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作者: 陈超群 胡伏湘 刘知文

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0

摘要: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但也存在国际化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国际化活动效率不高及国际化师资数量短缺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及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改进,从而实现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7-0029-07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高职院校通过科学设定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有效提升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品牌。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系统分析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找出其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提升湖南省的国际竞争力,对打造湖湘职教国际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湖南省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对外开放持续向好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

湖南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7 000亿元,达7 058.2亿元,比2021年增长20.2%,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其中,出口5 154.6亿元,增长25.3%,进口1 903.6亿元,增长8.3%。截至2022年12月,湖南省与2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湘字号”企业走进109个国家和地区,东盟、美国、欧盟为全省前三大贸易伙伴,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加速开拓,湖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46.4%与27.6%[1]。这表明,湖南省对外开放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强,未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作为,主动应对国际社会市场需求,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以此契合国际产能发展所需的人才要求。

(二)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使高职院校担负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任

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发挥片区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高地三大战略。据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数据显示,获批3周年以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新设企业3.4万多家;尤其在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 669.8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47 102万美元,新设立企业12 425家[2]。湖南省各高职院校要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深度融入自贸区建设,担负起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任,培养能够为适应自贸区对外开放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商务外贸、工程机械、跨境电商、建筑业、轨道交通、生物种业等领域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亟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国际化人才

截至2023年10月,湖南省共与3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经贸合作,790家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投资设立了1 059家企业;2013年至2022年,湖南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规模大幅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累计达1.47万亿元[3]。这表明,随着湖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日益深化,亟需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解决复杂国际问题的管理型人才。为此,湖南省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与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以此契合“一带一路”建设。

二、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本文以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依据2019年至2023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布的数据,采用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参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从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视角,系统分析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有效服务了“走出去”企业,助力了“一带一路”建设质量,但国际化整体水平不高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湖南省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高职院校努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4],配合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建设海外教学及实训基地,设立援外培训机构,开发“一带一路”技能与文化培训包,开展境外办学、援外培训和留学生培养等举措,在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成效显著。据历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相关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开展国(境)外培训时间达3 792人日,国(境)外人员(含出境企业员工)培训量为15.38万人日,2021年为“走出去”湘企的中国中车、湖南建工集团、隆平高科等输送毕业生9 519人,为湘企国外经营提供了人才支撑;2020年,持续为“走出去”湘企输送毕业生8 420人、提供员工培训人数为16 896人,见表1。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有效服务了“走出去”企业,助力了“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援外国家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湖南省本土企业走出去,湖南省高职院校对标国际标准,紧跟国际行业发展最新趋势,积极推进专业及课程内涵建设,依托优势特色专业,与行业企业、海外高校、国际组织合作开发并输出国际化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术标准等。虽然这些标准为相关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有效提升了湖南省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但仍存在不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然较弱。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省高职院校共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及其他标准分别为520个、1 822个、667个,见表1。输出的标准中存在不能完全满足国际产能转型升级对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的迭代更新要求,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较弱,国际话语权不高等问题。虽然湖南省相关高职院校成立了“中几铁路学院”“湘菜产业学院英国分院”,但与“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相比,其品牌效应不明显。因此,湖南省高职教育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拓展和深化,进一步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

(二)湖湘职教国际化品牌跃出新高度,但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湖南省各高职院校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在留学生培养、境外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湖湘职教国际化品牌跃出新高度。一是从留学生培养质量层面来看,留学生招生规模趋于稳定,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稳步提升。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数据显示,面对疫情防控特殊情况,全省高职院校探索出“线上”招生新路径。通过线上国际教育展、云端会话等方式,增强招生宣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022年湖南省有9所高职院校共招收留学生172人,与2021年基本持平,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二是从留学生的管理来看,对留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湖南省教育行政部门针对留学生制定了《湖南省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规定了留学生管理机构的数量标准,留学生管理制度的数量也从2019年的170个增加到2022年的283个(见表2),留学生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三是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湖南省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了适合疫情防控时期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开设“线上教学+自主答疑”“录播+辅导交流”等“海外课堂”与“云端课堂”,借助互联网搭起“教与学”的桥梁,确保教学“不断线”,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了“中文+”教学体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云端课堂进行的“中文+技能实训观摩”教学、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组织留学生参加了“中国首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方案,确保留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稳步提升。

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国际化课程体系没有精准对接国际行业企业标准等问题。一是缺乏对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规划与设计。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看,目前尚未制定专门针对湖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从院校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管理队伍数量不足,虽有部分高职院校专门成立了国际学院,但仅配备了2~3名专职人员。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留学生管理的专兼职人员数仅有185人。同时,部分专兼职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普遍存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模糊,对所招收的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总体规划,没有设计具有针对国别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缺乏跨境企业、行业的协同育人指导,严重制约了国际化质量的提高。二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不完整,没有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确定、国际化教材的编写等多维度协同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对特定国家的文化传统等课程设置不够,无法满足国际企业行业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需求。

(三)国(境)外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新突破,但国际化活动效率不高

近年来,湖南省相关高职院校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形式与路径,稳定境外办学规模,依托高铁、矿业、工程机械、杂交水稻等优势行业,积极与国(境)外当地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海外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办学,积极开展当地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已初步形成“校企校”“校企行”“校企政”等多种办学模式,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湖南省相关高职院校在赞比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建立海外分校、培养基地等国(境)外办学点为28个,国(境)外办学点在校生达1 944人;2020年,全省高职院校国(境)外合作办学点在校生数为 2 438人,较2019年增长25.41%,国(境)外合作办学点的教学时数达4 203学时;2021年,全省高职院校在国(境)外的办学点为25个,国(境)外办学点在校生为1 156人,国(境)外办学点的教学时数为4 857学时,有效服务了国际企业与当地经济发展,见表3。

但从国际化活动效率方面来看,仍存在人员、项目、机构等数量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关职业院校接收留学生的数量偏少。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省仅有7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合作专业点也仅有9个,招生人数仅有285人,招生院校只占全省高职院校的9.1%,这表明国际化办学规模仍有待进一步拓展。从“走出去”的视角来看,虽然湖南省相关高职院校在海外设置了分校或开展了援外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但规模较小,且分布不均衡。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在国(境)外设立的培训机构数量只有27个,主要集中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在职业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的办学点却屈指可数。可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国际化办学的布点有待拓展。建立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与提供技术服务是衡量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湖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与服务湖南企业走出去的契合度偏低。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高职院校中仅有54人在国(境)外相关组织担任技术职务,2021年相关高职院校建立国际合作科研平台9个,专任教师在国(境)外企业承担专业技术服务只有212项。因此,湖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已有成果作为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突破点,不断拓展国(境)外培养基地建设,深化基地建设内涵,为我国职业教育出海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提供湖南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