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职多样化发展先要做好学业水平考试与职教高考“接轨”

作者: 徐春妹

实现中职多样化发展先要做好学业水平考试与职教高考“接轨”0

摘 要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需要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关键在于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考核机制建设。在这一发展导向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业水平考试与职教高考的“技能考试”将逐步接轨(又称“两考接轨”)。江苏省结合实际出台政策,开展“技能学考”探索。其功能定位于评价、检测与选拔;注重统筹设计,分专业、分批推进;强调基于需求、因材施考。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2021年江苏省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学考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存在考试机构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科目设置不匹配、考试标准层次不清、标准化考点供给不足、考评程序不科学、技能教学趋向功利等问题,需要优化考试组织机构,设置精准匹配的考试科目,建立紧密衔接的考试标准,建设供需适配的标准化考点,开展学业质量监测、纠正认识偏差,以此促进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与职教高考无缝“接轨”。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职教高考;接轨;技能学考;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8-0015-06

一、缘起: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与职教高考“逐步接轨”

2022年2月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引导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其后,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三场2022年“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及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总体思路时强调,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需要打通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关键在于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考核机制建设。江苏省结合区域实际,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的技能考试(简称技能学考)与职教高考的技能考试(简称技能高考)“接轨”试点改革。其主要观点是:按专业类实施“通用专业技能”省级统考,学业水平考试技能成绩同时作为学生对口升学考试技能成绩,逐步实现“中职学考”与“职教高考”接轨[1]。中职技能学考的成绩成为职教高考录取的重要组成,迅速引起了考生、家长、院校以及社会媒体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本文以“2021年江苏省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类技能学考”为切入点,梳理“两考接轨”政策导向,通过调查技能学考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倾听学生、教师、考评员等技能学考参与者的心声,观测技能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系统探讨“两考接轨”实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尝试为中职技能学考与职教高考的“平稳接轨”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

二、技能学考与技能高考的关系辨析

厘清技能学考与技能高考(对口单招技能考试)各自的内涵与彼此的差异,是“两考接轨”具体实施、平稳过渡的前提。

(一)二者的内涵

技能学考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学生三年级技能课程学习结束时举行,以专业“通用技能课程”为考核内容,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职教高考是一种职业教育升学制度,本文所指的职教高考特指职教体系内部升学制度,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考试招生办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2],不包括体系外的其他类型外部招生。技能高考(对口单招技能考试)是职教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考核依据,重在测试考生是否具备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学习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二者的差异

从性质上讲,技能学考是基础性的,具有标准参照性特征,是一种终结性考试;技能高考是发展性的,具有常模参照性特征,依据常模量区分考生水平,为高职院校招考优秀生源。

从测量的素质讲,技能学考测试注重基础性、通用性,以专业基本技能及职业素养测试为主;技能高考则更加注重职业技能应用性、综合性,侧重考查构成岗位职业能力的技能核心素养。

从考试功能上讲,技能学考衡量学生达到省规定专业基本技能学习要求的程度,检测中职阶段专业技能学业目标是否达成,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监测省内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技能教学水平的差异;技能高考是比较考生技能考试的成绩,选出最适合的考生升学对口高等职业学校,考核目的是确定考生是否符合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的条件。

三、“两考接轨”制度下技能学考的政策导向

(一)评价、检测与选拔:技能学考的功能定位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苏招委[2019]3号)聚焦江苏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明确了“两考接轨”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为两考平稳衔接提供了重要遵循,见图1。“两考接轨”即中职技能学考和职教高考相衔接的机制,是当下江苏职教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职教高考评价制度改革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新举措、新探索、新实践。

将技能学考结果作为职教高考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两类考试接轨后紧密衔接、互相促进,有利于技能学考的健康良性发展。改革后的技能学考具有三重功能:一是评价中职学生技能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和技能学业水平的达成度;二是检测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教学质量,促进中职技能教学水平提升,推动中职综合评价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三是与职教高考适度接轨、纳入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选拔体系,既凸显技能学考可信、可用,又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选拔优秀生源。

(二)统筹设计,分专业、分批推进

“两考接轨”是将技能学考作为职教高考的有机组成部分,职教高考的专业技能成绩逐步采用中职技能学考成绩。“两考接轨”机制并不是简单两个考试的连接、结合,其运行、实施及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和渐进的过程。因此,“两考接轨”具体实施不是一个步调“齐步走”,而是统筹设计,坚持有规则、有秩序衔接,分专业、分步推进。2021年,江苏先行先试的是中药类和制药类两个专业,其专业技能与2022年职教高考“药品”科目组的专业技能考试衔接。自2022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将根据实际情况分专业、分批推进中职学考与对口招生专业基本技能考试的衔接,逐步到位,平稳过渡。

(三)基于需求,因材施考,设置“A+B”分级考试

“两考接轨”制度改革从省级层面统筹中职学考与职教高考两类考试,不仅是考试内容、考试组织的优化,考试性质、考试功能的重新定位,更是促进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衔接的重要方式。

