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内涵特征、价值审视与应用设计

作者: 姜健 黄永焱 林振袍

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内涵特征、价值审视与应用设计0

作者简介

姜健(1978- ),男,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教授(杭州,311231);黄永焱(1980- ),男,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与规划处副研究员;林振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22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基于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类职教本科校企合作生态研究”(ZJCV2022 E03),主持人:姜健

摘 要 技术研发中心是职教本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和开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可以体现职教本科类型属性特征、创新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载体、赋能职教本科服务行企发展、拓宽职教本科经费增收渠道,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合作内容从“单一功能”向“高精尖缺”转变;合作内涵从“三个层面”向“三个超越”转变;合作主体从“双主体”向“多主体”转变;合作模式从“单轨制”向“多轨制”转变;合作平台从“生产型”向“集成型”转变。其实践路径为:构建以“四方六面”为主干的组织生态体系;探索以“科技四链”为特点的研发生态体系;完善以“三三制式”为重点的教学生态体系;推进以“四类群体”为核心的人才生态体系。

关键词 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29-0064-0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简称“职教本科”)成为构建与新兴产业技能禀赋需求适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随后教育部批准了15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根据规划,至2025年职教本科规模将不低于职业教育规模的10%[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根基,是职业教育彰显类型化特征的有效途径。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职教本科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具有职教本科特色的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持续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层次、水平和成效,成为高质量推进职教本科办学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技术研发中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职教本科通过技术研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的内涵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平台载体,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联接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业,是职教本科“产、教、学、研、用”的创新探索。

(一)概念界定

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立足职教本科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以专业(群)为基础,学校、企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协同共建的,集教学、研发、实训、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第一,从合作组织分析,技术研发中心是基于专业(群),由行业协会指导、职教本科牵头、大中小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基层组织机构。第二,从合作架构分析,技术研发中心是职教本科校企合作工作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系部、专业(群)三级校企合作组织层级中,面向专业这一层级的最基层的合作单元。第三,从合作平台分析,技术研发中心是职教本科校企合作的一个微型合作共同体,是连接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业的最基层纽带和桥梁,是确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惠共赢,实现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

(二)功能定位

1.技术研发功能

技术研发功能是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最能体现校企合作价值的一项功能。技术研发中心的基本任务是技术研发工作,是职教本科为行业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所做的应用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工作,其成果可表现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种类。

2.人才培养功能

人才培养功能是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最具附加价值的一项功能,是职教本科推进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源,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能传授。通过现场教学,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应用。第二,创新训练。通过现场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明创造、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实践的能力和水平。第三,科学熏陶。科学研究和职业教育都具有陶冶功能[2],技术研发中心很好地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通过实践,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校企合作功能

校企合作功能是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最具特色的一项功能,这项功能的开发为技术研发中心更新了定位,赋予了崭新任务。通过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寻求职教本科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的关联点和结合点,进一步唤醒职教本科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的激情,使技术研发中心成为职教本科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新平台和增长极。

(三)核心特征

1.合作内容从“单一功能”向“高精尖缺”转变

传统实训基地、厂中校、校中厂、工作室等模式一般偏重人才培养功能,通过生产性、实践性训练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为企业输送生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功能较为单一。技术研发中心兼具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等功能,其合作的内容、质量、内涵均进一步提档升级,不再是企业的生产性补充,而是面向行业企业“高精尖缺”等领域开展合作和服务。

2.合作内涵从“三个层面”向“三个超越”转变

第一,在价值取向层面,“教学实践论”超越“教学认识论”。教学认识论在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种基本观点,即“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3]。传统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教学认识论”的逻辑起点,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也比较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但总体上还是知识的传授。通过建设技术研发中心,促使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教学实践论”的逻辑起点,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应用实践和创新实践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4]。第二,在内生动力层面,“知识创新”超越“利益追逐”。通过建设发展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使校企合作从校企双方的“利益追逐”行为,上升为行业、企业、职教本科等三方要求创新发展的自主行为,激发了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奠定了基础。第三,系统运作层面,“开放多元”超越“封闭运作”。有别于传统高职高专的校企合作封闭运作的状态,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更注重开放运行、多元合作。

