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内涵、理念与策略

作者: 邓小华 赵子健

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内涵、理念与策略0

摘 要 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是数字化转型时代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在规定,它以引领课程教学系统的生态重塑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深度学习。从横向上看,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由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等硬要素和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学习活动等软要素构成;从纵向上看,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必经增量强化、深度融合与生态重塑三个阶段。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应秉持“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参与为王”的设计观和“跨界协同”的治理观等基本理念,并以形成要素供给改革、主体能力提升和教学文化生产三者的叠加效应为行动策略。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23-0006-07

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改革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开启新时期教育数字化发展新征程。教学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既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职业教育)”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在线精品课6700余门,视频公开课2200余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215个,覆盖专业近600个[1]。但是,以深度融合和系统性创变为特征的教学数字化转型还刚刚起步,技术的浅层次应用现象还比较突出。“现阶段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之于教学,依旧起着一种简单的‘替代’作用,停留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而非‘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阶段。”[2]由于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继而支撑“教育流程再造、模式重构”[3]。因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内涵、理念和策略等方面对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更深入的审视。具体来讲,需要通过内涵追问构建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模式,通过理念塑造厘清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通过路径构建具化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举措。

一、重塑教学生态: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阐释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革命,而核心和关键是课堂教学变革[4]。本文提到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主要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数字化,不含教学管理数字化。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要阐释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就要先分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构成要素、层次及相互关系,揭示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模式。

(一)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构成

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教学,改变了职业院校教学系统的要素及其表现形态。在系统的构成中,不同要素有性质上的差别,有的要素属于硬要素,有的要素属于软要素。“硬要素就是系统的构成件,即实体性要素,而软要素则是系统的连接件,即关联性要素。”[5]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硬要素也可称为有形要素,包括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平台,用于交互学习的各种虚拟仿真软件工具,以及音频、视频、图像等形态各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软要素也可称为无形要素,是渗透在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以及使硬要素发挥作用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活动。

平台、工具和资源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系统的构成件和骨架,理论、模式与活动则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连接件,把置于信息技术平台、工具和资源等数字化环境之中的教师和学生实质性地动态关联起来,形成一个信息技术支持的开放型教学系统。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技术平台和学习工具属于通用性要素,可以在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而数字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活动,甚至教学理论等属于专用性要素,须体现职业院校教与学的独特性。从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各要素建设的现状来看,硬要素中的平台和工具相对成熟,专用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数字化教学模式与学习活动还十分稀缺。

(二)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模式

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发展的层次由学生的学习层次决定。研究表明,学习有“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之分,“浅层学习”以简单、结构良好的知识为学习对象,以机械地接受学习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方式,重在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技能的练习和重复。“深度学习”的知识对象具有复杂性和劣构性,需要学习者投入沉浸式心理和高阶性思维,重在知识和技能在具体职业情境中的应用和创造。“让学生从‘学生’向‘学习者’转变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切,其基本途径是使学生产生深层学习。”[6]然而,超星学习通等诸多网络课程平台主要以提供多媒体资源为主,学生进行的依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浅层学习。处于这一层次的教学数字化“并不足以让学习者建构起对整个问题的认识,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开展反思,以及将知识进行迁移与应用”[7]。换而言之,目前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主要还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部分要素(如教学媒体、教学内容)进行增量强化,集中表现在教学资源开发上。

增量强化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信息技术变革职业院校教学的最低层次。增量强化层次着重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工具、平台和资源等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硬要素进行局部优化,比如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的普及使教学信息视觉化程度大幅提升,达到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可以加速职业院校学生在类真实甚至超真实的情境下理解知识和熟悉技能。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第二个层次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阶段,其基本特点是使以教学模式设计为突破口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活动,实现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即“通过数字技术的全方位、全过程嵌入,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要素统整于理实一体化课堂之中,催生出新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形态”[8]。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第三个层次是信息技术引领教学生态重塑阶段,旨在通过改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重塑职业院校教学生态,是对包括理论方法、资源形态、学习方式、教学组织与评价乃至思维方式在内的职业院校教学系统的全方位革新。