为了实现两考的平稳衔接,江苏省教育厅对技能考试的组织实施提出了“面向需求,因材施考,分类实施,分级(A+B)考试”的新要求,其实质是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尊重中职生的选择,基于学生的需求,设置“A+B”分级、先合格后选拔的梯度考试,搭建毕业(就业、注册入学)、升学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立交桥”。

“两考接轨”后的技能学考分A+B两场进行,考试分值总计300分,A场100分,B场200分。不参加职教高考的考生只需要参加A场,参加职教高考的考生只有通过A场合格门槛才有资格进入B场。

A场属于合格性考试,具有标准参照特征,弱化区分、强调标准,成绩评定为“合格”或“不合格”;B场属于选拔性考试,具有常模参照特征,强调区分与选拔,成绩当年有效,以分数呈现,计入职教高考总成绩。因此,接轨制度下的技能学考在性质上是“标准参照特征(A场)+常模参照特征(B场)”相结合的考试。

四、中职技能学考实施的若干问题

通过目的性抽样方法,本研究选取参与“2021年江苏省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学考”的学生、授课教师以及考评员共28人作为访谈对象(文中以访谈人员姓名拼音的首字母简化,如李** 即考评员L)。结合研究目的,设计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组织、应考方式、考试内容、考试标准、考评员遴选、标准化考点供给等。访谈过程作现场笔录,访谈结束后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类,发现技能学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考试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低、考试科目设置不匹配等问题,亟需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谁组织——权限下放,考试组织的专业化程度降低

2021年江苏省中职技能学考在基本保持考试方案总体框架的前提下,因时而变,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适时调整组织方式,严控技能考试过程中师生校际间大规模流动。按照省级统筹、市级组织、学校实施的原则,组织学生在各校进行技能考试。除了试点的“药品”科目组考生外,其他专业的技能学考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委员会配合,依据该专业技能学考指导性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考试,包括宣传、考试编排、巡考人员及考评员选派、试考、正式考试等。

据调查,部分市“学考办”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直接将考试组织、考评员选派等权限下放给市教科研中心组,虽然减轻了组考压力,但由于各市教科研中心组成员组织考试的经验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规范性难把控,容易引发技能学考组织程序不严谨、考评员选派随意、考点运行管理不畅等问题,导致技能学考的科学性、规范性,成绩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特别是两考衔接后,技能学考要组织A、B两场考试,相当于每年增加一次省级统考,考试的组织、实施、运作、监管难度均会大大增加。

(二)考什么——通用技能课程缺位,考试科目设置不匹配

考核科目与内容设置是技能学考的核心内容,技能学考是基于“标准”的考试,应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技能教学标准相一致。现阶段,技能学考与对口单招技能考试的考核科目都是选取各专业大类、方向的通用技能课程为考核内容,但事实上,部分专业人培方案中通用技能课程缺位,与考试科目设置不匹配。

以2021年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学考为例,江苏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大类有电子与电力电气两个方向19个专业,其中电子方向由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等12个专业组成,电力电气方向由电气运行与控制等7个专业组成,见表1。调查中,考评员X说,实操考试中个别电子方向的考生连电子产品装配的基本工具电铬铁都不会使用,只在考场呆坐了30分钟便离开。究其原因,学生所学的通信运营服务专业根本没有开设过“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

据调查,各学校开设通用技能课程差异性较大,有的学校是按江苏省修订的方案执行,也有学校按本校的课程设置执行,课程体系构建得不完整,导致与考试科目设置不匹配,这些给接轨后的技能学考考什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怎么考——考纲重叠,缺少“衔接一体化”的技能考试标准

技能考试标准是技能学考命题的实践指南,是技能学考实施的重要环节。“两考接轨”在制度层面是按两类考试一体化做法设计的,因此具体实施层面也应该依据“接轨”的文件精神合并修订考试标准。以电子电工类专业为例,技能学考和对口单招技能考试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考试标准独立。技能学考命题采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电子类技能考试大纲(试行)》(2018版),对口单招技能考试命题采用《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电子电工类专业技能考试标准》(2018版)。

比较两份考纲:内容高度一致,目标和难度有较多重叠,看不出明显的差异性、区分度,缺少“合格”与“选拔”两类技能考试特征的层次关系,无法满足新技能学考的衔接性、梯度性要求。因此,“两考接轨”的技能考试标准亟待进行衔接一体化修订。

(四)在哪考——供给不足,标准化考点亟待建设

由于技能考核具有现场性、瞬时性、动态性等特征,考点建设的“标准化”程度是“技能学考”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可靠保障。

2018年,江苏启动首批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点标准化建设,截至2021年,共建成省级电子电工类专业电子方向技能标准化考点27个。《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原则上学生“不跨校”考试[3]。因此,对标准化考点、考场、工位数、专业设备的需求大幅增加,现有的省级标准化考点难以满足技能学考的需求。

以连云港考区为例,电子方向考生248人,下设5个考点,具有省技能标准化考点资质的只有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其他4个考点均是依托校内电子实训室开展技能学考,见表2。可见,全市70.97%的考生是在未达到专业化要求的“非标准化”考点考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学考的质量和效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