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平和光 孙好雯 荣国丞

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0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具有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对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比较分析发现,这些学校通过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打造校园文化专业队伍、开发校园文化课程资源、强化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融入社会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比较注重方向性、特色性、融合性、多元性和传承性。借鉴案例学校经验,我国职业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更加突出制度建设,更加突出完善体系,更加突出校企合作,更加突出督导评价。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6-0023-06

平和光  孙好雯  荣国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校是党和国家开展育人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具有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一条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相统一的实践路径,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10月28日,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共有30所学校入选,见表1。“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是凸显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集中体现学校文化特质的重要项目,代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因此,可以作为研究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象。此外,作为一种“从公开中萃取秘密”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可以“将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和规律性探寻,通过对由基本语素组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进行内容解码,分析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政策意义和政策的时空转换”[1]。因此,可以作为分析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申报材料的分析研究方法。综上,本文选取入选的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学校申报材料进行逐篇阅读,识别归纳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以找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未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表1 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品牌名称

1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融善”文化

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行”文化

3 重庆市农业学校 巴渝农耕文化

4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三石”文化

5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创”文化

6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南粤匠心文化

7 苏州市职业大学 “寓精于工、寓雅于技”吴文化

8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礼射文化

9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仪”文化

10 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石文化

11 扬州市职业大学 “北斗星”文化

12 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 精益文化

13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老黄牛”文化

14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柯柯牙文化

15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翔宇文化

16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龙舟运动文化

17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林巧稚医德文化

1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至善成美文化

19 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 “导航”文化

20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诚公”文化

21 威海职业学院 “真·实”文化

22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丝绸文化

23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商文化

24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南园林文化

25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红蓝黄”三原色文化

26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精耕文化

27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感恩·赶超文化

28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 读书养育文化

29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红岩文化

30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三纵三横”文化

一、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做法

(一)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实践中积淀形成并达成共识的包括价值观念、知识体系、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在内的价值体系。纵观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皆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凝练了以“融”为核心、以“善”为价值取向的“融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将学校与区域融合、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师与学校融合、学生与职业融合作为实现“建善校、出善师、育善生”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建设思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认真总结百年办学历史经验,在结合“厚德强技”校训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勤奋耕耘、踏实肯干、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老黄牛”校园文化精神内核。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炼总结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校园“精耕”文化,主要包括“精美”的物质环境文化建设、“精细”的制度文化建设、“精专”的行为文化建设和“精实”的精神文化建设。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将红色作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深挖重庆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提炼总结出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的红岩校园文化。

(二)打造校园文化专业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通晓文化育人规律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关键,也是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的重点建设任务。例如,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名师引领、平台搭建、分类培养、重点帮扶等途径,全力打造“四高”精业队伍。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围绕“站稳讲坛、独当一面、教学骨干、学科能手、名家名师”成长轴,制订教坛新秀(生手)、骨干教师(熟手)、学科带头人(能手)、名教师(专家)成长路径与测评标准,通过名师引领、大师帮扶、沙龙科研、专题项目研究等促进教师智慧成长。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重点组织开展新入职入校职工校园文化学习与体验活动,使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诚公”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从而为其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诚公”理念打下基础。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大力柔性引聘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和产业教授,整体引进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金牌团队,组建园林生产、设计、施工、管养等模块化团队,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大师领衔”师资团队。

(三)开发校园文化课程资源

文化是课程的源泉,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就是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由于校园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课程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隐蔽性、弥散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因此,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将更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例如,苏州市职业大学开发了“吴文化”等通识课程以及“苏工苏作”等精工课程,形成“通识—精工—创新”进阶模块化课程体系。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以闽菜制作传统工艺结合节气文化,开发了闽菜之二十四节气菜谱在线开放课程。扬州市职业大学充分挖掘“北斗精神”思政元素,将专业办学史中积淀的价值追求融入课程,建设了一大批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等。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以柯柯牙精神为基点,挖掘蕴含的主人翁精神、奋斗精神、生态文明精神和创造精神内涵元素,开设1个专题思政课、8大专业群思政课程、X门文化素养拓展课,形成融入地域特色文化的“1+8+X”课程体系。赤峰建筑工程学校打造了语文生态课、经典诵读课、读书指导课、名著导读课、好书分享课、读书实践课6种语文活动课程类型。

