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在线学习力间的“黑箱”机制揭示:基于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作者: 徐小容 段欣宇 贾永仪

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在线学习力间的“黑箱”机制揭示:基于链式中介作用分析0

摘 要 对西南地区随机抽取的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统计分析发现: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呈现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在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两者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具体建议是:由低到高的认同推进:类型化变革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支持度;由外而内的心理资本建设:以内驱力促动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由智能到智慧的程度升级:智慧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由碎片化到跨界资源融合:多方协作共建共享学习资源。

关键词 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在线学习力;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5-0054-09

一、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宏观来看,新冠疫情给就业带来的持续影响仍未消除。根据国家统计数据,疫情造成的企业缩招,导致我国失业率不断上升,而同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大规模增加,再次加剧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招工难和技工荒问题将成为长期问题[1]。传统意义上流水线上的枯燥工作远不能满足年轻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因此,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让信息技术赋予职业教育生机与活力。从微观层面而言,顺应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工作需求,利用网络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已成为趋势[2]。在线学习力是人们在线学习环境中生成的学习能力,是线上学习的重要成果,更是保证在线教育高质量进行的关键[3]

大量研究表明: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具有密切联系[4],社会支持与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学业成就的获得同样具有积极影响,但将积极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二者都作为学业成就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在关于学习性投入的研究中,以往研究对象局限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对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学生群体涉及有限。受内外各种条件限制,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加之面临学校专业培养细化和岗位工作能力泛化的矛盾,特别是就业要求与学校所学专业存在出入,高职学生发展跨职业能力就尤显重要。跨职业能力可以保证个体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工作,本质上依赖于学习能力。而在线学习力作为互联网信息素养与传统学习能力的结合物,既能帮助高职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被认为是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跨职业能力的首选。

据此,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积极心理资本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厘清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投入和在线学习力的因素,揭开“教育投入——能力产出”之间的“黑箱”及作用机制,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寻求提升其在线学习力的着力点。

二、变量关系、假设与理论模型

(一)学习性投入与在线学习力的关系

柯比(W.C.Kirby)认为,学习力由学习动力、方法、态度、概率以及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六方面构成[5]。裴娣娜等人一致认为学习力是一个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概念,概括而言,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者不断探索、帮助学习者成长进步的生命力量和活力源泉[6][7]。在线学习力就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学习力这一概念的延伸和补充,主要关注学习环境的特征[8]。李宝敏等人把在线学习力划分为包含学习驱动力、顺应力、策应力、反省力和互惠力五大维度的动态能力系统[9]。学习性投入(Student Engagement)也是一个多维概念[10],可以理解为学习过程中包含注意力、好奇心、热情等在内的个体在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主动、正向的投入情况[11],活力、奉献和专注是其主要特征[12]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对处于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学习投入对学业成就总是具有积极作用[13],获得学业成就是学业活动的重要目标,而作为反映学习者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学习性投入可以成为学业成就获得的前提条件,如果将在线学习力作为学业成就的表现之一,同样也会受到学习者投入的影响。郭剑鸣等人指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力缺失的表现之一是立足自身专业的学习性投入不够,没有充足的学习投入就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力[14]。曹立人等人发现学习性投入动机水平与学习力成正比,学习性投入动机越高,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实际努力就越多,最终收获的学习能力就越强[15]。郑勤华等人探究得出学生的学习准备度与内驱力会显著影响在线学习力,当学生具备学习热情时,说明学生学习投入在情感和行为的两方面准备充分,在线学习力水平会相应地提高[16]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在线学习力作为高职学生学业成就的表现之一,即因变量,将学习性投入作为自变量,提出假设1:学习性投入与在线学习力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二)学习性投入、心理资本与在线学习力的关系

在影响学习力的诸多因素中,心理资本作为学生个体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可以产生正向影响[17]。积极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构成,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人们心理健康水平[18]。范金刚等人的研究表明,积极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在学生感受到学业挑战时发挥作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行为,以更高的投入水平参与学习过程[19]。而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多挑战,积极心理资本的参与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投入,还能预测学生的学习力。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和推测,本研究提出假设2:心理资本可以在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三)学习性投入、领悟社会支持与在线学习力的关系

