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首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 申守权 孟凯 王哲

破局首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0

摘 要 党的十八大对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制度性安排”,是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破局首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策略,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举纲带目的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大逻辑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在推进过程中要特别明确并抓好“四梁八柱”的建设。

关键词 破局首役;教育强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36-0007-07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做出一系列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分量之重、地位之突出前所未有,变革任务空前重大和紧迫。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全国职教战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要求,把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和关键举措,开拓创新、奋力破局,努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进入新时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1],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对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到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展职业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也表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高水平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3]。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时代命题。它既有国际发展的普遍性特征,也有中国国情的特殊要求;既有“现代性”意义上的标准规范,也有“现代化”意义上的过程演进;既是观念的改变,也是实践的创新[4]。

2012年5月,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开幕式上,国务委员刘延东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发出倡议:“把职业教育作为应对当前危机与创造未来繁荣的有效途径。”[5]其中,她强调的四点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内涵的深刻认识:第一,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第二,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增强职业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升作用;第四,增强职业教育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第十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的主旨发言中郑重宣布:“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6]他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加紧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其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适应需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袁贵仁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政府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诉求和工作目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深刻阐释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责任,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作目标上,要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学宗旨上,要求“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工作部署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一个重要表述,把“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首要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一文件是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要求的具体举措。文件深刻阐述了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明确了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了2015、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建设目标,全面规划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建设工作重点任务以及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方向等,被称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印发,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图景作出了全面谋划,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新时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首战之役,即将全面展开。

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策略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政策语境中,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制度性安排”,因此,“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战略的制度性安排,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内涵,既有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架构的规定,也有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规定,还有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的规定。从体系内涵的逻辑关系上看,体系的基本框架表征的是体系各构成部分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静态性、物质性的;体系的制度和机制表征则是保证体系构成各部分之间关系在运行中的协调性、有效性的作用方式,是动态性、保障性的。

总之,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定为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质的制度性安排,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多年来持续成功推进十几亿人口规模大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经验而确立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高度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而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从国内的经验看,第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长期坚持、矢志不渝的目标。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来,国家有关文件都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体系建设上,见表1。它既表明了该目标的统领性、重要性,也表明了政策引导重心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第二,推进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实践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仔细分析30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表述,既有一以贯之的坚持和毫不动摇,也有根据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变化做出的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变革,见图1。这是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聚集社会各方面共识、推进职业教育理念创新的结果[7]。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分别在2009年、2012年发布《技能战略:确保美国工人和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能》《投资美国的未来:生涯和技术教育改革蓝图》,其中提出:要对生涯和技术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发展更具适应性和结果驱动的生涯和技术教育,提升生涯和技术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不能仅仅对其进行微小的改革,必须实现其根本转型。德国于2006年发布《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计划》,强调:实现职业培训体系的结构完善,使其在中长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应对新的人口、经济、科技及国际发展和挑战。英国分别于2009年、2011年发布《英国2020目标:发展世界一流技能和工作》《实现2020目标:技能、工作和经济增长》《新挑战、新机会——继续教育和技能体系改革计划:建立世界一流的技能体系》,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技能、就业和经济发展政策间的联系,实现技能开发系统的连贯性、平衡性和整体性,发展更加灵活和更具反应性的技能开发和就业体系;最大限度提升人口技能,帮助个体开发潜能,把个人的期望和技能转化成世界一流的劳动力,增强雇主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韩国于2009年发布《2020目标:全民职业教育》,提出:为实现“先进韩国”的目标,发展工作—学习—生活归一的教育,构筑“从学校向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向学校”灵活转换、贯穿终身、职业能力开发导向、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发布的《上海共识——TVET转型:培养工作与生活技能》提出:通过扩大现有模式的TVET办学来惠及更多青年和成年人并非解决之道,TVET的概念、管理、供资和组织必须发生深刻变革或转型,使个人和社会为未来作好准备。

立足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本土经验和国际趋势,党和政府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国家制度性安排,具有强烈的国家意志性。2014年,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三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将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原则,建设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8]2022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体系单列一章专门阐述,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显然,这是国家意志的法律表达。

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上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包括了理念、方向和制度三个方面的发展创新过程。在理念上,从一个世纪前提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口号,到新时代职业教育要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观念成为主导思想;在方向上,从过去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办学,到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服务重心的确定;在制度上,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办学模式,到新时代以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为保障探索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在办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着理念提升、方向校正和制度创新的探索进程[9]。

从实践上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由一系列具体工作任务组成。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既是工作目标,也是具体实践系统。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党和国家确定和规划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任务。随着任务的全面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是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年招生人数超过1100万人,在校生总数近32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5亿人次。二是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达84%,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中坚力量。三是助学制度日益健全,覆盖了90%以上的中职学生,对农村和涉农专业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政策。四是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实训基地、教学设备、师资培训等。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