(三)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规定

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信息技术如何拓展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深度。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大量开发只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开发教学资源库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9],仅有大量的资源而无法广泛使用,或是有了广泛的使用而没有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都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10]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集中表现为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对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要素和层次的分析揭示了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动态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作为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根本旨趣,为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导向。至此,可以对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归纳,它是以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平台、工具建设和课程数字化为基础,以新型教学模式创生、沉浸式学习活动创设和信息化教学理论创新三者的协同演进为核心,通过增量强化和深度融合而重塑整个职业院校教与学的系统生态,从而引领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的创新过程。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突出“创新”“协同”和“重塑”,教学模式、学习活动和教学理论创新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三者之间的协同演进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而以深度学习的发生重塑教学生态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嵌入常态教学: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主张

理念是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变革的先导,是在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建设中发挥导航作用的理想和信念。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的持续推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迭代更新乃至颠覆性创新的研发成果,对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应从关注技术、资源、教学能力大赛回归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回归多主体参与教学数字化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秉持“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参与为王”的设计观和“跨界协同”的治理观等基本理念。

(一)以生为本: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

信息技术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不是技术应用本身,更不是为了获得教学能力大赛奖励而借助外部力量精心打磨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而是促进常态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人才培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起点和导向[11]。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通过基于数字技术的学习促进自身技能形成和全面发展。离开了“以生为本”的价值考量,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就会沦为技术团队、教改专家的自娱自乐或盲目追求外在功利的手段。

“以生为本”理念要求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建设优先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富技术环境下,不同专业、不同来源的职业院校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如基于海量信息资源的查询式学习、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增强现实的沉浸式学习、基于工作任务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技术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基于个人兴趣的个性化学习等,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要为不同类型学习服务,支持职业院校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把基于工作情境的工学结合形式贯穿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选择。

“以生为本”理念要求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通过信息技术介入让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便捷、更灵活、更深刻和更高效。如基于教育大数据挖掘的学习分析技术,将不同学习平台和时空中碎片化的学生学习数据, 拼接成完整的、清晰的学生画像,并对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和评估,挖掘复杂学习轨迹背后的学习规律。学生则通过画像从知识、技能和态度多维度认清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教师则通过画像、提出个性化教学干预策略,优化教学资源供给和活动设计。基于虚拟仿真的学习体验技术,将理论讲解、虚拟仿真、现场操作和产品制造连成一体,而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可以使“学习环境生态化、行为主体协同化、教育教学适性化和学习评估‘全息’化”[12],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结构的创造性变革。

(二)参与为王: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设计思想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职业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研究表明,“主动学习态度是在线主动学习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完全中介了感知有用性和系统质量对在线主动学习意愿的作用”[13]。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学习基础普遍不牢,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设计必须立足于破解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痛点,坚持“参与为王”的理念,“着力为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专业化设计和建构空间”[14],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首先,“参与为王”意味着要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一方面,这些学习资源主要是职业性知识的数字化呈现,必须体现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技术性、情境性,而不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另一方面,这些学习资源本身是开放的,可以再编辑、再生产,即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为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留下空间。除了保障资源内容的职业性,资源的组织方式也应具有针对性,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深度学习和技能积累的需要,通过持续的扎根研究构建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资源组织方式,比如基于模块贯通的项目式学习资源、基于情境互动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由于专业的广泛性、多样性和跨界理解的整合性,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将更加复杂。

其次,“参与为王”意味着要适切性地设计和构建数字化学习过程。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过程设计包括教学模式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有学者凝练了面向“十三五”的微课应用、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慕课教学等九大类信息化教学模式[15]。这些都是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中研究提炼出来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创新要突出职业教育过程的实践性、体验性、受动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特征,在数字化学习活动设计中,要彻底摈弃“消化”书本知识或以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而要根据情境激发、任务驱动、产品导向、师生互动的思路设计数字化学习活动。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任务和学习结果数字化,更直观地呈现项目的产品和服务属性,让学生提前感知项目学习的结果——职业中明确存在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借助虚拟仿真,实现项目学习过程的虚实一体、理实一体,而将学习分析技术和学生画像融入项目教学过程和评价中,能够让学生、教师和企业导师更清晰地跟踪项目学习进程、有效评价项目学习结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