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面向数字化的精准教学模式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及其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教育数字化发展,推进教育教学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高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
办学与管理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下职业教育对接非遗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促进非物质文
办学与管理 | 交叠影响域视角下中职学校教育惩戒的家校协作:挑战与应对 摘 要 教育惩戒是中职学校教育中调试学生自由与教育秩序、促使学生良好品行养成得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育人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家校协作。家校协作是巩固教育惩戒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助推教育惩戒生态优化
办学与管理 | 基于“校企校”三方协同的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 要 培养具备扎实系统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农业实践创新型人才是满足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针对以往存在的农业人才培养主体单一的问题,从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涉
课程与教学 | 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内在逻辑、主要问题与突破路径 摘 要 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在目标指向、内容选取、训练模式三个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相互融
课程与教学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三维逻辑、应然特征与实践依循 摘 要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承载复合性技术知识、面向复合功能技术型职业、培养复合技术型人才。复合性技术知识传递建构逻辑、复合功能技术型职业需求驱动逻辑、复合技术型人才自我成长逻辑构成了本科层次职业
德育与心理 | 进退两难:中职学生成就动机的新特征及潜在剖面 摘 要 一直以来,成就动机都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关切。以往调查表明:中职学生的成就动机普遍偏低且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为进一步考察中职学生成就动机的表现特征,以及尝试从“群际类别”
德育与心理 | 制造类专业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形成机理研究 摘 要 制造类专业高职学生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其专业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25名制造类专业高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三级编码分析,归
德育与心理 | 自主德育:高职院校德育课程重构何以可能 摘 要 自主德育课程是对职业院校传统德育课程的重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传统德育课程普遍面临工具性课程目标、割裂化课程内容、机械式课程形式以及封闭性课程评价的扭曲困境。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实践过程中的新尝试,
教法与学法 | 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与在线学习力间的“黑箱”机制揭示:基于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摘 要 对西南地区随机抽取的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职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在线学习力的影响机制。统计分析发现: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呈现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学习性投入和在线学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教师与团队 |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成长思维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策略 摘 要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双师型”教师面临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和发展机会有限、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基于成长思维模式分析其在师资选拔与培训、课程设计
教师与团队 |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发展契机、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摘 要 数字化为全球教育发展带来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国教育不断走向世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加快推进教师数字化转型、促使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效落地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高职教
评价与诊断 | 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价值意蕴、评价要求与实践路径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职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体现“五育并举”的价值要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回答技能社会建设时代命题的价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