融合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有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动机包含应用人才培育、科研技能创新、员工素质提升、人力成本降低、竞争能力增强、社会影响提高、社会责任履行等因素[3][4][5][6],并且高职院校服务企业、人才培育质量、人力资源素质、研发创新成效等方面的补偿机制因素同样可以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度[5]。然而这些研究的结论大多是基于理论推演而来,很少有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企业产教融合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本研究通过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意愿、动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在了解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动机和满意度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影响机制,从而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政府制定相应激励政策提供具有积极作用的理论建议与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电子问卷方式对500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后,对其有效性进行筛选,将无效问卷剔除后,获得有效问卷322份,有效率达64.4%。
(二)调查工具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整理,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设计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调查问卷初稿;基于问卷初稿,邀请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研究领域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工作人员、专任教师以及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对问卷中的部分题项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包含4个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产教融合意愿情况、产教融合动机情况、产教融合满意度情况。产教融合意愿作为本研究的因变量,选项分别是“非常不愿意”“比较不愿意”“一般愿意”“较为愿意”“非常愿意”5个维度,并依次量化赋值为1、2、3、4、5。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其Cronbach α系数为0.842,表明本次问卷的信度较高,即内部一致性较高;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其KMO值为0.869,P值小于0.001,表明此次问卷的效度较好。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7.0进行数据分析:首先通过非参数方法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H)对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进行差异性分析;接着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同参与产教融合动机、产教融合满意度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产教融合动机、产教融合满意度与企业产教融合参与意愿的关系进行探究。
三、分析结果
(一)相关影响因素情况
1.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企业类型中,民营企业占69.6%,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16.1%。企业员工规模为100~300人,占29.2%;为20~100人,占23.6%;为300~500人,占20.5%。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占22.7%;500万~1000万元的占16.1%。企业业务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32.9%)、传统制造产业(29.2%)、传统服务产业(15.2%)为主。
2.产教融合动机情况
此次调查的企业中,有57.5%比较同意获得优秀人才动机,有41.3%非常同意提升员工素质动机,有38.5%比较同意降低招聘成本动机,有41.9%比较同意降低研发成本动机,有48.1%比较同意促进技术创新动机,有37.9%比较同意促进产品创新动机,有40.1%比较同意提升市场竞争力动机,有43.8%比较同意可持续发展动机,有45.3%比较同意提升社会影响力动机,有45.0%比较同意履行社会责任动机。
3.产教融合满意度情况
此次调查的企业中,有51.6%对产教融合比较满意,有39.1%对学校合作主动性比较满意,有40.1%对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比较满意,有45.0%对师资水平比较满意,有43.2%对学生能力比较满意,有47.5%对培训鉴定工作比较满意,有40.4%对研发创新感到比较满意。
4.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情况
比较愿意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最多,占62.1%;非常愿意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和一般愿意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次之,均占17.7%;比较不愿意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最少,占2.5%。表明此次调查的企业对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较强。因调查结果中,没有“非常不愿意”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故根据数据实际情况,将量化赋值调整为“比较不愿意=1”“一般愿意=2”“比较愿意=3”“非常愿意=4”。
(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对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注册资金、企业业务、获得优秀人才动机、提升员工素质动机、降低招聘成本动机、降低研发成本动机、促进技术创新动机、促进产品创新动机、提升市场竞争力动机、可持续发展动机、提升社会影响力动机、履行社会责任动机、产教融合满意度、学校合作主动性满意度、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满意度、师资水平满意度、学生能力满意度、培训鉴定工作满意度、研发创新满意度等可能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21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 Kruskal-Wallis H 检验可知,获得优秀人才动机、提升员工素质动机、降低研发成本动机、促进产品创新动机、提升市场竞争力动机、可持续发展动机、提升社会影响力动机、产教融合满意度、学校合作主动性满意度、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满意度、培训鉴定工作满意度、研发创新满意度等12个因素的各组间对比均呈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三)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与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组间显著差异的12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获得优秀人才动机、提升员工素质动机、降低研发成本动机、促进产品创新动机、提升市场竞争力动机、可持续发展动机、提升社会影响力动机、产教融合满意度、学校合作主动性满意度、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满意度、培训鉴定工作满意度、研发创新满意度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
(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回归分析
在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前,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一是因变量不仅要唯一,而且是有序多分类变量;二是存在一个或者多个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可以是连续变量或者是分类变量;三是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四是模型满足比例优势(平行性)。鉴于此,先是对涉及的自变量多重共线性进行诊断,随后综合评估指标选择“最优”有序回归模型并利用似然比检验回归方程的平行性。
1.多重共线性诊断
将12个自变量进行哑变量处理后,采用多重共线性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述12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最大为2.455,低于10的标准;且最小的容忍度为0.405,均超过陈希孺等提出的0.1最小临界值标准。接着进一步诊断共线性,条件指标最大为18.057,均低于30的临界水平,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即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平行线检验
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包含有5类连接函数:逆柯西、互补双对数、分对数、负双对数、概率。需要依次对这5类连接函数进行拟合,对拟合后的各模型评估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后,再选择出“最优”的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7]。
如表3所示,从5类连接函数的平行检验结果可知,逆柯西、分对数、概率3个函数的P值大于0.05,但是互补双对数和负双对数两个函数的P值却小于0.05,表明互补双对数、负双对数两类函数的因变量各分类水平的总体回归系数不相等,即这两类回归方程不平行,故不适合用于本研究的数据。剩余3类连接函数中,逆柯西和分对数的拟合优度中Pearson检验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类函数的模型不能较好地解释变量。因此,概率函数模型最符合本次调查的数据。对概率函数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可知,平行性假设成立(χ2=114.044,P=0.059)。
综上所述,本研究满足有序logistic回归的所有假设,即可以使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3.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4可知,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因素有8个。其中,获得优秀人才动机越高(OR=0.149,95%CI:0.031~0.713;OR=0.354,95%CI:0.204~0.613;OR=0.564,95%CI:0.393~0.807)、提升市场竞争力动机越高(OR=0.632,95%CI:0.440~0.907)、可持续发展动机越高(OR=0.05,95%CI:0.003~0.915;OR=0.583,95%CI:0.366~0.929)、提升社会影响力动机越高(OR=0.033,95%CI:0.001~0.736;OR=0.406,95%CI:0.207~0.798)、产教融合满意度越高(OR=0.184,95%CI:0.074~0.457;OR=0.243,95%CI:0.143~0.414;OR=0.353,95%CI:0.226~0.552)、对学校合作主动性满意度越高(OR=0.410,95%CI:0.207~0.811)、对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满意度越低(OR=8.971,95%CI:1.664~48.327)、对研发创新满意度较为满意(OR=1.478,95%CI:1.001~2.184)的企业,其产教融合的参与意愿更高。
四、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