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魂塑职”: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挑战与实践路向
作者: 郎捷摘 要 教育家精神蕴涵着深刻的职业教育意蕴,具有涵养高职教师“以技报国,跨界融通”的专业信念、提升高职教师“艺术兼备,匠心治学”的专业知能、涵养高职教师“能强德高,训爱相融”的专业服务精神、增强高职教师“教术内省,产学相长”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价值。然而,由于其存在专业发展定位“局限”、动力“消减”、互动“低效”和认同“失调”等风险,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现实挑战。应当依托教育家精神的信仰之魂夯实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才智之魂培育其专业发展素养、事功之魂雕琢其专业服务品质、凝心之魂释放其自我发展潜能,从而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质量。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5-0060-07
高职教师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教师融入职教高质量发展、服务产业高水平升级、支撑人才高层次供应的关键路径。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所秉持的能够彰显教师职业崇高性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品格”[1],为当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把握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必要性和战略性,以造就更多具备教育家精神特质的大国匠师,为深化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与战略支撑。
一、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其鲜明本土特色、时代韵味,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创新精神,为高职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能、专业服务精神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2]提供了精神引领、价值支撑和靶向遵循。以当代教育家精神之“魂”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之“形”,有助于彰显教育家精神“塑魂成形”的独特价值意蕴。
(一)强化高职教师“以技报国、跨界融通”的专业信念
高职教师的专业信念是以职教理想为基础,关于高职教育、高职理论、高职地位等的确认和信奉,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撑。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高职教师在价值追求和精神信念方面的理想状态,指明了高职教师在视野格局和价值旨趣方面应当达成的精神境界,为高职教师专业信念提供精神支撑。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强化高职教师“以技报国”的专业发展理想。高职教师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理想信念及其方式,内含高职教育特有的工匠底蕴和高技术技能底色,这种“以技报国”的职业特质是高职教师有别于其他类型教师的重要特征。例如,致力于推动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全国最美教师李建国,深耕数控技术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李粉霞,潜心钻研化工分析技能的国家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张新锋,他们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底色,在深耕职业教育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中践行“以技报国”的职业理想,是当代具有教育家特质的优秀高职教师。教育家精神通过涵养心系国家民族的“大我”信念,有助于高职教师站在民族复兴的职业教育视角下,将个人理想与建设职教强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高职教师增强自己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和谐统一,成为建设职教强国的“筑梦人”。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教师“跨界融通”的专业发展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素来蕴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天下观”基因,是对中国历代优秀教师“弘道”的生动概括。教育家精神蕴涵的“天下观”是站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时代方位,对高职教师提出新的弘道要求,例如要具备全球视野,积极融入全球职教体系;要具备跨国交流合作的能力,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环境;要关注国际职教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新的“天下观”,有助于高职教师立足产教融合、职教出海等特征,从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别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发展方位,树立一种全新的弘道追求:既有追求科学知识、钻研技术技能之道,也有贯通教育与经济、融合内外资源之道,更有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向世界贡献中国职教智慧和职教方案之道。伴随着“天下观”的更新,高职教师的知识观、文化观、教化观也将随之产生有益变化,引导高职教师进一步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立足本土、心系国家、放眼世界,将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与本土职教文化相融通,时刻关注前沿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以更加宽广的思维格局、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知识教化学生,使其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项目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提升高职教师“术艺兼备,匠心治学”的专业知能
“以职业需要为基准点的专业知能是对从业者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要求,也是使职业步入专业化的重要标准”[3]。教育家精神关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表达了高职教师在学识水平和教育艺术方面应当具备的素养,展现了高职教师在治学态度和实践品格上的精神风貌,侧重于从知能层面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启迪。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增进高职教师“术艺兼备”的专业素养。教育家精神倡导的育人智慧是教育技术与教育艺术同频共振的结晶,反映了高职教育应当通过科学化的教育方式,培养通专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在教育技术方面,教育家精神蕴涵着提升高职教师知识储备的要求,如顺应当前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质化发展趋势,面向劳动力市场为学生提供高技术附加的教育环境,为科学育人提供必要的智慧前提。在教育艺术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包含着高职教育个性化、技能化、实训化的韵味,如注重学生特点和需求、注重结合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注重思想启迪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外,教育艺术还肯定了高职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价值,“感情推动智慧的发展和运用,而智慧驾驭的感情才是教育活动需要的合理感情”[4]。如构建平等、对话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增进学生的情感智慧、技能智慧、生产智慧和服务智慧,将有助于增强高职教师对情感教育和情感艺术的关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艺术水平。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培养高职教师“匠心治学”的专业发展态度。高职教师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的行为意识有助于解决国之匠人、大国工匠培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5]。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蓬勃发展,以技术新、要素新、产业新、业态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对高职教师的治学态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匠人之师”,高职教师自身的工作环境也发生着“从结构化的教学环境跨界至半结构化的实训环境,并最终跨界至非结构化的工作场所”[6]的不断轮换。教育家精神躬耕态度的倡导,与高职教师所处的工作场域高度契合,迎合了高职教师为何治学、如何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引导高职教师时刻保持“匠心治学”的教育态度,围绕培养新质人才需求,将区域经济社会的技术发展动态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提升开展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水平,以针对性的理论阐释、实践指导、技术转化提升高职教育的育人效能。
