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红色教育 培养守正少年

作者: 王孝兰

摘要:哈尔滨市何延川红军小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独有的校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凝练守正思想,注重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教育。学校从思想入手,用文化引领,以课程落脚,融活动一体,扎实构建红色教育办学体系,在品质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上不断探索,稳健前行。

关键词:红色教育;守正思想;办学特色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对教育工作提出并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对切实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10月,国家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法律赋予教育工作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任务。

哈尔滨市何延川红军小学始建于1905年,前身是哈尔滨市阿城区解放小学。这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民族英雄何延川的母校。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红色校史资源,以守正思想为主线,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确定了“弘扬延川精神,传承百年文化,培养黑土红娃”的办学方向,扎实创建红色教育办学特色,用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精神育人,凝练守正思想

(一)文化核心彰显思想内涵

何延川红军小学依托百年校史和红色资源,以落实立德树人、赓续红色基因为出发点,对学校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经过反复锤炼斟酌,将文化核心定为“守正”二字,意为坚守质朴纯粹,恪守人间正道,代表着正义精神和堂堂正正的人格力量。以守正为核心表达,凝练了守正弘气、守正毓德、守正唯真、守正笃行和守正出新五个文化主题,不断深化守正教育思想,构建学校独有的文化体系。

(二)办学理念引领前进方向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生命,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何延川红军小学依据守正文化核心,确定了“砺守正品质,育红色少年”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全新的发展定位:努力把学校办成有品质、有特色、有灵魂的红色教育品牌学校;确定了全新的育人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接班人。

(三)三风一训承载精神气质

学校以守正为思想遵循,凝练出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三风一训。“树正形象,传正能量”的校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孩子置身教育正中央”的教风坚守儿童立场,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秉正养习,日积小成”的学风鼓励学生秉持正确的态度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点一点地积累进步,做小事,成大器;“守朴求真,正道直行”的校训教育学生要坚守质朴纯粹,回归自然本真,在正确、正义、正直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学校的发展愿景是“让世界看见你的光”,意为学生有光芒,教师有光彩,学校有光荣,鼓励学生自信学习,从容生活,阳光成长。

一所学校最好的生命状态,就是文化有脉,教育有魂。守正思想是何延川红军小学文化的“脉”,红色精神是这所学校教育的“魂”。把好脉,锚定前进方向;铸好魂,实现精神引领。这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实行动。

二、环境育人,写好红色文章

(一)正气大厅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学校注重建设红色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校新建的“正气大厅”由独具特色的四面墙组成,书卷形象墙展示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时刻提醒师生身体力行;国旗翻转墙由一块块翻转板组成,翻板背后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大事记,国旗墙的每一次翻转,都是党史教育学习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圈梁浮雕墙用不同字体的“正”字呈现着守正文化主题;红小文化墙介绍全国红军小学的发展历史,展示全国各地红军小学的分布地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红色长廊深化政治启蒙

正气大厅的两侧是学校的红色长廊,分为信仰、精神、忠诚、光荣、初心和希望6个篇章,全面展示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百年精神谱系、革命英雄故事、先锋模范人物事迹和新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红色教育。

(三)特色展馆韬养家国情怀

学校新建了3个特色展馆,分别是何延川纪念馆、校史馆和红色家风馆。何延川纪念馆里,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连环画以儿童视角呈现了杰出校友何延川的成长经历和革命功绩,引导学生坚定爱国理想,争做延川式的好少年。纪念馆讲解员均由学生担任,目前学校已建立了由50余人组成的小讲解员团队。何延川纪念馆还承载着宣传推广家乡红色文化的使命,自2023年3月纪念馆揭牌以来,共接待各级党员干部、师生家长5000余人次,参观160余场,学校被阿城区委授予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奖。

校史馆里展示着激荡厚重的百年校史,激励学生知校爱校荣校;红色家风馆呈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的教育熏陶。打造红色育人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习场所,更成为精神港湾和文化高地,校园里处处铺满红色土壤,一粒粒红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三、文化育人,推出形象标识

(一)设计校园吉祥物

校园吉祥物是学校托物言志的文化形象,代表着学校的精神内核和价值主张。何延川红军小学面向全校师生、家长发布征集令,征集富有活力生机、彰显红色印记、独具人文特色的校园吉祥物。设计过程中,遵循“守正”文化核心,挖掘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契合元素,借取松树坚韧顽强、凛然正气的品性形象,推出了校园吉祥物“小红松”,形象为拟人化的小松树,寓意为每一名学生都要学习松树品格,传承英雄精神。校园吉祥物“小红松”的诞生,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为师生学习、工作和成长赋予了精神图腾,将顽强当如松树、正直当如松树、勇毅当如松树、品高当如松树的理念融入师生价值观,成为激励师生成长的不竭动力。

(二)推出五育延展形象

为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将校园吉祥物“小红松”的主体形象进行拓展,设计出5个延展形象,对应德智体美劳的五育维度,分别是道德品质优良的好小松、学习堪为表率的优小松、爱好体育运动的棒小松、美育素养优秀的美小松和劳动品质突出的勤小松。5个延展形象,5个学习榜样,引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提升吉祥物魅力值

