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探析

作者: 程玖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探析0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成绩斐然,但也存在项目数量增长不及预期、区域布局过于集中、专业开设与产业发展不完全匹配、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等明显不足。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促进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进一步科学布局、统筹资源、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东高职;中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2-0025-05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此倡议下,职业院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并将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国际化程度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近几年的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要提升办学水平,拓展交流平台,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和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中外合作办学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迎来了加速发展期。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方面的研究多是针对本科层次的高校,对于高职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广东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和策略研究虽然也越来越受关注,但总体仍滞后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省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广东省多家职业院校主动参与区域性、全球性的双边或多边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成绩斐然。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以4个项目的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排名靠前。截至2023年5月,按各省市平均每所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数来统计,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位列全国前五,广东处于第12名。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绝对值来看,广东(49个)位列全国第7,排在前面的还有江苏(191个)、山东(125个)、浙江(93个)、河北(82个)、湖北(69个)、上海(58个),江苏的项目数(191个)是广东项目数(49个)的3.9倍[1]。全国各省市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平均为34个,广东省高于平均数但远低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这与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外贸大省、教育规模全国第一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中外合作办学层次

广东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港澳台地区)共计107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48个(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6个,办学项目32个),占比 44.86%;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59个(其中,有9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9个,办学机构1个),占比 55.14%。由此可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数已经超过本科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新态势。

(三)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趋势

广东省高职院校最早于 2000年在教育部备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最初的起步阶段,各院校参与程度不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职业教育逐步对外开放后,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稳步增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合作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2.1个项目。由统计可见(见图1),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2011—2012年、2018—2019年间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基本达到2位数。这两个时段的项目数猛增,与国家相关政策发布密切相关,是对来自政府层面鼓励政策的积极响应。2020年达到了最高峰的50个,2021年由于疫情等影响不增反减。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通过适当增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缓解出国受阻学生的升学困境的政策推行,从2022年开始,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再次呈现继续上行趋势。

(四)中外合作办学地区分布

广东省4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25所高职院校承办,包括2所民办院校(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23所公办院校。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35个)、深圳(5个)、中山(5个)、清远(2个)、珠海(1个)、东莞(1个),粤东、粤西地区目前仍没有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图2数据可见,地处广州的高职院校因为广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有利因素,合作办学项目最多,占整个广东省项目总数的71.43%。其次为深圳 (5个)、中山(5个)。值得一提的是清远,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充分发挥了毗邻广州的地理优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有2项。但佛山,作为广佛一体化的强二线城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也没有。另外,汕头、惠州、湛江这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沿海城市,都没能充分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桥头堡的作用,中外合作办学有待启动。

(五)中外合作办学证书获取

广东省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证书获取方面,因国家或地区不同,有文凭、高级文凭、 副学士学位、大专学士和证书5种类型[2]。广东省高职院校4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颁发文凭(Diploma)的有13个,占比26.53%;颁发高级文凭(Advanced Diploma)的有6个,占比12.24%;颁发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的有6个,占比12.24%;仅仅发证书(Certificate)的有23个,占比46.94%;没有文凭和证书颁发的有1个,占比2.04%(见表1)。由此可知,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也更注重内在质量,包括证书的含金量。但合作办学项目除了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合作外,真正深入的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均比较缺乏。

(六)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布

根据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高等职业教育共有19个专业大类744个专业。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属13个专业大类 ,涵盖39个专业,其分布具体情况为财经商贸大类和电子与信息大类合作专业最多(11个),其次为交通运输大类(8个),旅游大类(4个),教育与体育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类分别有3个专业(详见图3)。从专业分布情况来看,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大类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总专业大类的68.42%,但涵盖的专业数(39个)占总专业数(744个)的比例仅达5.24%。其中,财经商贸、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旅游是《广东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重点发展产业,但《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海洋、能源、农业等领域均未有相关合作办学项目。广东省各高职院校仍需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力度,进一步寻找合作机会。

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东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的不足

(一)合作办学项目数与实际体量不匹配

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远低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GDP总量是1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9%,并且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增量排名全国第二。由此可见,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明显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次,广东省高职院校数量(93所)仅次于河南省的(99所),在全国排名第二,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全国排第七,也就是说,广东省高职教育规模体量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难成正比。

(二)合作办学模式不够灵活多元

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多数是在中国境内实施、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的学历教育。从中外双方合作办学学制模式看,主要采取“2+1”“3+0”“2.5+0.5”及“3+1”四种学习模式[3];合作办学模式有“校—校”“校—企”和多元共建三种模式[4];所有的合作项目都要求学生外语必须好,以达到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交流方式主要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无论从招生和学制、还是合作办学模式来看,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存在不够灵活多元的问题。

(三)合作办学布局未发挥自身优势

广东省高职中外办学项目获批的25所高职院校全部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且多为公办院校。民办高职只有2家(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占比8%。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国家或地区绝大多数为发达国家或地区(详见表2),没有充分发掘“一带一路”沿线70个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未能实现区域内更广泛的合作办学。尤其广东省与“一带一路 ”东南亚11国、南亚8国的合作比较迟缓,未能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经济的高度关联实现教育领域的多边合作。

(四)合作办学专业未匹配产业发展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东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 4.1∶40.9∶55.0 , 制造业和服务业占主要部分。广东省高职院校以综合类、理工类为主,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布局也主要集中在财经商贸(11项)、电子与信息(11项)、交通运输(8项)、旅游(4项)方面。其中,有些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全国属于独家开设,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合作专业大类占比少的有公共管理与服务、土木建筑、公安与司法、医药卫生、新闻传播、文化艺术、装备与制造等,且农林牧渔、生物化工、能源材料、资源环境、轻工纺织等专业领域尚未开展合作。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广东省产业发展并不完全匹配。

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东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国际化战略顶层设计

广东省内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统筹协调工作,教育主管部门与省发改委、外事办、商务厅和全省行业组织要紧密配合,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局,寻找合作重点,建立国际化协作组织,对接沿线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畅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另外,要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发展布局,制定广东省职业教育和经济携手走出去行动计划。广东省各高职院校也要审时度势,将国际化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清晰发展思路,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

(二)深化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建设

加强广东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职业院校自身更应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能力。首先,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让课程设置具备国际特色。积极开发线上优质课程资源,满足远程教学需求。其次,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下足功夫,借助与行业优质企业合作的机会,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再次,引进外方合作院校优秀人才,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质量监管力度,不断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项目品牌,为国际化教育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促进中外合作提质增效

1.不断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在“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下,广东省与沿线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国际合作交流体系与国际合作网络,开展文明互鉴与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伴随着广东省产业输出步伐的不断加快,广东省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技术人才输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将会迎来更多机遇。高职院校应充分调配区域资源优势,借助政府牵线搭桥,积极加入由广东省政、校、行、企、院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组建的国际职业教育联盟,积极引入国际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规模不断增长,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和先行示范区,推动广东省职业教育不断走出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