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 朱钰

摘要:“三新”政策落地,激励教师再学习、再成长,以此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立德树人,促使教师将效果导向落实到学生良好的道德生成上;在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中,不学习,可能不足以胜任其工作,无法给学生规划出“理想书”。大单元教学课堂中,同样需要教师以接地气的成长来保证高效性。名师工作室应该结合“三新”政策,走一条植根于学生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三新”;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大单元教学

“三新”政策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已践行多年,许多新举措落地生根,关联到第一线课堂改革及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重在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作为教师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载体———名师工作室,需要在“为什么考”的问题上下功夫,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内生、跨越、融合发展;作为以“教学、科研、培训为核心”的研修团队———名师工作室,必须基于“三新”政策,倡导教师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沉浸于教改的最前线———课堂。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下的学生究竟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与成长,课堂应该演绎什么样的精彩,如何打造以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新时空等,都应该是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内容与方向。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个共同体的内涵式改革与发展,促使教师向内生长、向外拓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潮流。名师工作室应抓住“学生”与“课堂”,让学生与课堂的精彩带动教师的成长,反过来让教师的成长影响学生与课堂的精彩,让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成就高质量的名师工作室。

一、名师工作室注重“立德树人”,促使成员内生发展

“三新”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应该重新确定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风向标。那种仅仅拘囿于知识背记、概念分辨及名词解释的课堂不再是主流方向。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中为什么把“立德树人”放在三个词的首位,自有其重要意义———因为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风向标,成为教师在自身成长中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个时代,学生素养被重新定义,品性提升不可或缺,这就需要名师工作室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名师工作室应该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将“课程资源、问题意识和效果导向”落实到学生良好的道德生成上。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公开课中,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提到“网红”也在传播文化,但有的传播的是负面文化;网络也在渗透价值观与人生观,但有些也是负向的。教学时,某学生发出了意外之声:“部分网红一夜暴富,值得我们效仿。”授课教师马上表示反对,并终止了该话题的讨论。这一细节引发了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谈论:学生有看法,不从正面引导,直接打压是对的吗?由此,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此为出发点,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如何打造高效的“立德树人”课堂方面进行了探析,尤其在选择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资源上下功夫(见表1)。

“三新”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0

名师工作室选择这样的资源,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比如,面对“小柒摆摊赚大钱”这样的资源,工作室成员给执教者的建议是:不直接表明“摆摊的对错”,不讨论“学习与摆摊孰重孰轻”。毕竟,“短时间内,不违法而挣很多钱”这样的案例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学生想模仿初中生小柒去挣钱这样的想法并不是错的。工作室的建议是继续出示情境问题:“假如让你摆摊,你最擅长做什么?”如此,学生的道德或价值观问题变了方式:是“疏”而不是“堵”。最终,当学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就无法设计出一个像小柒那样能挣钱的游戏摊位之时,课堂立德树人的价值被发掘,并植根于学生的头脑深处。

可见,立德树人课堂的打造,促使教师向内生发成长力量。可以说,教师不去筛选能够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资源,就不足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名师工作室提醒成员秉持如下观点:教师与其在理论上喋喋不休,不如筛选更为鲜活的德育资源,进一步接地气、接生活、接实践,让立德树人的过程变得自然而然而又高效节时。名师工作室帮助执教者在“用”字上下功夫,让立德树人有效落地。为此,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团队合作+基于证据+经验分享”为保障,“把教研活动参与者作为生命成长共同体”,掀起立德树人课堂改革浪潮,促使名师工作室成员发生接地气的成长[1]。

二、名师工作室聚集“生涯指导”,促使成员跨越发展

“三新”背景下,走班制教学成为热门。学生究竟应该“走到”什么样的班级内去上课,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其中的选班涉及到生涯指导。引领教师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生涯指导成为名师工作室的重要内容。工作室成员争做学生生涯规划的发起者和指导者,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及兴趣所在,促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迭代。毕竟,从思政教师的育人地位而言,“培养什么人”是其主流指向;从思政教材而言,也有不少关于人生理想、职业规划方面的文本资源。名师工作室的诸多成员都认为,生涯指导不应该空转,应该有一定的凭借。比如依托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材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教学进行生涯教育的渗透。这一课的三框,都关联到人生的价值:什么是好的价值与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如何才能创造自己最大的价值?

因为担负着生涯规划的重担,名师工作室强调必要的调查不可或缺。通过调查,工作室成员发现学生对价值及价值观的理解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特别羡慕能够挣大钱的明星,而对普通劳动者如警察、医生等职业的价值视而不见……通过更深的内因分析发现,学生价值趋向低俗,鉴别力有所降低的背后有家长因素,有社会因素,更有学校思政课程力度不够的因素。

鉴于此,名师工作室的几名成员在时政资源的开放性、实现性及鲜活性上下功夫。例如选取中国粉笔画牛人林金勇的事迹,让学生品味价值及价值观的意义。黑板上的方寸之间,林金勇用粉笔画出了精彩,画出了价值观,拥有了173万粉丝。他的人生价值实现了给予学生美的呈现与美好的教育。由此,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人生价值。而这,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是有启发的,对于其人生理想选择是有开悟作用的。