学校向国家版权局注册版权保护,“小红松”有了身份证,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学校制作了玻璃钢雕塑、徽章、笔袋、水杯、帆布手袋、日记本等“小红松”周边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吉祥物的魅力值,使其成为学生的偶像。校园吉祥物“小红松”的设计推出,为学生创建出鲜活的童年伙伴和榜样,使校园生活更具乐趣温情,在学生心中印刻下全面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多维发展,健康成长。

四、课程育人,坚持五育并举

学校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坚持国家课程统领,地方课程辅助,学校课程补充,活动课程丰富的多元融合课程建设思路,依托吉祥物“小红松”,构建起了以松品课程、松慧课程、松健课程、松韵课程和松能课程为框架的小红松五育成长课程体系。

松品课程对应德育维度,《红色印记》《家国情怀》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三月开学节、新生入学礼、毕业离校课给学生满满的仪式感;松慧课程对应智育维度,以国家课程为主,辅助以科技活动、梦想课程和3D打印、智慧编程、航模、珠算等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智育培养;松健课程对应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课、国防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和篮球、足球、排球、轮滑、跳绳、棒垒球等体育社团项目,对学生进行体质体能训练,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松韵课程对应美育教育,通过音乐课、美术课及合唱、管乐、小鼓、京剧、二胡、舞蹈、版画、篆刻、国画、剪纸、素描等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提升素养气质;松能课程对应劳动教育,注重劳动素养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绳艺、钩织等特色课程为学生喜闻乐见。学校首创了一米花箱、一米菜地、一米果园、一米课桌、一米厨房“五个一米”的劳动教育实践载体,扎实推进劳动教育。2023年,冰城劳动实践平台、生活报教育频道等媒体刊发何延川红军小学“勤小松在成长”劳动教育成果新闻40余篇,学校被确定为哈尔滨市劳动教育实验校。

五、活动育人,润泽学生心灵

(一)情境化活动增强角色认同

为强化学生要像红军小战士一样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情境化教育活动。学校把上课铃改成了军号声,军号声一响,学生迅速、整齐、有序地进入教室上课,训练他们养成听指挥、守规则、讲纪律的良好品质;学校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改编成《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人学唱,人人践行;学校用英雄的名字为班级命名,如:赵尚志班、方志敏班、董存瑞班等,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自觉约束自身言行。学校还开展了学习全军十大英模事迹、讲传红军长征故事、小红松站军姿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深化教育影响。

(二)特色化活动筑牢理想信念

为赓续红色基因,筑牢学生思想根基,学校开展了特色化教育活动,成立“红色党史剧”社团,由政治素养突出的党员担任社团教师,指导学生排演红色党史剧。两年来,先后排演了《何延川智取阿城》《这盛世如您所愿》《何延川》3部儿童剧,面向全校师生展演,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红色舞台剧《何延川》在哈尔滨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现场会、阿城区委纪念何延川逝世77周年活动中进行了展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获得一致好评。

(三)主题化活动传递精神力量

学校抓住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的红色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每一个你,我们都记得”纪念活动传递信仰;烈士纪念日“我为烈士描墓碑”活动净化心灵;无论是“重走抗联路”的研学之旅,还是国防军事主题运动会,都彰显着学校深耕红色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坚实作为,成为润泽学生精神生命的强大力量。

2023年4月,学校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与武警官兵不期而遇,互敬队礼军礼,“军礼遇见队礼”的视频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200余家媒体刊发报道。2023年,学校荣获黑龙江省德育红扣子工程红色基因传承校和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六、实践育人,助力少年成长

(一)全口径育人实践赋能发展

学校首创了全口径实践育人载体“小红松成长银行”,引领学生全面成长。学校设成长银行总行,班级设分行。在校生每人1本“小红松成长银行”存折,教师结合学生日常表现为学生赋予道德币、学习币、健体币、艺术币和劳动币的松币积分,记录在存折上。学生可以消费松币兑换小红松徽章、书籍、小礼物等,也可以消费松币抽幸运盲盒,实现小愿望。同时,学校借助评价系统,对应五育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二)体验式育人实践涵养品行

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建“小红松儿童体验广场”,设有小红松诚信超市、小红松美德驿站、小红松大森林和松书馆等体验区。小红松诚信超市倡导“在这里,你被信任”的理念,出售学生日常使用的笔、本、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诚信超市无人值守,学生自觉投币购买,也可先使用后付款,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小红松美德驿站设置了勤、俭、律三个板块,勤字区是旧物利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俭字区是闲物交换,体现共享节俭思想;律字区是失物招领,培养学生自律品行。松书馆是开放式的读书阵地,设有红色主题、廉洁主题、国防主题书籍专区,学生在书香滋养下向阳生长。小红松大森林是儿童展示空间,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作品、成果在这里展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幸福。

(三)行走的研学课堂锻炼意志

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也是生动的教育实践。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到“东方壮歌”东北抗联体验式教育基地、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大庆铁人纪念馆、尚志碑林、尚志蒙牛工厂牧场、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三五博览馆、阿城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学校成功接待了来自三亚的“小神鹿”团队来我校研学。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开阔视界、增长见识、研有所学、学有所获,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哈尔滨市何延川红军小学深耕红色教育,培养守正少年,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在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勇毅奋进。

编辑/赵卓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