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贯通·融通·汇通: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新质人才的行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劳动者尤其是新质人才是其中最活跃的要素。以人才培养为重要使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
课程思政专题 | 数字赋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时代机遇、现实梗阻与实践路径 摘 要 数字赋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活动的精准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数字赋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现了学习体验个性化、教学效果高效化、教学资
课程思政专题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价值逻辑、主要困境与路径突破 摘 要 “三全育人”与“大思政”育人体系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框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顺应时代改革发展需要,有益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
课程思政专题 |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摘 要 职技高师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国家教育政策导向要求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彰显体育育人特色。坚持立德树人、以体育人、以文化人、以人为本、实践导向等原则构
课程与教学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的价值、特征及建设策略 摘 要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教材具有四重价值:有利于破解职业教育教材的困境、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重要体现、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念的实现载体、是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矛盾关系的本质要求。从教材编写、教材内容、教
课程与教学 |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与未来展望 摘 要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纽带。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在明确目标基本分类、规范基本描述、把握制定依据、构建制定流程的基础上,形成规范、适用的
德育与心理 |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摘 要 专业认同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扎根理论对H省两所高校的21名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构建职教硕士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模型。模型显示,职教硕士的心理期望值、读
德育与心理 | 数智化赋能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创新探赜 摘 要 数智时代的高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从“认知”到“应用”,从“技术叠加”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发展诉求。数智化赋能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创新,通过搭建理想信念教育空间
德育与心理 | 高职学生自我认知、专业认同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 摘 要 通过全样本调查的方式对深圳市某高职院校14个专业共2318名毕业生的自我认知、专业认同和就业压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我认知、专业认同与就业压力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认知和专业认同水平较低均会
教师与团队 | 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 具备数字素养的职业教育教师是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依据《教师数字素养标准》设计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测量工具并开展调研,结果显示,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教师与团队 |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师教学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向选择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正在深刻重塑职业教育场景与教学范式,要求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形态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可促使高职教师自我审视、助力高职教师提升数字教学能力、丰富
教师与团队 |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价值逻辑、存在问题与路径突破 摘 要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制度,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办学特色,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视角,可以发现教师、企业、
创业与就业 | 高职学生创业学习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理 摘 要 培养高素质创业新一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战略支撑,而创业学习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江苏、浙江和上海813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高
创业与就业 | 数智时代高职学生职业观塑造的困境及突围 摘 要 数智时代,在技术变革与高职教育转型的交互影响下,高职学生职业观塑造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数智化重构职业图景引发职业定位困惑、新旧职业价值观冲突导致职业信念动摇、数字技能焦虑造成职业自我效能感不
考核与评价 |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水平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 要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支撑。构建其办学水平的测度评价体系,需遵循目标达成逻辑、资源整合逻辑、利益平衡逻辑以及持续改进逻辑等。具体构建路径包括拟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