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内在机理、实然困境和应然路径
作者: 郭媛媛 王帅
摘 要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既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系统工程。“多元一体”治理格局下的多维审视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关键。立足于多元主体协同视角,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内蕴四维逻辑,体现为主体层面促成嵌入式利益关系网络形成的内在需求、场域层面促进“多元一体”格局形塑的重要举措、目标层面面向产业发展引发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诉求、理念层面迈向产教深度融合的革故鼎新。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内在机理是:在多元关联网络中促进多维关系和谐共生,通过产教深度联合助力产业经济高质量完满发展,打通产教联合边界推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期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容互促、达成“双赢”目标。目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面临多元主体联合机制尚未健全、凝聚力不够,互惠性共生模式演进迟缓、信息联动不畅,利益联结关系松散、融合韧性不足等实然困境。据此,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应然路径是: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增拓共生环境容量,搭建信息联动平台、提升持续发展效能,共建“四真”育人场境、实现项目与人才“双交付”,强化共生单元韧性、构建利益链接关系网络。
关键词 多元主体;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22-0041-09
作者简介
郭媛媛(1985- ),女,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郑州,451191);王帅(1980- ),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22GDZY0403),主持人:郭媛媛;202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数字背景下河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路径研究”(SKL-2023-1493),主持人:陈伟兰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在国家层面提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这一重大举措,明确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重点由“教育”转向“产教”[1],提倡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2]。2023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多元主体协同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3]。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这一建设目标和任务[4]。同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再次强调建立政行企校多元主体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5]。政策文本的出台,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有序推进构建了宏观的概念框架。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抓手就是“一体两翼”中的“一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既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五重点”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6],又是产教融合新的发展诠释,更是产教融合的新型载体。其既兼具产教融合固有的强调校企协同育人的特征[7],又具备“多元一体”协同共建的新特点,有利于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的痛点、堵点、难点。多元主体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关系网络中行动逻辑和互动关系如何、构建过程中困境以及怎样有效塑造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因而,多元主体协同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多元主体协同视角深度解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内涵逻辑和内在机理,多角度审视存在的实然困境,进而探讨多元协同市域下产教联合体建设未来的应然路径。
一、四维逻辑:多元主体协同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解构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厘清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深层内涵,才能更好地明晰其重要价值,激发多元主体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生动力,激发产教深度融合的活力。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从维度构建的角度入手,立足主体、场域、目标、理念四个维度来解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从联系的观点看,主体维度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前提,场域维度为其提供了环境支持,目标维度是多元主体共建的发展诉求,多元主体迈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理念是其建设的保障,见图1。
(一)主体之需:促成嵌入式多元主体利益关系网络形成的内在需求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面向产业发展引发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既是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选择,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行动者的视角来看,参与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政府、企业、院校、行业组织等关联主体承担着育人和生产的双重角色,都是核心行动者,关联主体之间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嵌入式关系,作为社会个体嵌入到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市域产教联合体又作为组织嵌入到区域社会网络中。正如迈克尔·富兰所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互相关联的。每一件事物影响另一件事物。不管差距多么大、距离多么遥远,我们都是相互关联这个整体的一部分。”[8]将以遵守市场逻辑为导向的产业主体和以遵守教育逻辑为导向的院校主体进行有机联合,产业主体深度介入院校办学,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亲历者”,形成兼具结构功能和互动关系的关系网络。多元主体以一种互利互惠、平等合作的关系同生共长,在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网络中推进职业教育纵深发展,减缓产教资源错配、人才供需失衡等现实问题。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利于多元主体关系从联合走向融合、从松散走向嵌入,解锁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失衡的危机密码,改变嵌入式关系网络中的组织运行绩效,弥补产业发展薄弱短板,实现多元主体共同营造发展空间,助力园区经济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二)场域之维:促进“多元一体”格局形塑的重要举措
