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湾区大学集聚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的应对策略
作者: 郭孔生 马燕霞
摘要:纽约湾区作为世界一流湾区的代表,其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强大的经济产业基础与悠久的办学历史基础,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态势,世界级顶尖人才在纽约湾区高度集聚,服务社会功能显著,品牌结构特色鲜明等方面的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针对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粤港澳大湾区在激发“极化效应”吸引世界创新资源集聚,强化“品牌战略”推动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打造“螺旋发展”格局助推集聚融合创新,树立“量身定做”理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纽约湾区;大学集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9-0024-06
在国际一流湾区中,纽约、波士顿、东京、旧金山等四大湾区不但拥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且拥有举世瞩目的经济总量。世界银行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0%的大城市坐落在湾区,75%的经济总量集聚在湾区。在当今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以湾区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即“湾区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形态[1]。
纽约湾区雄居世界湾区之首,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0多家在纽约湾区内落地,整个湾区为美国贡献了3%的GDP,号称“世界第一湾”。纽约湾区地处美国东北部,面临大西洋,辐射10个州、30多个市县,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与沿大西洋经济带,既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等教育聚集中心[2]。在这个区域内,集聚了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仅纽约州境内就有大学及各类学院400多所[3],其中,纽约州的州立大学便有71所分校,全州在校大学生70多万。
当前,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全球已经进入了创新密集的全新时代。创新密集时代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专利密集、知识产权密集、高附加值等[4]。在创新密集时代,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也从静态“量”的层面向动态“质”的层面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水平大学的整体优势越来越突出,其集聚-溢出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一、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形成的基础
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形成当前集聚发展的格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从发展基础方面考察,经济产业、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等两个方面是整个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经济产业基础
作为纽约湾区的核心城市,纽约是整个纽约湾区非常重要的增长极,因为极化效应的推动,世界各地的技术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科技成果、风险资本、信息要素等重要资源都源源不断地向纽约集聚[5]。根据集聚扩散理论,这些集聚于纽约的所有重要资源,都将通过扩散效应传导到纽约湾区的广大腹地,从而全面提升湾区的整体实力。纽约不但是世界的经济中心,而且是世界最强大的金融中心。根据《纽约日报》相关统计,纽约掌控着全球40%的财政资金,集聚了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28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规模15万亿美元)。这一切为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与重要的经济基础。
作为“金融湾区”的典范,金融业不但是纽约湾区的核心产业之一,而且居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金字塔尖,证券、期货、信贷、保险、银行等金融产业高度集聚。2018年纽约市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占比为全市的7.5%,而收入却占据了全行业的28%[6]。纽约市北部哈德逊河谷(Hudson Valley)地区是可以与硅谷媲美的一个“科技谷”。目前,美国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美国最前沿的半导体技术研发机构都高度集聚在“科技谷”里。从曼哈顿到特里贝卡区域,集聚了Facebook、Apple、Uber等众多的移动信息技术产业,这里就是纽约著名的“硅巷”[7]。从整个湾区看,“金融区”“科技谷”“硅巷”所集聚的众多产业都是知识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并且很多都是居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产业,这些产业不但是纽约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且是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产业基础。
(二)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办学历史基础
在当今世界,纽约湾区能成为“世界第一湾”,与其历史悠久、高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密不可分。若论纽约湾区高等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最初的殖民地时期。1754年成立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也是当时殖民地学院的重要代表,国王学院的成立对整个纽约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8]。
在美国,很多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世界知名大学都是在《莫雷尔法案》(Morrill Land-Grant Act)颁布实施之后诞生的。因为该法案明确规定:政府免费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提供土地创办“赠地大学”,1865年创办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就是“赠地学院”的典型代表[9]。进入20世纪,纽约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在这个时期扩大了办学规模,每所学校在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到二战结束,纽约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二战后,因为经济迅速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亨利·瓦瑟教授(Henry Wasser)曾指出:“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最明显的迹象是纽约市立大学的‘开放入学政策’(open admissions policy)。” [10]
二、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形成的动力
