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价值、特征及建设策略
作者: 赵文平 孙友摘 要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具有四重价值:有利于破解职业教育教材的困境、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重要体现、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念的实现载体、是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矛盾关系的本质要求。从教材编写、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形态四个维度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基本特征分别总结为: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主体协力编写、一种依据职业学习规律而筛选重组后的工作知识、一种基于工作结构的学习序化有机组织、基于产教双场域工学形式的多模态话语表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建设策略为:以产业发展需求引领教材建设方向;进一步加强多元主体跨界协作开发教材;将产教融合贯穿“规划—编写—审核—使用”全过程;为产教融合型教材建设积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35-0021-05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教材,根据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及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产教融合型教材是在教材建设领域深化产教融合的产物,是指以产教融合为根本指引,超越传统仅封闭在学术知识教育世界的格局,积极发挥产业、行业和企业等方面的协同融合力量,建设出一种能够深度对接并融入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运行规律的教材。换言之,产教融合型教材不是一种抛弃和否定当前教材的格局而另起炉灶,而是一种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教材建设格局及未来要强化方向的一种新认识和新概括,是对职业教育教材本质特征的高度抽象。本文尝试针对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存在逻辑、基本特征和建设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价值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也注定对教材有着相应的不同需求。作为一种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决定着其教材不能局限于书本中的学术化知识范畴,因此,产教融合型教材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产教融合型教材是破解职业教育教材困境的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存在使命是破解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困境。比如,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以学术知识为主而缺乏职业知识,职业教育教材与当前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学生从教材中所学知识与职业工作岗位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学生从教材中所收获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有效应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教材建设工作未把握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规律,未能有效地将产教融合理念落实到教材建设工作中。因此,为破解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困境,需要做好产教融合理念的深度落实,而建设产教融合型教材是解决策略之一。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型教材建设,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布了首批校级产教融合教材建设项目,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发布了“在线课程及产教融合新形态教材研发建设项目”,旨在推进产教融合新形态教材建设工作。可见,采取行动建设产教融合型教材是走出当前教材建设困境的良方。
(二)产教融合型教材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教材形态
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决定着职业教育教材的根本形态,即产教融合型教材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教材形态。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突出技术思维,以制造(生产)主体与技术内容为核心,职业教育的知识供给以具身性的缄默性技术知识为主。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突出特征是兼顾实现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课程与岗位、教学与学生等方面的精准对接。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技术、教育、职业三个概念具有内在相融相通的一致性。技术对职业教育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学校教育作为中介把‘技术’教授给受教育者,使其掌握社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技术伦理,再以‘职业’的形式服务社会”[1]。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和职业为主导的教育活动,那么职业教育教材如何兼顾统合技术、教育和职业是其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关键,产教融合型教材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三)产教融合型教材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念的实现载体
产教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职业教育教材朝何种方向发展,产教融合无疑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核心理念,建设产教融合型教材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念落地生根的载体。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等环节。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职业教育教材落实产教融合理念,根本在于强化自身的适应性,即“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新形势、新业态、新职业对人才的需求”[2]。
(四)产教融合型教材是职业教育教学矛盾关系的本质要求
通常,学界将教师、学生和教材作为教学系统的三要素。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材存在的根本价值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教材是解决教与学矛盾的产物及联系中介”[3];教材是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中介,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教材的存在。“教材史表明,教材是在教学矛盾相互作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产物或特殊的知识载体,它是帮助教师施教、学生学习,并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4]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尚未感知认识职业工作世界的学生带入到职业工作世界中有效掌握职业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供高质量教材。这意味着职业教育教材要能够起到学生进入职业工作世界的桥梁作用,职业教育教材在教育领域与产业领域之间协调相融,一种承载着大量职业工作世界信息并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产教融合型教材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行业企业专家把岗位实际需求、工作标准、最新技术标准、考核标准等纳入教材编写内容中,使教材更好地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相结合,达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缩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5]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基本特征
