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的路径探究

作者: 于文勇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正向思维容易受到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小组合作时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正向思维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在逆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新课标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审美能力出发,将逆向教学设计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同时依据教材和核心素养恰当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智慧型的美术课堂教学,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教学;初中美术;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逆向教学思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传统教学以“问题———答案”为主要模式,由问题正向推出答案,而逆向思维通过对答案的反向思考来加深知识的学习,形成“答案———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采用逆向教学,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直击学情。将“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中,以“评价在先,教学设计在后”为理念,根据评价结果来精心设置“教”与“学”的目标,从而优化学科教学设计。

一、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了解做出评估标准,通过评估标准为学生设计相应活动内容和任务,其过程为“预判学习结果———掌握科学的评估标准———开展具体教学任务———获得深度学习体验”,进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逆向教学设计具有鲜明的“先评后教”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学情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系统化的情境开展教学;教师根据评估结果作为设置具体活动任务的依据。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学科单元整体的教学实效。

二、中学美术逆向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过程性

由于在逆向教学设计中以评价为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设置教学内容。此外,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活动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反向推导的角度,对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进行具体的、有脉络的梳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关注“最近发展”趋势,从整体单元教学出发设计单元核心任务,以单元任务助推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层次性

跟传统顺向型的课时教学“由始至终”的教学方式不同,逆向教学设计是“由终至始”,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来完成的一种反向教学方式。以结果追溯前因,逆向教学设计有着鲜明的层次化特色,以“执果溯因”开展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层次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阶梯之路。此外,逆向教学的层次性这一独特之处,也为初中美术教师提供了具体化、实践化的支持路径,在此路径下结合美术单元教学,以此开展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内容,最终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三、逆向教学设计在初中美术单元教学中的实践

初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来设置不同的单元主题,在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设计清晰的单元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单元式教学向学生讲解多样化知识,潜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并且结合逆向设计教学将美术课程的教学情境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以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为例,将逆向教学与单元教学相结合,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一)以“大观念”为统整,逆向设计单元主题

主题单元的教学名称应该根据单元的核心素养确定,在“大观念”的统整之下,围绕主题进行美术教学。“大观念”是主题单元的核心与灵魂,是具有统摄作用的原则、观点和结论。此外,初中美术教师在单元主题教学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在与逆向教学设计相结合时,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设置单元主题,选择贴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学习任务开展美术教学。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把握本课的本质特征:本课主要通过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让学生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心中所思所想,提升自身表达能力。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浓厚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历史特色,尤以江南园林最为著名。但是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园林知识了解匮乏,观赏园林也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对园林有具体深刻的印象。因此,笔者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学习兴趣、描绘心目中的园林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图片以及苏州园林介绍的小视频,学生在大致了解园林的元素、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中国古典园林凝聚着先民的劳动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那么同学们心目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呢?由此引出单元主题“我心目中的园林”。

(二)构建单元架构,逆向设计主题任务单

教师在根据逆向教学设置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主题任务单为学生甄选灵活而具体的学习任务(见表1),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美术教学内容和学习脉络,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单不能与教材知识点脱节,应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同时需要以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合理搭建单元教学架构,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该由浅入深梳理课程脉络,为之后的美术教学活动和表现性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的路径探究0

园林是古人心目中的山水圣地,古典园林蕴含了古人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被信息化包围的我们,是否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园地”?它是什么样的?进而在美术课堂学习中教师根据逆向设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三个引导性问题入手:1.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用“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来形容古典园林?3.我们心目中的园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设计出心目中的园林。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创作中表达美。在单元教学结构上,具体的任务活动设置可以依据主题任务单进行灵活运用。

(三)逆向设计评价表,开展全过程评价

教师在设计表现性评价表时,首先应该确定评价要点。教师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其次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习结果,制定可评可测的灵活性评价表。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基于评价要点开展自测。在“我心目中的园林”单元课程中,教师可以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开展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紧紧围绕预期的学习目标,科学地设计教学评价维度,选择评价方式[2]。评价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最终达到美术核心素养的落实(见表2)。

“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的路径探究1

将初中美术单元教学与逆向教学设计相结合,以“教—学—评”一体化来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将零散的美术知识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明白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成什么样,让学生学会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将逆向教学思维渗透进单元主题,以此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促进初中美术课堂走向多元化,提高美术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 穆春.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以《有创意的字》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20).

[2] "霍如静.以始为终: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逆向教学设计[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7).

编辑/陆鹤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