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层次现代学徒制发展探析

作者: 马良军 刘淑静 段晗晗 刘雅丽 张颖

国际高层次现代学徒制发展探析0

摘 要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于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至关重要。英德美等国家高层次现代学徒制在法律法规保障、协作治理机制、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权责分明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系统规范的学徒制标准体系、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层次现代学徒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1-0066-08

随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作出“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从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凸显类型特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教育部先后遴选三批558家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已完成验收,为我国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积累了实践经验。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已进行了高层次现代学徒制的探索,目前较为典型的是:高等性与职业性深度融合的英国学位学徒制、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德国“双元制”大学、扩展关键领域(STEM)的美国注册学徒制。分析英国、德国、美国的经验,剖析其主要特征,对我国将现代学徒制扩展至本科及更高层次职业教育具有一定启示。

一、国际高层次现代学徒制发展模式

(一)高等性与职业性深度融合的英国学位学徒制

英国实施学徒制的历史悠久,1993年从传统学徒制转为现代学徒制,2006年高等学徒制被英国纳入现代学徒制体系。鉴于产业结构升级及脱欧影响,英国面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2015年,英国推出学位学徒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自动化工程、银行和建筑4个领域[1];2017年,正式将学位学徒制纳入学徒制体系。目前英国已形成了层级分明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分别对应国家资格2~7级,中级学徒制对应2级,高级学徒制对应3级,高等学徒制对应4~7级。其中,学位学徒制对应的是6级和7级,指的是学士和硕士两个层次[2]。

英国学位学徒制是由雇主主导的(employer-led),雇主与大学、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将有偿工作与兼职学习相结合,学生无需支付学费就可以拿到学位[3]。英国学位学徒制体现了高等精英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大学协会和教育集团广泛参与的特点,参与学位学徒制大学规模由2017年的60余所增加至2019年的100余所,包括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以及以罗素为代表的教育集团等。大学高质量参与学位学徒制实施,针对岗位任职要求创新性地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实施和非学徒制学生一样的严格考核,采用线上课程学习和工作本位实践等多种灵活方式开展全日制学位学徒学历教育。英国学位学徒制参与企业也较为广泛,涉及30多个行业领域的国企、跨国企业及中小企业等,包含劳斯莱斯、葛兰素史克等知名企业[4]。其中大学等教育机构负责学徒基本理论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企业主要负责学徒岗位技能的培训。学徒期间,20%的时间必须在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80%的时间在公司培训,每周至少保持30小时工作时长。培训可以每周、每月交替进行,或者安排在单独的一个时间段进行。学徒期需3到6年完成[5]。学徒通过第三方评估后,可以获得与全日制毕业生相同价值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学位学徒制促进了英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等值融通。自推出以来,数量迅速增长,根据英国2021年3月学徒制数据报告,尽管2019-2020学年学徒制总人数下降,但学位学徒制人数占比持续提升[6],见图1、图2。学徒制参与人数中,女性一直处于较高比例,学位学徒制吸纳了更多女性进入(STEM)职业领域。学位学徒制促使更多的学徒获得了工作、加薪和升职机会,为弱势背景学生和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高等教育资格提供了重要途径,有利于打破阶层壁垒,促进社会公平。

(二)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德国“双元制大学”

德国现代学徒制模式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其高层次现代学徒制主要表现为“双元制大学”(Duale Hochschule)。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缓解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德国的新型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双元制”大学应运而生,实现了“双元制”向高等教育领域的迁移。2009年,戴姆勒—奔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以斯图加特行政与经济学院为代表的高校联合成立了巴登符腾堡州立职业学院(Duale Hochschule Baden-Württemberg,简称 DHBW),这是德国第一所“双元制”大学,也是德国“双元制”大学建立与运行的典型范例,共设有9个校区和3个分校,与西门子、奔驰等10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即“双元制伙伴”关系[7]。目前“双元制”大学模式广受认可,已有60多所类似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学院、职业学院和少量综合性大学等。

德国“双元制大学”以注重实践为核心特征。在“双元制大学”模式下,政府和企业共同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政策、经费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兼具学徒身份。学徒制实施过程为:企业发布岗位——进行面试录取——与学徒签订国家统一的合约。学生需要向企业提出申请,企业认为能满足其岗位期待才会获得批准;学徒录取后,在企业进行技能学习与实践训练,在学校进行支撑职业技能的基础理论学习,两者相互衔接、交替进行,每周在企业和学校培训学习时间分别为60%和40%;学徒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习得工作需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徒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国际认可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证书以及相应资格证书。德国联邦教育研究所每年的《职业教育培训报告》显示:参与高层次学徒培养的企业、学校和学徒人数近年来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8]。根据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DAAD)资料分析,“双元制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80%以上学业结束后会选择到签约企业工作,就业稳定性高[9]。德国“双元制大学”模式的实施,为政府、企业和学徒都带来了巨大效益,使其面临的结构性失业得到缓解,助推了德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扩展关键领域(STEM)的美国注册学徒制

