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

作者: 曾令奇

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0

摘 要 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规律、新方向、新赛道。科教融汇是一个兼具包容性、状态性和结果性的概念,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刻画维度。科、教、产的相互作用及其要素的深度融汇,使科教融汇呈现出价值丰富性、相互依存性、范围广泛性和方式多样性等特征。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的现实基础,为科教融汇提供了条件、支撑和空间。基于此,尝试建立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以技术技能为融汇点,将“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紧密连结起来,促成技术、技能和知识在四者之间的快速传递和交流,实现四者的联动发展和迭代升级,达成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基于范式转移逻辑,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和制度体系等需在科教融汇框架下实现革新,以使新范式具有实践操作性。

关键词 科教融汇;职业教育;教育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3-0012-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其中“科教融汇”这一创造性提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职业教育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成为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做出担当和贡献的新要求,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推进科教融汇,成为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命题。从政策角度来看,党和国家一直重视职业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产教融合型高等教育体系;要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从研究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在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较少。

当前,科技创新与教育变革已处于交汇点上。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向产业转化;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加强产学研合作,让学校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旨在对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内涵、特征及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科教融汇的内涵与特征

(一)科教融汇的内涵

科教融汇是一个兼具包容性、状态性和结果性的概念,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刻画维度。当前,为了高效、高质、高能地推进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有必要先对科教融汇概念的内涵建立起清晰的理解。

1.科教融汇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

科教融汇的包容性体现在其由科技、教育、融汇等多个概念复合而成。科技作为教育内容,在科教融汇中具有丰富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其中,来自教师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的新思想、新素材,体现了“科研的教育性”[1],体现了科研对教学的反哺。科技作为教育手段,在科教融汇中具有促进教学方式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互动性的价值。科技作为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意味着教育是科技服务的对象。教育则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广科技教育、支持科技研究和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发展,其手段是高校的科学研究、科技研发与教学相统一。可以看出,作为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科技,体现出了科技在科教融汇中的直接作用;作为实现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科技,体现出了科技在科教融汇中的中介作用。融汇则是指科技、教育之间的能量交流与转换,具体而言是指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交流与转换,其结果是使人才培养产生“合金化”效应。经由人才培养环节,科技与教育的融汇最终传导到产业界,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

2.科教融汇既是一种状态性概念,又是一种结果性概念

从前者来看,科教融汇在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层面的提出,说明科技和教育领域之间的联系已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为顺应这种趋势,要确保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状态。事实上,这也体现了从科教结合转向科教融汇的必然性。从后者来看,科教融汇的结果包括科技创新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改革所带来的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等。换言之,科教融汇能达成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等结果性目标。

3.科教融汇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刻画维度

一是技术维度。此维度主要指科技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二是资源维度。此维度主要涉及到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融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学习内容。三是人才维度。此维度主要涉及到教育教学和科技人才的融汇,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综合上述分析,科教融汇是指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交流、相互转化,在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维度贯通交融,并以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的过程和结果。

(二)科教融汇的特征

科技变革、产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三者全领域、全链条、全要素的深度融汇,使科教融汇呈现出价值丰富性、相互依存性、范围广泛性和方式多样性四大特征。

1.价值丰富性: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推进教育教学创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教学更加生动、实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推动产业发展。科教融汇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度交融,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支撑。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相关的人才和技术支持。科教融汇可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和推广。

2.范围广泛性:覆盖了现代社会中各个重要领域及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人才

科教融汇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覆盖了现代社会中各个重要领域,而且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人才。以教育领域为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科技与教育的融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工具和教育资源的开发,而是涉及到教育的全领域,包括教育教学、管理、评估等各个方面。另外,科教融汇的实现需要各方面的参与。科教融汇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以及各类科技、人才服务机构都需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推进科教融汇的实现。

3.相互依存性: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必须相互支持、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科教融汇的特点是各要素紧密相连、交融,不同领域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必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贯通,才能共同推动科教融汇的发展。首先,科技和教育的相互依存是科教融汇的基础。科技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而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其次,科技和人才的相互依存是科教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科技的支持。第三,教育和产业的相互依存是科教融汇的核心。教育的目标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产业的需求也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方式多样性: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科研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科教融汇的方式多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一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教融汇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二是科研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科研机构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共享,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二、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现实基础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强力推进,这些都是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的现实基础。这些现实基础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支撑,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契机。

(一)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与科技融汇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广阔空间

首先,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和职业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产业和新职业层出不穷,这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需求。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化教育等都可以帮助职业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最后,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获取更广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科教融汇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政策法规不断完善。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这个新目录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二是教育体制机制逐步健全。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逐步优化,职业教育由之前的层次教育定位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机制得到改善,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逐步提高。

(三)产业转型升级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应用和实践的重要需求

首先,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新兴产业需要不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支持,而科教融汇可以提供这样的技术支持。其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而科教融汇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培养途径。最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实践验证和应用推广,而科教融汇可以提供这样的应用和实践。总之,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应用和实践的重要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科教融汇提供了优越的信息化条件和基础设施

首先,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提供了更广泛、更灵活、更多样的资源和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数字化教材等,各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其次,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灵活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和方式,如在线课堂、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各种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学手段日益成熟。最后,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了更个性化、更精准的学习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二是重教学轻科研,重技能轻技术,对于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大、技术创新服务缺失等,难以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四是科研工作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师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推动科教融汇的实现。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制度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加以解决。

三、科教融汇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他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概念,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范式的不断转移实现的[2]。范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理论框架、范例或模式,涉及到价值观、方法论和科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3]。范式转移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新理论、新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观点,最终导致了新的基本框架取代原有框架。范式转移不仅在科学领域有应用,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领域。在教育领域,教育范式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和框架。职业教育范式的转变,意味着职业教育的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体系等的革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