社会支持一般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获得的来自他人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客观的、实际存在的[20][21]。但是通常情况下个体并不能感受到全部的社会支持,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有时可能因为自身特点忽视或者想象出额外的社会支持,这就是领悟社会支持。如果个体的生活质量想要得到提高,就有必要提高自己领悟周围社会支持的能力[22]

从学习性投入行为环境层面的理论模型来看,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受个体的行为投入和学习环境的交互影响,即“学生参与理论”。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环境互动的共生环境中实现和谐发展。因此,这一理论将影响学生学习性投入的领域延伸至校内环境及校外支持。

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领悟社会支持可以在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四)学习性投入、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与在线学习力的关系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两种需求:胜任需求和关系需求[23]。胜任需求是自我效能的代名词,而关系需求则更多强调归属,即个体需要一定程度的领悟社会支持。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学业倦怠、情绪低迷、厌学逃学等学习动机不足的现象,需要家长、同伴、院校以及社会给予主体持续不断、积极向上的社会支持。由此可知,外部社会环境、院校的支持和个人良好的心理资本会对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产生积极正向作用,故本研究将“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分别作为“学习性投入”影响“在线学习力”的中介变量,探究其链式作用机制。

艾伯特·班杜拉在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中强调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作用[24]。在该理论视域下,为了使线上教学取得满意成效,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的影响[25]。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均是影响学习性投入的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可以理解为社会支持,心理环境可以用心理资本状况来表征。基于刘罗等人的研究: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水平的增加以及领悟社会支持获得量的提升会显著影响学习倦怠水平,当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数量提升,学生就会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相应的学习性投入就会伴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增加,学业倦怠的数值也会随之下降[26]。基于上述理论和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设4: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在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五)研究理论模型

本研究从控制论的发现者维纳在1945年提出的“闭盒”理论出发:“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是以‘闭盒’为始,诸多结果都被封闭在‘闭盒’中,只有考察其输入和输出,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这也是“黑箱理论”的原型,即在系统论和控制论角度下的一个全知系统(白箱)中,能够被我们所观察和探知得到的领域称之为“灰箱”,但在此之外,仍然存在我们从未了解、但想要探究的未知领域,该区域称之为“黑箱”。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事物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所以即使在不了解黑箱内部构造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考察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利用外部观察法探究其内在机理。

综合以上理论分析,作为输入和输出的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与其内部受个体和社会因素影响的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之间一定存在某种人们尚未发现的内在结构,即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综合纳入内外两方面的具体构成要素以及解释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之间的作用机理仍不明晰,要想打开这一“黑箱”,需要在不影响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要素下,考察输入、输出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来认识其作用机理。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其培养过程是通过个体的学习投入及教育施加影响,即特定的信息输入,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内化为个体行为,输出特定信息,即表现出较高的在线学习力。而其中的内化过程就是本研究所要揭秘的“黑箱”。

因此,本研究同时考虑学习性投入、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这三种与高职学生在线学习力紧密联系的因素,探究学习性投入与在线学习力关系的内在机制,见图1。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及流程

本研究在西南地区随机抽取几所高职院校进行在线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612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622份,有效率为91.79%。其中女性被试3327人(59.18%),男性被试2295人(40.82%);一年级学生2823人(50.21%),二年级学生1851人(32.92%),三年级学生948人(16.86%)。

(二)工具

1.在线学习力量表

采用2018年李宝敏等人构建的在线学习力测评量表,该量表将在线学习力分为学习驱动力、学习互惠力和学习策应力三大维度,共21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从1代表“完全不符合”至7代表“完全符合”,计算所有条目的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在线学习力水平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3,经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指标值RMSEA=0.043,NFI= 0.991,IFI=0.994,CFI=0.996,TLI=0.981,适配良好。

2.学习性投入量表

学习性投入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状态,具有元构念的复杂特征,是以整体方式形成课堂动力、创建学习机会、优化学习效果的重要潜在变量,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按照学界对学习性投入构成维度的三分法,本研究采用Schaufeli编制、方来坛等人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该量表分为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共10个题项。采用7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学习投入水平越高。经信效度检验后,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7,KMO值为0,958,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经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指标值RMSEA=0.037,NFI=0.980,IFI=0.982,CFI=0.982,TLI=0.974,适配良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