美国1937年颁布了《国家学徒制法案》(National Apprenticeship Act)。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学徒制进入改革发展阶段。面对产业转型、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以及智能化、数字化先进制造业转变,2014年建立了“注册学徒制与院校联盟”(the Registered Apprenticeship College Consortium,RACC),强化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拓宽学徒升学渠道;2017年提出“扩张学徒制”计划,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及行业急需的学徒;2019年美国劳工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DOL)推出“行业认可学徒计划”,提出行业认可的学徒制6个方面核心要素;2021年美国最新修订的《国家学徒制法案》中提出:5年内投资35亿美元用于扩大注册学徒制、青年学徒制等,打造企业与社区学院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联合体[10]。

美国注册学徒制结合了企业岗位在职培训与社区学院的理论教学,让学徒学习高技能职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雇主或行业工会以及学校等教育机构均可以通过注册项目形式发起注册学徒计划,通常是联合发起,经州立学徒制机构(State Apprenticeship Agencies,SAAs)或劳工部(DOL)学徒制管理部门(Federal Office of Apprenticeship,OA)注册备案,雇主与学徒签署学徒制协议,雇主、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及教育机构对学徒进行联合培养。通过“注册学徒制与院校联盟(RACC)”以及“扩大学徒制计划(ECCA)”,学徒还可向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提出申请攻读副学士及学士学位,达到相应学分要求以及获得副学士学位后,就可以选择申请进入应用型大学或学术型大学继续学习,从而继续获得更高层次学位[11]。美国重点发展关键领域高质量学徒制项目,将学徒制从传统领域扩展到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技术制造及医疗保健等新的行业和部门。2021年,美国众议院通过《2021年全国学徒制法案》(National Apprenticeship Act of 2021),拟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创建和扩大注册学徒制、青年学徒制和学徒前计划,创造近 100 万个新的学徒岗位[12]。美国高层次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参与方为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对考核合格的学徒授予副学士/学士学位。2020年,美国在硕士学位学徒制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阿拉巴马农工大学(HBCU)开展第一个硕士学位注册学徒制,领域为社会工作。学生完成学徒计划后,可获得阿拉巴马州心理健康部颁发的目标案例管理(TCM)证书、该州委员会执照、社会工作硕士学位[13]。2018-2020年,美国学徒制参与人数每年新增超过22万,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学徒人数下降了12%,但仍是注册学徒制有史以来人数第3高[14],见图3。

二、国际高层次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

(一)高层次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法规健全

英德美等国家高层次现代学徒制发展模式虽不尽相同,但其核心特征均表现为“制度性”,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教育、社会、民生、经济不同生态相互结合,而且不同的法律法规实现了互补性,通过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引领共同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15]。如英德美三国针对现代学徒制均出台系列法律法规,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界定,同时也对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明确,如政校企职责、协议签订、学徒标准、经费分担等。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对高层次现代学徒制的宏观统筹和经费支持,深入推进行业或雇主与学校协同育人,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制保障。

英国自1993年推出现代学徒制以来,陆续出台10余项与现代学徒制相关的法律,使其逐步完善和规范。2009年英国颁布《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对现代学徒制的职责、机构、评估、质量保障、学徒标准等作了法律上的界定,成为学徒制有法可依的根本遵循[16];2016年出台的《公司法案》(EA)中提出了学徒制专项内容,包含学徒制机构、征税、资金等[17];针对学位学徒制,2019年出台了《高等及学位学徒制指南》等系列文件,保障学徒制的有效实施。英国以法律手段推广高层次现代学徒制,打破传统精英教育的主导地位,提升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

德国通过一系列教育立法,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持。1969年出台的首部职业教育统一法律《联邦职业教育法》,对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培训的基本政策、学徒与雇主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1981年出台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对《职业教育法》与《职业教育促进法》进行了整合,明确了现代学徒制的职业范围和职业能力;2004年出台《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建立了职业教育及现代学徒培养的法律保障,明确了企业在学徒培养上的责任,规定了学徒培养相关内容以及其他多项配套法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