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
作者: 戴建波
摘 要 基于职业保障、职业安全、职业尊重、职业成就四个维度对W学院10名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职业保障条件不足、职业安全性不高、职业尊重度不够、职业成就感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他们在职业中的角色定位,使得他们面临职业发展困 境。为纾解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建议创设良好的职业发展保障条件、完善教师职业发展制度、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民办高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26-0059-06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专科)1486所,其中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396所,占比26.65%。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对民办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国家相继修订了法规、出台了政策,如2019年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和2021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撑。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作重点。在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制度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研究以W学院10名教师作为跟踪调查的对象,从历史的视角,深入探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和困境,并尝试提出针对性举措。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跟踪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跟踪调查是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调查对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随访,以获取相关资料的调查方式。跟踪调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调查对象相对固定、对调查对象进行多次调查、调查在特定时期进行。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式访谈,设定一个主题或范围,与被访谈者进行深度交流,获取相关信息。深度访谈的前提是双方充分信任,能够进行深入、全面地无障碍交流。在本研究中,笔者曾在民办高职W学院外语学院工作三年(2004年7月-2007年7月),期间与部分同事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比较了解。之后,因求学原因离开W学院,但与一些同事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因此,跟踪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适合用于开展本研究。
(二)对象选取
兼顾典型性和方便性原则,本研究选取民办高职院校W学院为样本高校。W学院是2002年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财经类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20余年,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中部省会城市,分校区位于周边县市。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兼职教师200余人;专任教师副高级以上职称2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600余人;现设9个二级学院(部),开办49个专业,部分专业被评为国家骨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W学院在民办高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扩招后第一批民办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笔者利用工作期间建立的人际关系,在目的性抽样达到饱和的情况下,不断对调查对象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0位教师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见表1。按“M/F-S/N-编号”对10位教师进行编码,其中,M代表男性,F代表女性,Q代表已从W学院离职,P代表未离职。
二、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参考王义宁等人关于民办高校职业发展需求实证研究的相关观点[1],本研究将从职业保障、职业安全、职业尊重、职业成就四个维度对W学院10名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职业保障
职业保障是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发展最基本的支配性需求,主要分为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在物质保障方面,特指组织为教师工作、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与环境,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条件、教学科研条件等;在制度保障方面,主要指组织对教师进行有效管理、为教师发展创设一定条件等,包括绩效考核制度、学习进修机会等。
工资待遇、生活条件是民办高职教师最关心的问题。10名教师均不同程度表示,与公办教师相比,民办高校教师没有编制保障,货币化报酬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工资待遇对他们择业的影响程度较大。
F-Q-3于2005年入职外语学院。“我来这里工作,一是想留在省城,二是希望有份稳定工作,同时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我上大学的学费都是贷款的,我得赶快还完助学贷款,学校目前可以提供单身住宿,基本生活有保障。”(F-Q-3,2005)
F-Q-3现在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副教授。“我在W学院工作了10年有余,民办高职发展前景不如民办本科,现在工资待遇、福利比以前要好很多,毕竟是本科层次学校,生源数量、质量都有一定的保障,老师的工资待遇等也有一定的保障。”(F-Q-3,2023)
F-Q-9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外语学院,2013年从W学院离职,现在在同城的一所民办高职工作。“我本科学理科的,硕士是英语专业,跨度有点大,对我找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在W学院工作了几年,W学院位置太偏,经常会拖欠工资,后来就跳槽到离家近的一所学校,可以同时兼顾工作与家庭。”(F-Q-9,2023)
学习进修机会也是民办高职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20年前,民办高职院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非常低,10名受访者中,仅有2名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对于大部分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特别渴望获得学习进修机会、学历提升机会。
F-Q-2于2004年入职外语学院。“我来这里工作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应届考研不是很顺利,我希望能边工作边考研,希望单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F-Q-2,2004)