(三)涵养高职教师“能强德高,训爱相融”的专业服务精神
高职教师的专业服务精神是其开展职教活动的动力系统,既影响着高职教师的职业热爱度、积极度和满意度,还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等服务对象的获得感。教育家精神关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的倡导,阐明了高职教师在德性修养和职业操守方面应达到的高度,呈现了高职教师在思想情怀和心灵境界方面的特质。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锤炼高职教师“能强德高”的专业发展品格。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高职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高职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道德操守与品行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只有以足够的道德之光照耀人、感化人,以人格魅力引领人、陶冶人,才能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7]。教育家精神关于德性修养和职业操守的倡导,为如何成为一名“能强德高”的优秀高职教师提供了方向指引:激励高职教师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律己慎独作表率,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召熏陶之功,成长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在全校范围内孕育工匠特色鲜明、技术发明涌现、创新氛围浓郁的优良氛围,成长为带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先生;发挥高职教师群体在社会教育培训、拓展终身学习服务等方面智慧,成长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大先生。具备这种优秀品格的“大先生”不仅服务于高职教育本身,还能够在社会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互动转化、企业技术研发、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智力支持,显著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质量。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教师“训爱相融”的专业发展情怀。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会乐教,“乐于教导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也是教育者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8]。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需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也需要以情感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现代教育不能仅将人当成一个社会工具去训练,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关怀”[9],高职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应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传递,还有意识、价值、趣味的传递。教育家精神倡导的仁爱之心进一步强调了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风范,既体现为认同并以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为发展志趣,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内在情感动力,愿意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奉献终身,也体现为真切关爱学生全面发展,既要当好“技能导师”“生产导师”,还要当好“人生导师”“心理导师”,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技术性能力,也注重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等非技术性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增强高职教师“教术内省,产学相长”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作为内在动力,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明确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10]。这种意识可以帮助高职教师将自身过去的发展情况、当下的发展状态、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串联,实现自我复现、控制和筹划。教育家精神对高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强化,体现在其能够帮助高职教师对专业发展路线、标准等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形成带有“终身学习”特征的动态发展循环,并朝着家、校、社希望的目标不断发展。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唤醒高职教师“教术内省”的专业发展自律。“教术内省”是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技术实训等环节所必备的一种教学态度,既包括反思内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态度和效果,还要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企业行业评价。而“职教自律”体现的是高职教师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品质,如果说内省是一种心理活动,那自律则反映了一种行为活动。这种内省和自律过程有助于高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实现高职教师“产学相长”的专业发展追求。“高职教师的个人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所有个人的发展,依赖与他人进行知识、技术、思想、生活、文化和情感上的互动与交往”[11]。在高职学校内部,不论是从事高职教育理论前沿的研究者、专业知识的讲授者、带生实习的训练者、服务岗位生产一线的落实者,“产学相长”都是他们相对于其他类型学校教师独特的身份标志。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在存“异”基础上尽可能求“同”,在自我发展道路上培育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教育家精神作为高职教师群体所共同倡导的理想追求,为全体高职教师如何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提供了普适的发展蓝本,有助于高职教师群体凝聚发展认同,通过角色互嵌、互学观察、反思借鉴,接受同行者的感染熏陶、思想碰撞、观念变革,有效促进高职教师内部达成价值认同和情感支持,实现团队互助,发挥集聚效应,促进高职教师群体产学协同能力的提升。
二、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为高职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能、专业服务精神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然而,教育家精神所倡导的应然理想走向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境遇却面临着专业发展定位局限、动力消减、互动低效和认同失调等一系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