本文选取《客户服务与管理产教融合型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0年)、《财务分析服务外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动画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食品深加工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等20本典型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基本特征提炼汇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教材编写: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主体协力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有周期、出版有周期、运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有周期,具有相对滞后性,但职业教育所面向的行业发展具有动态性,要解决职业教育教材相对滞后并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及时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和新规范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就需要校企共同编写产教融合型教材。一部分产教融合型教材编写是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主体协力完成,尤其是企业人员的直接参与,可提供丰富典型的工作流程、方法、技术、案例或解决方案等;另一部分产教融合型教材编写主要由教师完成,尽管没有企业人员直接参与,但这部分教师属于“双师型”教师,拥有长期的企业实践经历,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也能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编写中。
(二)教材内容:依据职业学习规律筛选重组后的工作知识
教材内容是教材的主体。对上述20本产教融合型教材分析可以发现,在教材内容选取上呈现三方面特点:第一,产教融合型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规则与案例等相结合,既包含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学术化知识,又融合了行业企业工作场景实例,呈现出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等为载体的多种形式。第二,产教融合型教材内容主要来源于工作,与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工作结果等相关,是基于工作知识的教学论转化,能够解决传统教材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的困境。第三,产教融合型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多模态化的,既包括某项技术工艺基本原理和各种专业术语,也包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规范要求;既包括以各种文字符号所表征的静态化抽象知识,也包括以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所表征的动态化直观事实;既包括学习者聆听、阅读和观看的内容,也包括要发挥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来进行动手实践操作的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技术技能体系,又是企业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指南。
(三)教材结构:一种基于工作结构的学习序化有机组织
产教融合型教材结构是工作结构与学习结构的统合,既遵从企业工作过程的规律,又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学习规律,通过归纳企业典型工作结构来序化教材的任务模块,实现教材中的学习顺序与企业的业务流程顺序柔性耦合。通过对上述20本产教融合型教材分析可以发现,有以下五种典型的产教融合型教材结构模式,即基于职业能力类型结构的教材结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教材结构、基于岗位工作对象或成果类型的教材结构、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的教材结构和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教材结构。基于岗位工作对象或成果类型的教材结构模式,例如教材《跨境电商产品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整合、细化、重构教学内容,并以真实案例、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分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并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的教材结构模式,例如《推销实务》(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教材内容结构从认识推销开始,围绕推销工作流程“寻找顾客、推销接近、推销洽谈、处理顾客异议”等几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推销业务工作程序。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教材结构模式,例如《客户服务与管理产教融合型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0年),按照企业客服的典型工作任务,共设计“初识客户服务”等6个企业客服的典型任务,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又都按照若干板块组织,形成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有序组织。
(四)教材形态:基于产教双场域工学形式的多模态话语表征
教材不只是语言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均是教材的新形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形态打破了单一的文字符号化格局,形成了基于产教双场域工学形式的多模态话语表征格局。除纸质教材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表征出虚拟仿真、电子教案、课件、习题库、案例、音视频资料、课程网站等一系列配套资源的新形态。目前,职业教育领域所掀起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开发热潮,实质上是基于产教双场域工学形式的多模态话语表征,属于产教融合型教材形态。多模态话语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从而将语言和其他有意义的资源进行整合。在教材形态上,德国职业教育教材形态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除了简略的文字外,主要以实物图片、图表等来表达,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6]。
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建设策略
建设产教融合型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关注编制的问题,也要关注体系建设问题,需要从思想理念、主体结构、行动规范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来努力。
(一)强化理念先行:以产业发展需求引领教材建设方向
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关于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价值和哲学信仰等方面的抽象概括。理念是一种理性高度的观念认识,也是一种思想。没有理念的行动策略是盲目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必须加强理念引领,尤其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方向。第一,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教材的产教融合属性。职业教育教材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材料,也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方案体系,其产教融合属性内涵丰富,必须多角度挖掘其表现形式。第二,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存在价值,即向准就业者提供适合其学习、最终能够胜任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经验体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的教材,即教材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学生的职业学习规律,能够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第三,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型教材是一种适时性教材,要紧跟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吸纳产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等。第四,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以“教育与生产、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劳动、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等多个方面相结合,来主导教材建设方向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