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普融通:实施现状与发展建议

作者: 李玉静 刘雨寒 盛煜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普融通:实施现状与发展建议0

摘 要 推进职普融通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选择浙江、江苏、云南、吉林四个地区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实践的2600多名学习者和办学者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职普融通试点实践主要在中职学校开展,主要采用职普融通班以及综合高中两种形式,通过地区层面的政策支持开展;职普融通被学习者作为一个仅次于普通高中的教育选择,学习者和办学者普遍把其作为实现人生理想及多元发展目标的重要教育路径;中考学习成绩是影响学习者选择教育路径的核心因素,其主要动因在于学习者及其家长对于高等教育的追求;50%以上的学习者在职普融通的教育分流中选择了职业教育,并对专业实践课程有强烈的需求;职普融通试点实践在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和影响力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在师资建设、教育资源、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基于上述调研结论,职普融通应坚守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人生出彩机会的核心价值追求,建立衔接贯通、有利于学习者多元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多层面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为基础,对学校和学习者建立多元支持体系;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探索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教育强国;职普融通;综合高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36-0019-08

一、问题提出

推进职普融通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在我国未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职普融通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及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职普融通是指在各层次普通教育和各层次职业教育间实现沟通、衔接与融通,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更加多元、更多通道的教育成长机会和路径,从根本上增强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实现促进学习者个体全面发展和人生出彩的教育现代化目标[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职普融通实践。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多个地区通过设立职普融通班及综合高中的形式,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鼓励学生在规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成为高中教育阶段推进职普融通的重要载体。

从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从概念内涵[2]、价值追求[3]、制度建设[4][5]等多个维度对职普融通进行了研究。但总体来看,现有研究主要从教育体系建构的外部性角度阐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定位,集中于从政策和制度建设的视角提出职普融通的促进策略,对于职普融通中的核心主体——学习者关注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职普融通中相关主体的认知、意愿、动力等因素,对于职普融通实施成效的研究也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全国典型地区职普融通试点实践进行调研,以学习者为核心关注点,通过厘清当前相关主体对职普融通的认知和意愿,明确职普融通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障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设计

(一)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融通调查问卷》,旨在从学生角度了解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融通实施现状。问卷设计主要围绕职普融通的认知、意愿、课程、教学、障碍、分流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问卷共设计了19道题目,见表1。

(二)调查对象

2024年5至7月,本研究共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2649份,回收有效问卷2600份,有效率为98%。在性别上,女生1352份,占52%;男生1248份,占48%。在年级上,高一年级1196份,占46%;高二年级624人,占24%;高三年级780人,占30%。在地区分布上,浙江省1170份,占45%;吉林省650份,占25%;江苏省416份,占16%;云南省364份,占14%。在调研对象中,90.08%的学生已经完成职普融通的教育分流,9.92%的学生没有完成分流。在已经完成教育分流的学生中,54.85%选择了职业教育,45.15%选择了普通高中。

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云南省腾冲市、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金华市三个地区职普融通试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10余名学校校长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问题有:您认为职普融通的目标是什么?贵校开展职普融通的主要模式是什么?贵校推进职普融通的成效是什么,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障碍是什么?您对于未来推进职普融通有什么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职普融通的实施模式与推进机制

对于学校校长的访谈以及到学校的实地走访发现,三个地区的职普融通实践模式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职普融通班模式,这主要是指在职业学校设立职普融通班,职普融通班一开始按照普高课程教学,在第一或第二学期通过考试及个人意愿选择转入普通高中学习或中职教育的某一专业学习;二是综合高中模式,一所在中职学校内,采取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两个招生入口、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两个培养体系、职转普和普转职两个通道的试点办学机制,通过教材融通、课程融通、师资融通、活动融通来实现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的融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调研学校的职普融通试点均是在省域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开展的。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就印发了《关于做好南海区“普职融通”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普职融通”就是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学分互认、学籍互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为学生搭建成才立交桥,让学生有多次选择接受不同教育的机会,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基。在此基础上,2022年,南海区教育局又印发《“普职融通”转学考试方案》,提出“普职融通”的实施对象为具有佛山市户籍的南海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册一年级学生,并提出了具体的考试和转学方案要求。

