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0

摘要:我国制造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面临人才紧缺的发展困境,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任务。研究以10省、自治区、直辖市83所中职学校10 608名制造类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相关量表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投入、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认同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性关系。基于变量关系,研究认为提升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还需从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目标入手,同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合力构建起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和权益监督保障体系,重塑技能社会文化生态,使学生产生持久的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制造类专业;中职学生;学习投入;职业认同;领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4-0067-07

为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通过遴选培训基地、加大培训补贴、实行新型学徒制等措施加大对制造业技能人才的支持力度,积极应对制造业企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研究表明,中职学生学习投入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专业自信、职业认同等。制造行业工作具有高强度、高责任心、高投入的特点。这就需要未来从事制造行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制造业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学生依据主观意愿选择并长期从事制造业。

在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投入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质量。但制造类产业工人社会地位与待遇普遍较低[1],社会认可度低。近5年平均每年有150万人离开制造业[2]。选择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可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投入程度与职业认同的建构。因而,本研究主要考查作为从事制造业后备人才力量的中职学校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现状如何?对自身专业对口职业的认同感如何?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之间是否发挥重要作用?以期为提升职业院校育人水平提供借鉴。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学习投入与职业认同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投入的体力和心理的总和,是反映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3]。斯格费利(Schaufeli)团队以活力、专注、奉献为主要特征,将工作投入的概念迁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4]。活力指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时具有充沛的精力,愿意在学习中主动付出;专注是指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探索学习;奉献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意识到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挑战时愿意集中精力学习。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感知和肯定,具体表现为对工作的认可、承认和接受等积极态度[5]。结合本研究,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其专业对口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制造业肯定并内化为自我行动,产生从事制造业的就业倾向。

根据烙印理论,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也是烙印形成敏感期,具有可烙印性[6]。在学习生涯中,学生对产业工人和制造业的认知定位将以印记的方式储存,潜移默化地影响对产业工人的身份认同及职业认同,进而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影响。中职学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提出,学生要扎实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对新兴制造业的认知程度,以及在实习实训中实践操作的投入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制造业的认知、情感及选择倾向。也有研究表明,中职学生在对所学专业初步了解后,职业发展方向上自我确定的学生学习投入多,呈现出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反之职业认同水平会呈现降低的态势[7]。

基于以上论述,提出假设1: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能够显著预测其职业认同。

(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对外在支持的主观察觉[8],也是个体对自身能够获得多少外界支持和帮助的主观衡量[9]。基于此,本研究将领悟社会支持定义为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主观层面感受到的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支持,并且这种支持能带给学生满意的情绪状态。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职普分流的初步阶段,作为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很有可能受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影响。教师对于学习投入程度高、成绩表现优异的学生更易产生偏爱支持[10],当学生感知到教师的支持鼓励时,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感也会随之提升。此外,学生领悟到的同伴支持、家长支持也与其学习投入水平相关[11]。故根据已有研究可知,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中职学校制造类专业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无论呈现积极、还是消极状态,都将直接影响其职业认同水平。

基于以上论述,提出假设2: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自变量学习投入与因变量职业认同间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上海、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江苏、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3所中等职业学校制造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12个制造类专业,剔除规律作答、作答时间过短等无效问卷,共获得10 608份有效数据,有效率为92.4%。本次研究中,高考升学班的学生样本占比为35.67%,“3+2”五年一贯制学生样本占比为45.73%,就业班学生样本占比为10.19%,订单班学生样本占比为8.40%。

(二)测量工具

学习投入量表主要参考使用斯格费利(Schaufeli)团队编制、崔文琴等人修订的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包含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维度,共14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主要参考严标宾、郑雪修订的《社会支持量表》,着重个人对来自父母、同伴、教师等支持的感知和理解水平,共9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83。

职业认同量表主要参考胡道生2015年编制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量表》,包含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删减后共有18道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本研究中职业认同全量表的内部一致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2,三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0.89、0.87。采用取样适切性值(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后,KMO值为0.954,数值>0.8,应用AMOS 26.0对3个因子进行验证性分析,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1,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0,标准化均方根误差(SRMR)为0.06,数据拟合良好。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IBM SPSS 27.0、AMOS 26.0软件及SPSS Processv 4.0宏程序来整理并分析数据。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现状分析

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的总均分为3.37,高于临界值3分,学习投入程度属于中等水平。进一步检验发现,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投入总均分(M=3.56)上显著大于一年级(M=3.28)和三年级(M=3.28)的学生。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总均分为3.44,高于理论均值,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进一步检验领悟社会支持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发现二年级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总均分(M=3.60)上显著大于三年级(M=3.30)学生。

对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均分及总均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32。职业认知总均分为3.44,职业情感总均分为3.38,职业行为倾向总均分为3.15,得分依次递减。进一步检验职业认同在不同年级、性别、班级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职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二年级学生在职业认知上(M=3.63)显著大于一年级(M=3.29)和三年级(M=3.39)(P<0.001)的学生,二年级学生在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M=3.53、M=3.31)上均显著大于三年级学生(M=3.24、M=3.01)(P<0.001)。具体见表1。

(二)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的关系

1.相关分析

在控制年级变量下对学习投入、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各维度总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49~0.72之间(见表2),且各个维度之间在结构内和结构外均存在相关。学习投入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61~0.67之间,领悟社会支持与其他维度系数在0.55~0.72之间,职业认同所包含的三个维度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49~0.72之间,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适合做进一步分析。

2.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以学习投入为自变量(X),职业认同为因变量(Y),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M)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检验步骤为:第一步检验学习投入(X)对职业认同(Y)的回归系数c是否显著;第二步检验学习投入(X)对领悟社会支持(M)的回归系数a和领悟社会支持(M)对职业认同(Y)的回归系数b是否显著;第三步以学习投入和领悟社会支持为自变量,以职业认同为因变量,检验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c'是否显著。若以上步骤检验结果均为显著,则表明中介效应显著;若第三步检验结果c'不显著,则表明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否则存在部分中介效应[12]。

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系数c是显著的,表明学习投入能够正向预测职业认同(β=0.611,P<0.001)。系数a是显著的,表明学习投入能够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β=0.564,P<0.001),假设1得到证实。将学习投入和领悟社会支持共同作为自变量,职业认同作为因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系数b显著(β=0.427,P<0.001),表示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职业认同,回归系数c'显著(β=0.370,P<0.001),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在学习投入和职业认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得到证实。

数据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在学习投入对职业认同之间起中介作用,按照海耶斯(Hayes)的拔靴法(Bootstrap)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13],结果见表3。

根据研究假设选择预设模型4,样本容量设置为5 000;取样方法选择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数,置信区间的置信度选择95%,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显著,区间(LLCI=0.188,ULIC=0.294)不包含0,中介效应大小(a*b)为0.241,控制中介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后,学习投入对职业认同的直接效应显著,区间(LLCI=0.328,ULIC=0.410)不包含0。领悟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作用方程模型成立,部分中介效应为0.241,占总效应的39.44%,中介作用显著,假设2得到支持。

四、研究讨论与结论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动力。进入工业化后期,国内制造业劳动力呈现有限供给态势,“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凸显。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人才缺口在2025年预计达2 985万人次。基于此背景,客观科学地解读中职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更具现实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