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职业本科 教育发展现状、困境与策略
作者: 陈小娟
摘 要 对全国32所职业本科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全景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存在五大困境:办学规模偏小、布局结构不优、办学条件不足、师资队伍不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薄弱。为更好地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统筹规划,扩大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规模;要优化布局结构,促进职业本科教育协调发展;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职业本科教育基础能力;要打造高层次双师队伍,强化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要提升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创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学规模;专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36-0055-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保障,还是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本科教育成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全国32所职业本科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全景式统计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规模、结构调整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目标要求。
一、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一)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背景
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及“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19年6月,教育部批准了首批15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从而使职业本科教育向前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为职业本科学校的设置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职业本科教育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至此,职业本科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实践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现状
1.学校构成情况
截至2022年3月,全国共设有职业本科学校32所。从职业本科学校的办学性质来看,公办院校10所,占比31.25%;民办院校22所,占比68.75%。
从区域分布来看,职业本科学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53.1%,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21.9%和25%①。从省域(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情况看,职业本科学校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江西的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数量最多,均为3所;广东、浙江、广西、陕西、山西、甘肃的数量次之,均为2所;福建、河南、海南、重庆、四川、辽宁、新疆、上海、江苏、湖南、贵州分别有1所。
从办学路径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高职院校直接升格、独立学院单独转设、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从专科高职院校直接升格的有22所(民办专科直接升格21所、公办专科直接升格1所),占68.75%;由独立学院单独转设的有1所,占3.13%;由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的有9所,占28.13%,见表1。
如图1所示,从学校类型来看,最多的是理工类院校,有17所,占53.13%;其次是综合类院校,有8所,占25%;再次是艺术类、医药类院校,均有2所,分别占6.25%;最后是农林类、财经类、语言类院校,均为1所,分别占3.13%。
2.办学规模情况
自2019年以来,我国职业本科学校数量逐年增加。从2019年的15所,增至2020年的21所,再到2021年的32所。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2021年职业本科学校招生4.14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2.93万人,这表明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办学规模,见表2。
数据来源:根据2019-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统计得出。注:2019年、2020年全国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在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中未单独列出。
3.专业结构分布情况
通过梳理全国32所职业本科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发现职业本科专业设置覆盖面广,专业种类较为齐全。从专业大类分布情况来看,职业本科专业设置覆盖了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等19个专业大类,专业大类覆盖率达到100%,职业本科专业布点数达602个,平均每所职业本科学校设置职业本科专业约18个。从职业本科专业设置的数量来看,最多的是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设有职业本科专业39个;最少的是辽宁理工职业大学,设有职业本科专业6个。从各专业大类专业布点数的占比来看,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大多集中在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土木建筑5个专业大类,专业布点数达416个,占专业布点总数的69.1%。由此可见,职业本科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了以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土木建筑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布局,见表3。
二、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虽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一)办学规模未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为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整体办学规模相对偏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不足,无法满足产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截至2021年底,在全国1518所高职(本专科)院校中,职业本科院校仅有32所,占2.11%;职业本科院校招生人数占职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0.74%,职业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也仅占职业本专科院校在校生总数的0.81%。在当前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增加高质量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供给。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教育招生规模556.72万人,其中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规模4.14万人,招生规模的占比仅为0.74%。如果按照到2025年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占比不少于10%的目标测算,职业本科招生规模还需扩大到目前的13.51倍。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整体办学规模亟待提升。
(二)布局结构难以满足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需要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布局结构还不能满足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需要。第一,办学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全国32所职业本科学校中,公办院校仅占10所。在这10所学校中,除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由原来的公办高职直接升本以外,其余9所均由独立学院与高职专科院校合并转设而来。有研究指出,在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公办高职院校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第二,区域布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同步谋划。以广东省为例,202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65%。在全省16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有95所,占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59.38%[2]。然而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仅有2所,比江西、山东、河北分别少了1所,且均为民办院校。这与广东产业发达的经济强省地位极不相称,迫切需要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第三,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从表3数据可见,目前32所职业本科学校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4~5个专业大类上,其中在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土木建筑5个专业大类的布点数达到了全部专业布点总数的69.1%,专业扎堆现象较为明显。此外,职业本科学校对接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设置总体偏少,例如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储能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等专业鲜有学校开设。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人才需求,职业本科学校未来可以开展试点的专业类和专业发展空间还很大。
(三)办学条件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需要强有力的办学条件作为支撑。目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来自民办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这两类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特别是在校舍、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看,在可获得数据的27所职业本科学校中,有12所院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未达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要求,占44.44%,见表4。从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看,超过四成的职业本科院校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小于0.5个。在经费保障方面,部分职业本科学校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现象依然严峻,造成基本办学条件紧张,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如南昌职业大学在《南昌职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中提到,学校专业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基础薄弱、投入有限,实验室条件建设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总体来看,目前职业本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些试点院校的办学条件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其无法高质量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
全国32所职业本科教育试点院校的相关数据显示,师资力量总体较为薄弱。第一,在规模上,教师数量总体不足。从职业本科学校的生师比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明确要求,生师比应低于18∶1。然而,不少职业本科学校生师比偏高,专任教师的数量增长速度远落后于学生的数量增长速度,生师比值大于18∶1。第二,在师资队伍结构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兼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职业本科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相应地要求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践。然而,不少职业本科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要求的50%还有一定差距。此外,从职称结构来看,也存在明显的高素质教师匮乏问题,见表5。第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短缺,教师的行业影响力较弱。从近年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看,许多职业本科学校都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群)领军人才和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带头人,拔尖人才数量少,尤其缺乏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在质量上远不能满足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五)技术研发与服务难以引领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整理各职业本科学校2022年度质量报告统计数据发现: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项的职业本科学校仅有5所,近4成的职业本科院校发明专利授权量为0;拥有专利成果转化的职业本科学校仅有9所,其中,专利成果转化数量超过10项的仅有4所,超6成的职业本科学校无专利成果转化;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过100万元的仅有14所,约两成的职业本科学校无横向技术服务;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100万元的职业本科学校仅有7所,近7成的职业本科学校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为0;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超过100万元的职业本科学校仅有10所,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1所;技术交易到款额超过100万元的职业本科学校仅有6所,占23.8%,超6成的职业本科学校技术交易到款额为0元。根据以上分析可见,目前职业本科学校在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方面尚未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整体存在发展短板和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水平、高价值的科研专利缺乏;专利授权率和转化率不高;技术交易到款额很小;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不大;纵向科研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偏弱,不仅会导致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意愿不强,校企合作整体层次不高,而且还会制约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