2019年,云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全面发展,建立普职融通、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开展综合高中改革育人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尊重学生自主发展,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从2019年开始,云南省分三批设立综合高中试点:2019年确定首批44所试点学校,2020 年确定第二批32所试点学校,2021年确定第三批13所试点学校。2022年,《云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探索发展以“文化知识+专项技能”培养为目标的特色综合高中。

江苏省和浙江省也是较早发布职普融通试点政策的地区。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试办综合高中班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应选择具备条件并有意愿的高中阶段学校承担综合高中班试点任务,综合高中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实行分流。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相互转学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金华市教育局印发《金华市区“普职融通实验班”实施方案(试行)》,从基本要求、实施目标、参与学校、招生、教学等多方面提出了职普融通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职普融通的社会认可与目标追求

就“你所在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如何”这一问题,如表2所示,有37.08%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认可度;有53.31%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在社会上认可度处于中等水平;有7.42%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在社会上认可度有待提升;有2.19%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这表明,职业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学校亟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表2 “你所在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如何”调查结果

为进一步明确职普融通的认知,针对“职普融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对试点学校的管理者进行了调研。中职学校管理者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回答。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出职普融通的主要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多元选择路径,包括:“让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类型),为学生升学和就业提供多种选择、拓展学生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教育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角度出发,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包括:“提升类型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建设,精准育人,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三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同时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升学能力,包括:“培养‘文化+技能’双优学生;提升学生素质;推动升学就业两不误;满足学生职业选择;打通升学通道;满足学生对升学的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普高与职高教育之间转换。”

(三)职普融通的参与意愿与动力

就“您及父母对未来的理想期望是什么”这一问题,如表3所示,有63.62%的学生选择“参加普通高考,进入普通大学学习”;有28.85%的学生选择“参加职教高考,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有6.73%的学生选择“还未定向”;仅有0.81%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参加普通高考进入普通大学学习,这显示了高等教育在学生群体中的高认可度和重视程度。职教高考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另一种教育选择,也受到了一定比例学生的青睐,表明职业教育在学生成才过程中作为备选,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选择“还未定向”的学生占比较小,但仍有一定数量,可能这部分学生还在考虑或犹豫中。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占比最少,反映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直接就业已经不是当下学生的首选。

表3 “您及父母对未来的理想期望”调查结果

对“如果允许自由选择的话,您最愿意选择下列哪类学校”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选择“普通高中”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最高,为74.17%;选择“综合高中”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30.17%;选择“职业高中”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为10.43%;选择“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为5.23%。

图1 “您最愿意选择下列哪所学校”调查结果

以上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类型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不同地位和吸引力。普通高中占比最高,表明普通高中在教育体系中受到广泛认可。学生和家长普遍希望通过选择普通高中,追求更高的学历水平和更广泛的大学选择机会。综合高中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专业课程选择,既包含学术课程也包含职业技能课程,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职业高中专注于职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了直接就业或继续深造的职业技能基础。对于有明确职业规划或对特定职业技能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职业高中是较有吸引力的选择。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为学生提供了从中学到高职的连续教育路径,为学生提供了更长的学习时间和更深入的职业技能培训,但由于这一类型在云南等地区还不普及,所以学生选择比例较低。

针对“为何选择综合高中”这一问题,如表4所示,选择“中招成绩不好,权宜之策”的学生占比最高,为48.69%;选择“被学校宣传政策打动”的学生占比为25.88%;选择“家长意愿”的学生占比为14.5%;选择“其他”的学生占比最低,为10.92%。其中,有90余名学生提供了具体答案,相关回答表述不同,但基本指向相同,根本目标都是想参加高考,获得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关表述包括:“想要高考、想考大学、想上本科;之前没考好,想最后再努力一下,考一所好的大学、有个大学梦想为自己赢一次,实现梦想。”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在中考中未能取得理想成绩,无法进入心仪的高中。职普融通作为一个相对灵活且能提供多样化教育路径的选择,成为他们的备选方案。

表4 “您为何选择职普融通班”调查结果

(四)职普融通的课程与教学实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