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

作者: 潘海燕 杨璇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0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优化其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配性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招生大类专业毕业生比例作为专业调整的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等,对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高职院校对应大类毕业生规模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起轻工纺织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等七个专业大类毕业生比例和产业比重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自适应过滤法预测2022-2026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的GDP数据,代入相应回归方程对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进行调整分析,最终提出湖南省高职专业发展策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严控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低的专业;组建和打造特色专业群。

关键词 产业结构;高职专业结构;自适应过滤法;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2-0012-06

一、问题提出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的大幅扩招,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 3 年“成绩单”显示,职业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支撑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其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促进作用在不断提高。有关报告显示:对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来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达七成以上①。

高职教育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优化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配性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育虽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和智力支持,但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加快,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如何紧密契合产业结构变化,专业内涵如何适应产业发展,教学内容如何更好地适应产业技术进步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1]。

2017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努力构建与产业链、创新链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发展。张慧青认为,一方面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对技能人才总量的需求非常大,却长期以来难以满足需求;而另一方面,现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难以快速与实际岗位对接,表现出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两个主要的“错位点”[2]。沈陆娟[3]、姜璐[4]等人也有类似的研究结论。马萍和刘斌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5]。郑小霞提出,当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已注入了新内涵,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紧密的契合适配关系,是促进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6]。现有研究为高职院校人才需求、产业发展与专业改革有效衔接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借鉴意义,但定量分析高职院校专业毕业生比例与三次产业比例的适配性研究还较少。

基于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重点研究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定量分析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程度,以期引导湖南省高职院校合理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从而形成合理的人才供给结构,促进湖南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湖南省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现状分析

(一)湖南省产业结构情况

借助中部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湖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推动经济得到蓬勃发展。2021年,湖南省GDP为46063.1亿元,位居全国第九位,比2002年增长10倍。湖南省经济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图1显示:2002年湖南省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20.4%、36.7%、42.9%;2021年湖南省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9.38%、39.35%、51.26%;产值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格局,这表明湖南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二)湖南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匹配情况

就业结构由产业结构所决定,而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又受到就业结构的影响,因而,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方向应以产业结构为导向。2020年,湖南省高职毕业生数为17.8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67万人。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显示高职专科专业有744个。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备案的专业达443个,覆盖率约 60%,覆盖了19 个专业大类。由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院校专业的审批结果可知,湖南省共增设29个高职(专科)专业点,分别是医学类、中医类、公安类和教育类②。

《目录》主要根据产业分类进行专业划分,各产业与专业大类的对应关系见表1。

由表2可知,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比例与产业结构比例存在着整体不协调的情况。其中,“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GDP比重平均值为9.25%,而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比例不足2%,契合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高职学生认为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不高,而不愿选择第一产业相关专业。然而,在“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大力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特色农业产业,从数量和结构方面优化调整第一产业专业设置,加快特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平均比例为24.15%,湖南省作为制造业大省,第二产业GDP在2016-2021年期间的平均比重为39.35%,可见第二产业高职专业毕业生比例明显偏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平均比例达到74.32%,而第三产业GDP近六年平均比重为51.40%。相较于2016年,2021年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比例下降了6.31个百分点,但整体而言,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比例依然过高。尽管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能吸纳少数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但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规模已超越湖南省所能吸纳的上限。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湖南省高职院校相应的毕业生规模和对接的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差异,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二者的适配性进行分析。

三、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与高职毕业生专业结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高职毕业生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的相关分析

对于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毕业生人数比例与产业发展之间契合度较低的问题,笔者首先对湖南省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比例和湖南省三次产业比重进行相关分析,接着对相关系数较高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即构建因变量为毕业生比例数据和自变量为相应产业比重数据的回归方程,并利用F检验统计量和t检验统计量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判定。该过程不仅能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还可以明确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调整分析专业招生比例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分别挑选了三次产业对应的高职专业代表大类,具体挑选的专业大类见表3。

湖南省高职院校各专业毕业生结构和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对应的装备制造大类、轻工纺织大类,第三产业对应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的毕业生比例与三次产业比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第一产业对应的农林牧渔大类,以及第三产业对应的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以及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的毕业生比例与三次产业比重相关性在统计上不显著。

(二)专业毕业生人数比例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选取毕业生比例与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的七个专业大类进行回归分析。在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对应专业大类的回归模型之前,我们提出如下假设:若三次产业均为零时,则与第二产业对应的制造业大类毕业生比例、轻工纺织大类毕业生比例,以及与第三产业对应的各专业大类毕业生比例的估计值应为零。因此,为精准地分析出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对高职院校对应专业大类招生的影响,笔者进行无常数项的回归分析。

以制造比例为因变量,第二产业比重为自变量,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见表5、表6和表7。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回归方程如下:

Y1=-0.985X1+0.556X2+0.042X3+ε (1)

其中Y1为装备制造专业毕业生比例,X1为第一产业比重,X2为第二产业比重,X3为第三产业比重。由“模型汇总”可知,模型调整的拟合优度R方为0.996,说明所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原始数据的拟合效果很好。由“方差分析”可以得到F检验统计量为456.699,对应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这表明所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整体显著。由“回归系数”可知,第二产业比重回归系数的t检验统计量为 2.713,对应的P值为0.073,小于显著性水平0.1,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该回归系数显著。

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构建第二产业对应的轻工比例以及第三产业对应的电子比例、财经比例、旅游比例、文化比例、公共比例的回归方程如下:

轻工比例:Y2=0.167X1-0.052X2+0.012X3+ε     (2)

电子比例:Y3=1.172X1-0.527X2+0.414X3+ε      (3)

财经比例:Y4 =1.013X1-0.293X2+0.384X3+ε     (4)

旅游比例:Y5=0.204X1+0.009X2+0.007X3+ε    (5)

文化比例:Y6=0.307X1+0.060X2-0.001X3+ε    (6)

公共比例:Y7=0.127X1+0.030X2-0.020X3+ε    (7)

从上述构建的回归方程可知,在轻工比例回归方程中,第二产业比重的回归系数为-0.052,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高职院校轻工比例平均减少5.2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轻工业领域逐步向智能化产业升级,导致对轻工类中低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减少。

在电子、财经、旅游比例回归方程中,第三产业比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14、0.384和0.007,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高职院校电子比例、财经比例和旅游比例平均增加0.414、0.384和0.007百分点。

在文化、公共比例回归方程中,第三产业比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1和-0.020,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高职院校文化比例和公共比例平均减少0.001和0.02个百分点。

四、湖南省三次产业产值预测与高职院校专业的调整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部分专业大类毕业生比例和产业比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通过预测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可以为高职专业大类招生比例调整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分别对湖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利用时间序列建模并且对后几年产值进行预测。

为了精确预测最近一年或者几年的湖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情况,考虑到时间序列具有长期趋势变动或季节性变动,我们运用自适应过滤法对2021-2026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的产值展开预测。

自适应过滤法与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一样,需要收集过去已发生的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实际值进行加权平均的预测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常常可以取得优于指数平滑法和移动平均法的预测结果。以湖南省2002-2021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为基础,通过权数调整的具体步骤,来具体说明自适应过滤法的应用过程。预测湖南省三次产业2021-  2026年的产值时,首先必须确定加权平均的权数个数和初始权数。这里定义P为加权平均的权数个数,φ1和φ2为两个初始权数,按照以往经济学家通常的做法,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