F-Q-2于2008年从W学院离职,入职同城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后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后回校工作至今。“在国内考研不顺利,后来就申请了澳洲悉尼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一年半完成学习,学费也可以接受,现在回单位工作了。”(F-Q-2,2023)
(二)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概念,本研究关注的是职业所带来心理、精神安全,而非生理、生命健康,主要包括同事关系、职业稳定性两方面。同事关系会影响工作氛围,形成不同的精神感受,会影响教师的职业选择;职业稳定性会影响教师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职业的不稳定造就内心的不安全感。
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率偏高,对同事关系有一定影响,但整体来讲,民办高职教师生活、工作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场域里,同事关系相对简单,教师对同事关系比较满意。
F-Q-10于2005年入职W学院,主要做学生管理工作,2015年离职,现在一家民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我在W学院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大家对学校的认同度不是很高,但同事关系还比较融洽,没有机关单位、企业那么复杂,在W学院工作了10年,与很多同事建立了良好关系,而且关系一直维持到现在。”(F-Q-10,2023)
职业稳定性是民办高职教师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民办学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本质上是企业化运作,全员聘用制度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学校每年会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连续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转岗处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M-P-6于2003年入职基础课部,后因评教排名靠后等原因转岗,现在W学院图书馆工作。“我来自陕西农村,家里条件不好,毕业后在这里教两课,也可能跟性格有关系吧,每次学生评教都靠后,学校建议我转岗,我拖家带口的,我到外面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呆在这里吧。”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另外几位考核排名靠后的教师,并没有转教辅岗位或行政岗,而是选择直接离职。(M-P-6,2023)
(三)职业尊重
每一种社会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也理应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民办高职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个类型,应该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广受社会尊重。职业尊重程度与职业人所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对民办高职教师来说,主要体现在受学生尊重、受同行尊重、受社会尊重等方面。组织内部的职业尊重一方面来自于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认同与尊重;另一方面来自于管理者对教师的尊重,学校是否充分向教师授权,教师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权利有多大。
F-Q-8于2004年入职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法律课程的教授。“我们学校生源整体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没有学习压力,学生旷课、迟到现象非常严重,课堂听课质量也不高,对学校、教师认同度不高,学生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学校对专任教师赋权有限,教师在学校地位很低。”(F-Q-8,2005)
F-Q-8于2007年考取硕士研究生,2010年入职知名民企,担任法律顾问。“硕士毕业后来这里工作,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这里待遇还可以,但压力也很大,相比较学校松散的环境,我还是习惯于民企的工作氛围,因为你的工作内容会及时得到评价与反馈,职业成就感更强。”(F-Q-8,2023)
组织外部的职业尊重也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同行的尊重,尤其是公办高校同行,同种职业的职业尊重程度的差异使得民办高职教师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的尊重,处于高校鄙视链底端的民办高职教师的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民办高职教师面临严重的职业困境。
F-Q-4于2004年入职外语学院.“我们民办高职教师的身份很尴尬,没有编制保障,与同行公办高校教师相比,不管是待遇、地位等都有很大差距,我们虽然属于高等教育系列,但实际上社会公众的认同度不如公办中小学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F-Q-4,2005)
F-Q-4于2011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入职同城的一所公办职高。“我从民办高职跳槽到公办职高,从高等教育转到基础教育,名义上好像是逆向跳槽,但毕竟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了,在教育资源、社会地位等方面,公办学校有着民办学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能在省会城市的体制内单位工作,我比较满足。”(F-Q-4,2023)
(四)职业成就
作为职业人,都希望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行业取得一定的成绩,达到预期或超过先前的目标,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对于民办高职教师来说,他们的职业成就主要体现在教学成就、学术成就、学历提升、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
职业成就取决于不同的职业定位,有的教师将职业定位为“学术人”,通过学历提升,进入具备一定科研条件的公办本科院校,通过一定的科研平台实现自己的学术价值。
M-Q-1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2004年入职外语学院,先后担任院长助理、院长职务,后考取博士,博士毕业后入职公办本科院校,工作至今。“我们那时候硕士研究生比例还是很小,但我的硕士专业不是很好就业,来到W学院,主要还是想边工作边继续考博士,考博士也不是很顺利,第三年才考取,现在一本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希望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点成绩。”(M-Q-1,2023)
有的教师将职业成就定位于职场职务晋升等,主要通过长时间管理经验的积累,慢慢成长为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的高层管理者,通过职务的晋升来获得职业成就感,实现人生价值。
M-P-5于2003年入职体育学院,后因行政协调能力突出,到行政部门任职,现为W学院副校长。“我在这里工作快20年了,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过,做过专任教师,也做过行政管理工作,也算是一种价值实现吧。教师流动率过高是民办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也想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也是有心无力。”(M-P-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