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调查与启示

作者: 侯德华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调查与启示0

摘 要 通过对山西省8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性别对于教师胜任力没有显著影响,年龄、任职年限、学历、职称、实践经历对于教师胜任力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存在教师专业理论储备不足、实践教学经验缺乏、科研能力较弱、硕士学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副教授职称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不高等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的提升路径为:加强新入职教师职前培训,强化入职后教师系统培训,完善“老带新”建设机制,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深入参与实践,指导教师创设工作情境。

关键词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26-0053-06

作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着培养师范教育者,尤其是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重任。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针对教师特征,“胜任力”被视为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划分指标,高职教师胜任力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是胜任力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典型实践。胜任力一词源于拉丁文,指“适合”的意思。科学意义上的胜任力研究源于20世纪初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进行的“时间—动作研究”,该研究为胜任力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戴维·麦克米兰教授发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正式提出“胜任力”这一概念,自此西方国家兴起了对胜任力的研究[1]。在我国,一些学者对高职教师胜任力进行了研究,例如周芳[2]、赵晓芳[3]、吕春晖[4]、陈淑维[5]、张新兰[6]、刘婧玥[7]、金礼舒[8]、赵艳云[9]、陈维华[10]、李海[11]等,主要集中在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等方面,目前尚未有研究者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胜任力进行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设计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制调查问卷,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期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共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教师胜任力。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界定为“承担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专业见习实习指导、行业人员培训等任务的高职院校教师”,将教师胜任力界定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具备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直接相关的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态度、个人特质来胜任某一工作岗位的能力”。

(二)指标构建

基于教师胜任力已有研究成果,聚焦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特点,遵循胜任力模型构建的要求(即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和实践性),并经过3轮征询专家意见,最终构建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见表1。

(三)问卷编制

本调查问卷共由45道题目组成,第1~9题是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教师类型、任课类型、是否有子女以及是否有幼儿园实践经历;第10~45题分别从职业素养、心理品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6个维度对专业教师胜任力水平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题项的分值设置采用5分制,5分代表非常符合、4分代表较符合、3分代表不确定、2分代表比较不符合、1分代表非常不符合。

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Cronbach’s α信度系数达到0.919,大于0.6,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此外,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KMO值为0.821,KMO值大于0.8,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从侧面反应出效度很好)。总之,问卷的信效度较高,可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的调查研究。

(四)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8所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34份,皆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9%。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2。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现状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胜任力的单因素差异分析

1.基于性别的胜任力分析

从性别上看,在职业素养、心理品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五个维度上,男性教师的得分平均值皆高于女性教师,但在专业理论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教师实践能力两个维度上,男性教师的得分平均值皆低于女性教师,见表3。从胜任力的总体水平来看,男性教师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953,女性教师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860,男性教师胜任力略高于女性教师,但差异不显著,因此,性别差异对教师胜任力影响不大。

2.基于年龄的胜任力分析

由表4统计数据可知,在职业素养维度上,50岁以上教师职业素养得分平均值为4.06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其次是29岁以下的教师,其职业素养平均值为4.036。说明29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以及50岁以上的教师的职业素养较高,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在心理品质维度上,50岁以上教师心理品质得分平均值为4.5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其次是29岁以下的教师,其心理品质平均值为4.243。说明29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以及5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品质更好,心态更加积极乐观,并且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在知识素养维度上,40~49岁教师知识素养得分平均值为4.06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其次是50岁以上的教师,其知识素养平均值为4.050。说明老教师相对年轻教师的知识素养更高,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精深和全面。

在教学能力维度上,50岁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得分平均值为4.33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其次是40~49岁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平均值为4.178。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在科研能力维度上,40~49岁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分平均值为4.00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其次是30~39岁的教师,其科研能力平均值为3.858。教师的科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

在实践能力维度上,40~49岁专业理论教师实践能力得分平均值为3.497,40~49岁专业技能教师实践能力得分平均值为3.38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同类型教师;其次是30~39岁专业理论教师,其实践能力平均值为3.460,30~39岁专业技能教师,其实践能力平均值为3.358。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的实践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

从胜任力的总体水平来看,40~49岁教师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91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其次是30~39岁的教师,其平均得分为3.838;胜任力水平最低的是29岁以下的教师,其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817。总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胜任力水平先上升后下降。

3.基于任职年限的胜任力分析

由表5统计数据可知,在职业素养和心理品质维度上,任职6~10年的教师得分平均值分别为4.115和4.523,明显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的教师;其次是任职15年以上的教师,其得分平均值分别为4.061和4.267。说明随着任职年限的增加,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品质水平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

在知识素养维度上,任职6~10年的教师知识素养得分平均值为4.123,明显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的教师;其次是任职11~15年的教师,其知识素养平均值为4.000。说明教师的知识素养水平随着任职年限的增加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

在教学能力维度上,任职15年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得分平均值为4.215,明显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的教师;其次是任职6~10年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平均值为4.171。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任职年限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状态。

在科研能力维度上,任职11~15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分平均值为3.961,明显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的教师;其次是任职6~10年的教师,其科研能力平均值为3.897。教师的科研能力随着任职年限的增长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

在实践能力维度上,无论是专业理论教师还是专业技能教师随着任职年限的增长,实践能力差异都不明显。

从胜任力的总体水平来看,任职6~10年教师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951,明显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的教师;其次是任职15年以上的教师,其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887;胜任力水平最低的是任职5年及以下的教师,其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805。总体来说,随着任职年限的增加,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

4.基于学历的胜任力分析

由表6可知,从胜任力的总体水平来看,本科学历教师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998,硕士学历教师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788;本科学历教师的胜任力高于硕士学历的教师。在各个维度之中,本科学历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品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五个维度的得分平均值都高于硕士学历的教师;只有在科研能力方面,硕士学历教师的得分平均值略高于本科学历教师。

5.基于职称的胜任力分析

如表7所示,从胜任力的总体水平来看,未评定职称教师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971,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其次是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其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910;胜任力水平最低的是讲师职称的教师,其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776。总体来说,教师的胜任力随着职称的晋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此外,在各个维度之中,未定职称教师和副教授职称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品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六个维度得分平均值都高于助教和讲师职称的教师,同样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

6.基于实践经历的胜任力分析

如表8所示,从胜任力的总体水平来看,有幼儿园实践经历教师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948,没有幼儿园实践经历教师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为3.749。有幼儿园实践经历教师的胜任力高于没有幼儿园实践经历的教师。在各个维度之中,有幼儿园实践经历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品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六个维度的得分平均值都高于没有幼儿园实践经历的教师。

(二)构成指标差异分析

由表9可知,教师职业素养均值较高,而且差值不大,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水平较高。心理品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均值都在4分左右,但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差值较大,表明教师在这些指标中有较显著差异。实践能力的均值只有3.3分,而且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差值很大,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而且差异很显著。

三、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性别对于教师胜任力没有显著影响

尽管在职业素养、心理品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理论教师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教师实践能力各维度上,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平均得分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性别对于教师胜任力不存在显著影响。

2.年龄、任职年限、学历、职称、实践经历对于教师胜任力具有显著影响

在年龄上,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与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任职年限上,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与任职年限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在学历上,本科学历教师的胜任力高于硕士学历的教师;在职称上,教师的胜任力随着职称的晋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态;在实践经历上,有幼儿园实践经历教师的胜任力高于没有幼儿园实践经历的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