(四)强化校园文化平台建设

平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量。通过建设展陈馆、设立基地、成立产业学院、建立工作室、引入非遗传承项目等,发挥不同种类平台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资源汇聚效应。例如,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红色“行”为主线,打造党史馆、校史馆、长征精神传承馆、浙江交通馆、刘渊纪念馆、党建引领馆六大主题鲜明、多点支撑、互为补充的展陈馆。苏州市职业大学打造了“吴文化园”,成立苏州市数字非遗文化产业学院,建设“苏精作”非遗基地,构建数字化的教学体验场景、文化资源、文创项目等数字化智能平台,实现吴文化育人载体的创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国内首个园林式礼射场,以及兼具藏品展示、人文传习、教学实践与数字体验的国内第一个礼射文化展览馆。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建设了中华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福州市美育(脱胎漆器)示范基地、职业技能大师林晓东工作室等,引进建设了寿山石雕技艺、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软木画技艺3个国家非遗项目等。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设了红岩文化室,设立了红岩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专项,为红岩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五)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同台技能比武、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强化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射艺国际研讨会、全国射艺社团大会、全国高校射艺集训、区域联赛及校内赛、社会展演等活动,直接带动习射学生1600余人,累计辐射受众4万余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层面常态化开展“书香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院级层面推行“魅力园林”“生动矩阵”等“一系一品”精品文化活动,班级着重推行文化展示和评比,最终形成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层活动体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连续21届举办科技劳动文化艺术节,把感恩教育融入朗诵、演讲、读书、礼仪、绘画、摄影、文艺演出、技能大赛、创业论坛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每年组织“非遗文化进校园”、匠心匠艺大讲堂、传统技艺展演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传统文化“融铸”学生精神世界。

(六)推进校园文化融入社会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实现与区域社会的对接与融合,是培养适合区域文化,融入区域社会,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例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指导企业进行龙舟队建设,协助常州市组建常州市职工龙舟运动队,前往常州市小学开展龙舟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辐射效应。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将林巧稚医德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三下乡”、义诊、志愿服务活动等,宽领域培育师生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开辟校外红岩精神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通过建立“红色文化社团”“小马志愿服务队”“小红星志愿服务队”以及开展“三下乡·红色记忆寻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弘扬红岩文化。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四进四送”工程,学生作为志愿者,进街道、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送政策、送文化、送知识、送技能,在田间地头听“土专家”“田秀才”讲农业文化,在真实的农业环境中浸润于脑、内化于心。

二、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特点

(一)注重方向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传播路径、影响机制等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保持一致,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皆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正确方向、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发展的首要建设任务。例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强化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与监督作用,把校园文化建设列为党建工作重要指标,列入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党建与思政工作责任清单、廉政建设责任清单,作为学校党委会会议、各二级学院党总支部会议重要议题。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将红岩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党、团支部等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批先进党组织、培育一批先进团支部,让红岩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追求进步、提升品德的不竭精神力量。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综合性党建思政教育阵地“初心馆”和校园核心文化区“明德园”,搭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设立了校外红色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起课上课下、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立体式、全方位思政教育新矩阵。

(二)注重特色性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考虑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学校环境等,凸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风格。纵观30所“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无一不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社会环境、地理环境资源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地方文化,从而爱上当地文化。例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徐州有着深厚的射艺传统与弓箭习俗,学校便将传统射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形成具有“礼射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梳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案例,将柯柯牙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课程+工作室+基地+文艺精品”四位一体的“1132校园红色生态教育圈”。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地处闽南,充分挖掘闽南医学之星、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万婴之母林巧稚的典型事迹,以林巧稚“尊重生命、厚德仁爱”“无私奉献、服务健康”“慎始敬终、省身自悟”“醉心科学、追求真理”四大精神内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了林巧稚医德文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