场域是关系的集合[9],社会关系与社会存在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应用场域的现实背景。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将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产业园区,依据特色产业组建产教联合体,在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多元主体统一纳入联合体组织架构,跨越产业和教育两个场域。基于生产关系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促使多维关系互联互动、和谐共生,建构“多元一体”共治格局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专门化场域。产教联合体是关涉多元主体私人场域和公共场域的矛盾体,这要求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要突破传统的唯经济效益是从的认知,通过明确的共同目标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成为公共领域中的理性行动者,增强主体间的嵌合。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既是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实践过程,更是一种目标和境界,在产业与教育之间辩证地把握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明确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联合的基本育人立场是多维关系和谐共生的关键。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为核心,全力整合助力产教深度融合的优势资源和要素配置,彰显集群化优势,解决产教资源相对分散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促进产教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增强主体间的紧密度,达成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发展“双赢”的局面。
(三)目标之向:面向产业发展引发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诉求
2023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指出,“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10],这是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目标的明确阐释。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面向产业发展引发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诉求,有助于职业教育回归产业,聚焦情境性、动态的生产现场,凸显企业文化和生产活动,从全局角度为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能,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推动优质人才、资金及科技资源要素转移、整合与渗透至产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在整合各种产教要素和产教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系统。产业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基础,是产教联合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缺乏扎实的产业支撑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强调“要反思教育与工作领域之间的关系”[11]。职业教育在工作领域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是否对接产业、围绕产业真实项目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容互促的发展格局是解决职业教育改革问题的一个重要源头。新时代社会网络中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联合对原先虚拟化、空心化、表面化的问题进行突破与超越,目标指向区域经济高质量完满发展,强调实体化,重视本土市域、产业园区、要素聚焦,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质量及效益,最终目标是通过多元主体协作达成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目标。
(四)理念之维:多元主体迈向产教深度融合的革故鼎新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职业教育改革促成的“介入式”产教联合关系,在产业与教育联合互动过程中消解和强化。多元主体跳出育人和生产范畴,以需求者的立场审视复杂繁琐的市场经济走向,充分发挥“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的协调作用,以市场需求导向驱动产业和教育资源要素集聚,接受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提高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匹配度、人力资源供需耦合度,促进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多元协同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紧密衔接属性,“产教”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决定的互倚范畴,“联合”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要求的重要途径,“多元主体协同”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基本路径。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推动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打破校企资源流动困境、激活产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选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旨在突破职业教育改革瓶颈、教育与产业障碍,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衔接,加强学习与生产融合,推动岗位和人才匹配耦合,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多元主体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目标驱动所形成的网络化耦合联动的产业与教育联盟,在多元主体交互中最大程度地提供供给与需求信息,凸显“多元一体”协同治理的价值,实现教育系统的全面改革升级,带动产业园区经济向多元化、产业化发展,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现实审思:多元主体协同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在机理
政行企校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打通产教联合边界,推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从内嵌互融、共塑互联、场域关涉三个维度全面揭示其内在机理,有助于多元关联主体在嵌入式关系网络中和谐共生,助力产业经济高质量完满发展,见图2。
(一)场域关涉:在多元关联网络中促进多维关系和谐共生
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将园区内产业业态、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进行系统整合,通过教育链融入产业链,发展布局合理、协同度高的产教联合体,校企共担项目任务、共同创新创业、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集聚化、科技化发展。从空间网络维度看,市域产教联合体促使职业教育由学校空间向社会空间进一步扩展。在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过程中,要将教育与产业密切结合,由地方政府主导、根植于区域产业之中,以产业园区作为基础依托和空间载体,以共有的价值认同和利益为纽带,形成合作行动的网络场域,具有多层次、区域性、产业性等特征。从关系网络维度看,“市域”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更是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市域产教联合体处于融地域、信任、文化等资源要素和社会因素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之中,构建过程必将涉及到产业场域和教育场域,关联政府、产业园区、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利益。统筹如此多的参与主体,市域是产教联合体资源集聚和服务供给的最优场域、最优层级。从跨界融合维度看,市域产教联合体将推动职业教育从学校场域扩展到所有能够生产知识的场所中,诸如企业、行业、社会等,进一步消弭社会与学校的边界,使多元主体进入产教联合体生态系统并成为直接行动者,实现产教联合协同育人的跨界融合,促推市域产教联合体社会场域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