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陈吉鄂

摘 要 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对27所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这些院校形成了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创业类课程体系相对完善、建立校内外基地平台等主要做法和特点,但也还存在学生层面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数量相对较少、平台配套不全、整体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各高职院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理念、加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双创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打造具有全链条孵化功能的校内外实践平台。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8-0062-05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教育体系和培养机制,汇集优质创新创业培训资源,对高校毕业生开展针对性培训”[1]。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家推动实施创新创业大格局下,我国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将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融合,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2014年5月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分别组织5批大学生“双创教育”示范校遴选工作。经过网上评审、实地考察、会议评审、投票表决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27所高职院校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这27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广东省各高职院校公布的质量统计年报以及各类有关“双创教育”的咨询、报道等,重点对各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为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探索与现状

广东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凭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凭借高水平的制造业集群、完备的产业链、大规模的科技转化市场、相对较低的综合成本等优势,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根据2021年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报告,广东省一直位于排行榜首位[2]。广东省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为各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和有力的条件支撑。

(一)机构设置及资金配套情况

1.成立专门机构

按照广东省出台的《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若干意见》(粤教高[2016]16号)等政策要求,27所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职院校在二级学院设置中,皆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机构,即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负责统筹和落实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均为独立设置的部门,配有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为全面提升“双创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2.设立专项资金

在广东省近年来加大对“双创教育”财政支持力度的背景下,27所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资金投入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2017年的20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2亿元。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立了“双创教育”专项资金,并通过建立校内创业基金、校友基金等进一步夯实本校“双创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资金相对充足,为各类“双创教育”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充分保障。

(二)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27所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除配备校内专职教师,还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聘请优秀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双创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意识到完善相关制度的作用,也正在考虑完善人才引进、工资福利待遇、绩效奖励等方面的制度,为“双创教育”开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2.定期开展教师培训

27所高职院校重视提升“双创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省级培训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平台定期对“双创教育”专任教师开展培训,邀请校外知名“双创教育”专家开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实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开展挂职锻炼,或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创新创业实战的方式历练本领、提升专业技能。

(三)课程规划设置情况

1.创业类课程体系相对完善

27所高职院校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考虑“双创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而且考虑到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形成“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预科教育+创业专门教育+创业实战训练”进阶式“双创教育”特色,为保障“双创教育”指导的系统化、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2.课程内容全面丰富

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双创教育”类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拓展课程两大类。大一全部学生要学习“双创教育”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由创新思维理论学习、“双创”校园活动训练、“双创”社团培育等内容组成,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面对不确定性做决策的思维模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行为模式,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埋下火种。大二、大三学生要学习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是指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创新创业模块,推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平台和基地打造情况

1.校内创建“双创”园区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内建设有“双创”园区,坚持入驻规范化、项目创意化、评选公开化和服务全程化,不断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双创”园区内,设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开展“双创”活动提供平台和资源,精心培育学生创业项目,锻炼学生开展“双创”活动的能力。

2.校外创建了实践基地

大部分高职院校利用行业特殊背景,整合教育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与行业企业联合共建综合实践、科研训练、双创竞赛、校外孵化等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双创”活动提供“训、创、赛、孵”全链条服务支撑。

二、广东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27所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双创”人才的培育,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学生层面

1.对“双创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

调研发现,一些高职学生对“双创教育”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未真正认识到“双创教育”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部分学生对“双创教育”价值意义的认知不够清晰和明确,错误地认为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要求和丰富学校课堂教学内容,或是辅助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创业,导致学生参与沙龙、讲座、SYB培训等“双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3]。

2.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比较懒散、学习自控力不足,导致其自身创新意识不足,只会重复模仿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缺少主动创新的精神,最终导致学生整体“双创教育”氛围比较淡薄,严重影响了“双创教育”的稳步推进。

(二)课程层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各高职院校都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当地的人才需要,设计开发了校本创新创业课程,但部分学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有的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公共选修课,导致课程覆盖面狭窄、课时较少,影响“双创教育”实施效果。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课程核心要素理解不透彻,课程设置侧重理论性,忽略了实践性,导致理论课程模块与实践课程模块搭配不合理,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2.“双创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不深

大部分高职院校重视“双创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但融合形式比较单一、融合方式比较生硬、融合内容比较单薄。“双创教育”课程基本以创业通识课程和项目策划、项目方案制订、演讲比赛等培养活动为主,无法满足各类创业人群的需求,也无法体现不同专业的创业教育特色[4],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重专业课程学习轻“双创教育”课程学习的心理。

(三)教师层面

1.数量相对较少

教师是实施“双创教育”的关键因素,是否拥有良好的“双创教育”师资配备,是高职院校能否顺利开展“双创教育”工作的决定性条件。根据调查,截至2021年,27所高职院校拥有“双创”教师570多人,平均每所学校20人左右,且大多数“双创”教师由辅导员和校外兼职教师担任,对于拥有万人规模学生的高职学校而言,“双创教育”专职教师还不充足。

2.水平仍需提升

“双创教育”注重实践性和经验性,对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但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双创”教师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只注重理论讲授,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再加上相关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许多“双创”教师参与学习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四)平台层面

1.数量不足

“双创教育”平台是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搭建多层次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渠道[5]。在调研的27所高职院校中,均配备了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创客空间和创业园等创业实践平台,但相对在校学生人数来说,平台数量远远不够,只能满足少数学生开展“双创”活动,无法覆盖大多数学生。

2.配套不全

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建有平台和场地,但区域划分不合理,配套设施不齐全,服务功能尚不完善,只提供咨询办公场所,无法满足会议、接待、仓储、展示、路演、休闲等“双创”活动开展的需求,导致学生好不容易被激发起来的“双创”热情因为场地平台的限制而被磨灭。

(五)资金层面

1.整体投入不足

目前,在调查的27所高职院校中,有一半高职院校的创业资金投入尚不能满足本校学生创业初期阶段对资金的需要。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双创”活动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教育培训等方面,用于学生创业扶持方面的资金较少,特别是在校内创业基地的开展运营过程中,部分学校投入资金不足。

2.投入差异较大

在调查的27所高职院校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投入的“双创”资金最多,排在第一位,仅2020年投入就超过1000万元,而排名靠后的2所高职院校投入资金仅为80万元左右。这种资金投入上的巨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整体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持。对于广东省27所高职院校而言,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理念引导、体系健全、师资培训和平台打造等方面进行发力,以提升开展“双创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理念

理念决定人的行为,一个人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改进行为。所以在开展“双创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理念,激发其“双创”意识。

1.加强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课程教学、专题讲座、比赛竞赛、文体活动等,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双创”,尤其要让学生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两个方面理解“双创”的价值和意义,更新学生对“双创”的认知水平。

2.开展专题培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