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会计专业“一链五维”育人模式探究

作者: 李琼 闫佳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需求演化而来的新型教育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学徒制的弊端,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针对现代学徒制推行中存在的“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脱节”“会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缺失”等问题,S校引入会计技能协会这一媒介,构建了“一链五维”育人模式,体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创新了会计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衔接的课程体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会计专业;“一链五维”育人模式;会计技能协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2-0018-04

现代学徒制以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为核心,通过联合招生和培养等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有力促进了技能学习与劳动就业的结合[1]。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联系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与职业教育发展特征而形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特征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协同育人[2]。自教育部于2015年7月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如以“双元育人、双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为内涵的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3]。

一、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职业院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但在现实推行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关乎现代学徒制能否发挥预期中的作用,以会计专业为例,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脱节

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脱节。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会计岗位往往涉及复杂的数据,甚至与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相关,出于商业保密考虑,师傅很难真正将这些交给学生[4],只会交给学生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导致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流于表面,学生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核心技能,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有效锻炼。

(二)会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

会计是顺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提出高端性、复合型需求,但在现代学徒制开展中,学校大多与中小型企业合作,这些企业规模小、质量不高、动力不足,很难花精力投入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来,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很难与会计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需求相匹配。

(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缺失

会计是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行业,在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存在企业师资教学经验不足、创新型教材较少、教法陈旧、考核单一等问题[5],学生依然停留在被动学习的阶段,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不根据现实具体情况作出有效应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很难实现。基于此,S校在会计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构建了“一链五维”育人模式。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会计专业“一链五维”育人模式构建

“一链五维”育人模式是指以会计技能协会建设为纽带和切入点,从课程教育、岗位实践、技能比赛、证书学习、创新创业五个维度构建会计工匠型人才标准化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协会为媒,实现专技学习无缝衔接

“协会为媒,实现专技学习无缝衔接”是“一链五维”育人模式构建的前提条件,以会计技能协会为媒介是该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主要做法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在会计技能协会开展岗位实践,充分发挥会计技能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学生课程学习与技能提升的无缝对接,形成成熟的模式以后进行大范围推广实践。在深度上,前期、中期、后期分别通过“代理记账工作室”“财税服务暑期培训(校内创业)”“财税共享服务中心(校外创业)”层层深入开展岗位实践;在广度上,前期、中期、后期分别通过“会计技能协会”“全专业”“院内四个专业”“校外兄弟院校”逐级扩大覆盖面和影响面。

(二)以岗定学,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相结合

“以岗定学,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相结合”是“一链五维”育人模式构建的主要目的。以岗定学,就是以产业发展新业态、新岗位确定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前期以培养核算型人才为主,中后期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双导师培养、双环境交替,在学习内容中植入大数据、财务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前沿知识,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以财务共享模式在会计技能协会和现代学徒制班进行试点,试点成熟后,在专业中进行推广。

(三)赛训结合,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赛训结合,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是“一链五维”育人模式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赛训结合则是指自发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及创业大赛,辅之以必要的1+X证书训练,通过赛训结合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则是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战训练,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而且不断增强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敢闯、敢创、敢干的精神,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之间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四)课证融通,校企联合共建课程体系

“课证融通,校企联合共建课程体系”是“一链五维”育人模式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课证融通是院校课程与企业课程同步的必要条件。课证融通指的是专业与企业共建课证融通体系,校企联合开发1+X证书教材、联合申报1+X证书,促进资格证书和专业课程实现学分互换。通过会计技能协会组织课后线上线下训练学习,并按学生需求分阶段组织开展初级会计师、1+X证书、CMA和CPA培训,实现随时随地可学。

(五)创新创业,将己所学运用于实践中

“创新创业,将己所学运用于实践中”是“一链五维”育人模式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在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与技能水平之后所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学生如何创新创业,又如何将己所学运用于实践中,会计技能协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会计技能协会组建创业团队,在校内为创业园中的创业者提供财税服务,在校外为当地创新产业示范园企业提供财税咨询服务。学生围绕财税咨询服务申报创业项目、开办创业公司,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

三、“一链五维”育人模式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缺失”“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等问题,S校“一链五维”育人模式提供了解决方法和策略。

(一)“五维”协同发力,多维度打造会计工匠

针对“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综合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将岗位工作技能要求进行分类、分层,并对应分解到课程教育、岗位实践、技能比赛、证书学习、创新创业五个维度上。S校通过课程教育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岗位实践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体现职业教育鲜明特色;通过技能比赛和证书学习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有机衔接;通过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以会计技能协会为润滑剂,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和自身特点,将学习任务与工作目标相匹配,依托岗位弥合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综合能力提升之间的鸿沟,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能力提升。

(二)夯实社团组织功能,激活学生内在兴趣点

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缺失”的问题,可以通过夯实学生社团组织功能、激活学生内在兴趣点进行有效化解。夯实学生社团组织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导,通过会计技能协会组织开展初级会计师职称训练,CMA、CPA等证书培训,技能大赛训练,1+X证书岗位训练,财务咨询及创业活动等。在完成“主营业务”之外,会计技能协会不断拓展“非主营业务”,联合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诚信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组织义工承担学院承办的省会计技能大赛组织活动。在功能上,通过“越界”和“跨界”,会计技能协会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社团组织,不仅更具生命力,也让学生在课堂外找到了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的有机结合,为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扎实基础。

(三)瞄准产教融合,联合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平台

针对“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可以通过瞄准产教融合,联合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平台来解决。在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和会计技能协会良性运转基础上,专业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和申报X证书,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课程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里,将企业师资嵌入到专业教学团队中,将企业文化植入到专业文化中。实行校企师资联合指导创业团队,从最初的共建代理记账工作室到如今的财税大数据服务中心,持续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技术植入到课程体系中,联合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通过会计技能协会这个桥梁,课程教育、岗位实践、技能比赛、证书学习、创新创业五个维度巧妙发力,为区域产业发展精准培育高水平会计工匠人才。

四、“一链五维”育人模式的创新

基于现代学徒制探索构建的“一链五维”育人模式,体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创新了会计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衔接的课程体系。

(一)体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会计技能协会本意即以工匠精神为灵魂提升技能水平,“一链五维”育人模式进一步延伸和丰富了会计技能协会的功能和职能。看似不重要的会计技能协会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穿针引线作用,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培养;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技能比赛训练和证书培训学习,将务实敬业、细致严谨、终身学习的会计工匠精神植入学生内心深处。

(二)构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

通过会计技能协会构建的“一链五维”育人模式,将课程教育、岗位实践、技能比赛、证书学习、创新创业有机融合,从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培养等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尊重个性为原则,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人发展需求,在会计技能协会里自由组队,在教师指导下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了“一人一课表”,最大限度将学习和兴趣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构建了会计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衔接的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制定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学习方式、校企导师、学习场所三融合,即技能学习和理论学习相融合、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同时,以会计技能协会为平台打造现代学徒制工匠工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财税大数据服务中心,由企业携真实业务入校开展实践课程授课。在提供真实岗位实践平台之外,校企双导师队伍联合指导学生创业,注册创业公司,开展财税咨询服务,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得以迅速成长。

参 考 文 献

[1]刘畅.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6):42-47.

[2]金文静,刘元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218-21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