3.合作主体从“双主体”向“多主体”转变

传统实训基地、厂中校、校中厂、工作室的主体一般为院校和单一企业,合作主体为“双主体”。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的合作主体更为多元,呈现“多主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体类型的“多主体”。不仅包括院校和企业,还包括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和其他高校,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和优势。第二,企业数量的“多主体”。传统的校企合作多为“1+1”模式,即1所院校和1家企业合作,技术研发中心采用的是“1+X”模式,即1所院校和X家企业合作,更好地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做好服务。

4.合作模式从“单轨制”向“多轨制”转变

由于受到合作功能较为单一、合作主体一般由校企双主体主导等阻滞因素影响,传统实训基地、厂中校、校中厂、工作室的合作模式常常体现为“单轨制”特征,即1所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只有1种(1类)。而职教本科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合作功能比较多元、合作主体参与方较多,合作模式体现为不同功能、不同主体、不同平台、不同途径等集成的“多轨制”,1所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是以不同合作目的为主的多种(多类)模式。

5.合作平台从“生产型”向“集成型”转变

传统实训基地、厂中校、校中厂、工作室虽然具有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功能,但一般以生产实训、生产实操等“生产型”任务为主,是以“生产型”任务为导向的合作平台。技术研发中心从以“生产型”任务为主,转变为以技术研发、技能传授、创新训练、科学熏陶、校企合作等功能迭代、任务叠加的“集成型”任务为主,能进一步提升合作能级、扩大合作成效。

二、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的价值审视

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过多年实践,构建了多种平台和载体,如职教集团、实训基地、厂中校、校中厂、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等,取得了丰富成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各类载体、平台和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建设和发展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为主要功能的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职教本科新型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一)内在价值:体现职教本科类型属性特征

建设和发展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特征,推动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职教本科和高职高专作为职业教育的两个不同办学层次,其定位和本质依旧同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职教本科、高职高专中的地位、作用、原则和导向都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集教育教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生产实训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能够快速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对接,不断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互利共赢、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二)社会价值:创新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载体

建设和发展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职教本科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定位迥然不同,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毕业生相比,职教本科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其适应性、复合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人才的技术适应性[5]和复合型功能技术等方面,一般遵循“科学—工程—技术—技能”[6]的人才培养路径。当前,职教本科的理论、实践教学尚不能完全满足对上述人才培养的需要,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深化职教本科校企合作、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新型人才培养载体的有效途径。

(三)产业价值:赋能职教本科服务行企发展

建设和发展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提升职教本科社会服务层次与水平,助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职教本科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与高职高专的相通和别异体现在何处?与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类型区别在哪里?开展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本科办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和指标。在创新和提升校企合作模式、内涵、载体和成效等方面,职教本科比高职高专具有更大优势和更强力量,建设和发展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为开展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产业迭代更新、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增值赋能,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引擎。

(四)经济价值:拓宽职教本科经费增收渠道

建设和发展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提升校企合作成效与效益,进一步拓宽办学资源和投入的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的关于智力、专利、培训、劳务等方面的收入,可由学校自行分配处理。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和办学资源投入体系中,职教本科尚处于“弱势地位”,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我国第一所公办职教本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从江苏省教育厅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中可见,在江苏省省属地方本科高校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排名倒数第四,仅略高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特殊教育示范学院和宿迁学院。建设和发展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是拓宽职教本科经费来源、激发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三、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的应用设计

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作为职教本科深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内涵、内容、方法、途径和成效的一项探索和尝试,必须进行科学的应用设计,建构符合本科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实际的系统模型,厘清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的生态体系和生态要素,完善技术研发中心运行制度供给和机制配置,在系统模型的指导下开展应用实践。

(一)系统模型

职教本科技术研发中心的生态系统模型由“一平台+四主体+四体系”构成。“一平台”即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四主体”即参与技术研发中心运行的职教本科、行业协会、若干企业、科研院所等四类主体;“四体系”即组成“技术研发中心”型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组织生态体系、研发生态体系、教学生态体系、人才生态体系四大体系,见图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