紧接着,随着教学的持续高效进步,名师工作室引领成员在学生的生涯规划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林金勇因为兴趣爱好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同学们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最擅长的地方在哪里?什么是你最需要的……某个学生已经在父母亲的规划中选择了到数学或物理学科中去走班,但现在发生了改变。他决定去生物班走班,这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生物化石,喜欢探究生命体,对生命的起源、发展特别有兴趣。

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为学生送去有意义的生涯指导,促使成员跨越发展。跨什么?跨理论范围、跨学科、跨专业……名师工作室要求每一个成员能够“跨”过多个课程、多个场域,让学生找准自己定位的同时,自己也得以跨越发展(见表2)。

“三新”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1

如上,三个过程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志向,又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规划与国家需要的关系,学生选课走班成为一个丰富、渐进的过程。名师工作室成员尽可能改变心智模式,跨越发展,以便走进学生的内心,为学生出谋划策,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名师工作室提倡“单元教学”,促使成员融合发展

“三新”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背记、概念分析、名词解释等层面,更应在大单元教学方面下功夫。与一课一教的单篇教学不一样,大单元教学需要融合思维,需要整体性把握与结构性合拢,由围墙内的知识提供转为开放空间中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连接[2]。如果教师缺乏上挂下联的融合意识,缺乏勾连本质的思维,缺乏“把珠子串在一条线上”的能力,大单元教学就无法落到实处。对此,名师工作室对成员的上课要求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通过大单元整合教学实现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力与政治素养。

名师工作室引领成员秉持如下观点:大单元之“大”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叠加,也是知识视野的扩大与单元整体内容上的大框架。“大单元”教学应该有大的格局、大的气魄、大的整合。要想演绎“大”的精彩,教师必须倒逼自己不断地内生长,在发现自己增长点的同时,建构行之有效的单元教学模式。于是,教师上网反复查阅资料、链接相关资源,抽丝剥茧成为常态。同样的,这样的“大”离不开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携手共进,离不开每一个细微处,离不开“大单元教学”前后的各个教研活动(见图1)。

“三新”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引领的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2

针对以上五个步骤,名师工作室夯实每一个细节,引领教师在单元教学的精彩中一点一滴地成长。名师工作室几个成员就某个生成点反复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珍视“独特点”,甄别“延伸点”,提炼“警醒点”,已经成为名师工作室打造大单元教学中的经常性工作。比如第一步观摩展示,就是允许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展示教学的更多可能性。毕竟,教师的成长首先应该建立在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上。唯有充分展现教学个性,随后的团体研修与深度教研才有针对性,过程中的访谈、反思,与点评中的正效应才能有效落地。由教学个性的充分张扬到教学特色的集中呈现,必将深度激活教师的个性,灵动思维与思想,借此实现教学理念的嬗变。再由多向思维碰撞到反思提炼,教师必将迎来发展动力的重新回归。

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生活中处处有哲学》集体备课时,名师工作室帮助上课教师搜集了一个课外资源《老太太的“两难”故事》,成为“实现深挖一‘锹’”的典型环节。故事大意是:老太太的两个女儿各开了一个卖伞和卖草鞋的小店。下雨时,老太太犯愁,因为她的小女儿店中的草鞋卖不出去;晴天时,老太太也犯愁,因为她的大女儿店中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换过来想,结果就不一样了……公开课时,因为这个资源对课堂的滋补,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学生不仅理解了生活中的哲学,而且学会了换位思考,开阔了心胸。

这给工作室成员一个深深的启发:所谓大单元教学,就是一定要打开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融合通道,就要深挖一“锹”,让生活情境为政治核心概念的理解助力。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开阔、心胸开阔的鲜活例子,皆可以成为“大单元”之“大”的有力佐证。当然,所谓“大”的整合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减去”的是无效的环节,“加”进来的是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融合资源。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意识到,大单元之“大”,不是主题的宏大,而是相关资源的充分融合、交叉与叠加,是碎片化学习到结构化、整体化学习的转身。在这样的转身中,名师工作室成员成为“善于研究的能手和实施新课标的高人”。由此,教师的成长水到渠成,演绎了大单元教学的精彩[3]%。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既是“三新”改革的需要,也是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骨干教师实现“再生长”应该与这三条路径的建设联系起来。三者互有联系,环环相扣。唯有教师实现自身师德的提升,才能为学生的服务选才方面提供正确的导向;唯有夯实立德树人与服务选才这两个环节,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三条路径的建设中,名师工作室不再满足于“吃老本”,而是奋发有为,注重生成,用心建构,关注日常中的点滴进步,引领教师在“再生长”之路上日益蓬勃。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观课议课:构建专业成长共同体[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1).

[2] 王富强.向内寻找,向外突破:骨干教师“再成长”的必由之路[J].师道(人文),2023(2).

[3] 卞珍凤.做新时代卓越思政名师: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发展“目标”与路径寻绎[J].中小学德育,2019(6).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三新’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实践研究———以张掖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发展为例”(GS[2023]GHBZ186)

编辑/赵卓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