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进路
作者: 彭虹斌 钟梓培摘 要 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出发,发现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种内在逻辑,包括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以观念转变与格局重塑为策略的发展逻辑,以实践性、职业性、创新性三位一体为育人理念的价值逻辑和以多方主体间协同互动为培养手段的育人逻辑。依据以上逻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实现资源的相对倾斜,在稳步发展中找准理论定位,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联合培养机制。
关键词 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在逻辑;高质量发展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迈进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是知识创造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我国创新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从授予的学位类型上划分,我国研究生教育可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类。其中,后者是指能够满足社会特定职业的需求,培养具有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在实践中创造性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2020年9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发展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招收研究生124.24万人,其中专业学位招生数为71.43万人,占比57.49%;在校研究生365.36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为197.63万人,占比54.09%;研究生毕业86.21万人,其中专业学位毕业生47.18万人,占比54.72%[2]。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在整体占比均达到50%以上,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学界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多,从微观上看,有学者针对具体类型的专业学位教育提出实践路径[3][4][5];也有学者从培养环境[6]、培养模式[7]、产教融合[8]、实践课程[9]等不同角度切入以寻求优化策略。在宏观上,有学者通过研究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专业学位教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提供有益建议[10][11][12]。有学者从教育政策分析角度出发,以政策发展的关键节点为依据,梳理相关政策的演进历程,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变迁具有三大逻辑:一是政策过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探索、审慎、加快、规范;二是实现了从“需求优先”到“质量优先”的政策价值转变;三是政策内容逐步完善,并提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需要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配套、政策执行四个方面进行调整[13]。有学者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身着手,认为“融合”的观点能更好地解释其本质属性,明确了其理论定位,并据此提出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14]。有学者分析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三大基本特征:职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15]。另有学者基于整体性教育的视角,提出构建“纵横内外”协同发展机制[16]。也有学者讨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通过其内涵进一步分析出育人实践逻辑、政策指引逻辑和理论构建逻辑等多重逻辑的存在,以此探寻有效的实践路径[17]。
从现有的文献看,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在逻辑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且多以梳理政策演进脉络为切入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也指出要“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下,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不仅有助于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体系,而且为界定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之间的概念边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也能够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指明未来的具体发展方向。本文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角度,探讨和阐述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新时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建议,助力国家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
二、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多种内在逻辑,包括目标逻辑、发展逻辑、价值逻辑和育人逻辑。四大逻辑的存在能够起到“锚点”的作用,助力探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发展的具体道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一)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
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现实需求,现实的需要是其发展的动力。迈进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及时调整发展目标,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与教育事业前进方向保持协调一致。
从宏观上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发展目标相匹配。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实现国内经济增长的目标,党和国家对于新时代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模式改革意见》)中提到,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指出主线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发展意见》),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并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逐渐与国家发展建设规划相结合。《改革发展意见》和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分类发展意见》)都反复强调要以国家重大战略、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
从中观上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产业需求相联系。新时代,行业领域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相应领域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产业的特定需求。《模式改革意见》中提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结合行(企)业和区域人才需求开展改革试点。《发展方案》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专业学位一般在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设置。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呈现出“精细化”的趋势,即其培养目标往往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该领域通常有较大的人才缺口,学位授予单位会根据不同领域要求制定培养计划。《改革发展意见》强调要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等方面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模式改革意见》提到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发展方案》指出要推进设立用人单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分类发展意见》则进一步明确要瞄准急需领域、探索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订单式培养、项目制培养。
从微观上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够帮助社会个体达成自我“修炼”目标。当前,社会个体日益重视自身的“修炼”,更加注重自我的提升,愿意主动改进不足与发展能力,获取较高层次、专业化知识的需求也随之增多。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以帮助这部分群体实现自我成长,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要求调整培养计划。《模式改革意见》提到要创造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氛围。《改革意见》指出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改革发展意见》则强调坚持育人为本,要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
(二)以观念转变与格局重塑为策略的发展逻辑
政府采用了新的发展策略,从多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变革。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众多新要求,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时代需求,这赋予了其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因此,新时代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政府愈发重视它的改革与发展,通过采取转变观念、重塑格局等策略来凸显其价值,从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先,在观念上“拨乱反正”,多次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政府、学校等主体逐步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研究,提升宣传力度,社会对于专业学位有着较为充分的了解后,其地位与重视程度均得到了一定提高。《发展方案》中列举了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获得的四项成就,肯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其中,提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就是发展专业学位,且面向教育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发展方案》还结合国际发展形势和国内需求变化来说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位日益重要,必须加快发展;并强调需要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而之后教育部发布的《分类发展意见》中,继续延续了重要性这条主线,着重说明要始终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培养单位应提高认识,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对两类学位予以同等重视。
其次,在政策文件数量上,与专业学位相关的政策文件远多于学术学位。新时代以后,按政策涉及的学位类别来划分,政府各部门颁布的研究生教育政策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即从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出发,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内容均有提及,如2014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另一类是专门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如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基地建设意见》)。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弱势地位、相对忽视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的认知变化。
其次,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重塑发展格局。一是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方面,《发展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推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稳健增长、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而《分类发展意见》在其基础上又一次强调了上述内容,且将“扩大”一词改为“大幅增加”,表现了程度上的提升。二是持续完善专业学位设置与布局。《改革发展意见》提到要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分类发展意见》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学位授权点发展上,提出同时具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领域侧重布局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全面支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并提到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牵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通过推进工程专业学位硕博士在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导师制度、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推动各专业学位结合自身特点深化改革创新。同时,在发展环境方面,提到具备条件的培养单位可为专业学位独立设置院系或培养机构,提供经费支持,聘任具有丰富行业产业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人,为专业学位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三)以实践性、职业性和创新性三位一体为育人理念的价值逻辑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实践、职业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以理论研究为导向,而是需要研究生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各行各业,需要匹配社会职业需求。因此,其教学内容会紧密围绕职业领域的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则要求其具有创新的价值取向。作为高层次的一种教育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强调实践的价值取向,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式改革意见》中提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指出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通过文件表述可以发现,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无论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还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等,都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来面对实际问题,从而解决现实难题。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利用实践的路径来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要求。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实践问题为焦点,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以此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模式改革意见》指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培养模式。《改革意见》指出要完善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试办法,更加重视选拔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发展方案》强调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要强化专业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应多样化,可以是调研报告、产品开发等。《分类发展意见》指出要强化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建设,在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通过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