湾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产业、投资等要素的进一步集聚。随着产业、投资的集聚,大学的研发、创新也就跟着进一步集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在这个集聚创新链上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与资本支持。
(一)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内在动力
每所大学都拥有自身发展的要求与服务社会的使命,这种源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动力,笔者称之为“内在动力”。例如,康奈尔大学的使命是:Learning(学习)、Discovery(发现)、Engagement(传播知识),愿景是通过创造性工作,营造开放、协作和创新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本校学生、纽约市民、乃至全球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11]。哥伦比亚大学的使命宣言提出三大使命:一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必须为学生提供独特而卓越的学习环境;二是因为地处美国纽约曼哈顿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教学、研究服务;三是加强全球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所有领域的知识和学习都要达到最高水平,并把研究成果传递到全世界[12]。因为拥有这样的大学使命与愿景,康奈尔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都拥有了非常强劲的内在发展动力,并成为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的杰出典范。正是这些稳居世界前列的私立研究型大学,铸就了纽约高等教育享誉全球的品牌与实力。可见,大学使命中蕴含的“品牌”与“质量”的最高追求,正是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内在的、根本的动力。
(二)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的外在动力
纽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其天然的地缘因素、位置优势所带来的经济、资本和政策等外部支持,是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最为重要的外在动力。从政府、产业、大学(科研机构)、用户(公众)、中介服务、资本部门等六大创新主体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集聚、资本集聚等外部因素都是构成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外在动力因素。纽约社会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纽约湾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强大支撑,这也必然成为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集聚的角度看,纽约湾区聚集了知名跨国企业总部,在美国500强企业中,有1/3以上的企业集聚在纽约湾区;全球500强企业也有20多家集聚在纽约。这种强大的产业掌控力与资源链接力,都是产业集群与大学集群紧密联系的结果,都是企业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市场的结果。当然,这也成为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在动力。
三、纽约湾区私立大学集聚发展格局形成的经验
卡拉克·克尔(Klark Kerr)认为,这个北起波士顿、横贯纽约、南抵华盛顿的高等教育集群,不但拥有整个美国40%的科学院院士,而且拥有整个美国46%的诺贝尔奖获得者[13]。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形成这种高度集聚的发展格局,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如果没有世界顶尖高水平大学的集聚发展,纽约湾区就不会有“世界第一湾”的称号。笔者将综合排名在世界前100的大学称之为世界顶尖高水平大学,而排名在世界前100~500的称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情况详见表1。
(二)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顶尖人才高度集聚
如果没有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集聚,就没有全球顶尖人才的集聚。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的第一个方面的重要经验就是:办出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然后再集聚一批引领世界潮流、站在科技前沿的学术大师。纽约湾区世界TOP100的5所私立研究型大学集聚了哪些大师呢?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他们不但是纽约湾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而且是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引领者。
(三)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显著
只有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大学,才能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没有企业的参与、没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社会的参与,任何高水平的大学也是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的大学,不可能成为高水平大学。纽约湾区的私立高水平大学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区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动与州政府合作,积极参与州政府的发展规划,寻找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二是主动与当地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教育、培训、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共同培育孵化器企业,合作培养企业稀缺人才等;三是主动与当地社区联系,主要表现在大学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资源与设施免费对当地居民开放,为当地民众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咨询,面向当地社区举办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群众开设多种实用性强的课程等[14]。
(四)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品牌结构特色鲜明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客(Derek Bok)曾指出:“美国大学的多样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15]而纽约湾区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就是美国高等教育多样性的一个缩影。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纽约湾区已经打造出品牌特色鲜明、结构类型多样、层次体系分明、市场导向作用突出的高等教育类型体系。虽然研究型大学的数量只占整个纽约湾区高等教育的20%左右,但这些研究型大学却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中坚力量,更是整个纽约湾区高水平科研成果与专利成果的重要支撑。在打造高等教育类型特色、创建优质品牌、加快构建高等教育类型体系方面,纽约湾区已经形成了由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社区学院、开放大学构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金字塔”式高等教育类型结构。
四、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发展的应对策略
在借鉴纽约湾区私立高等教育集聚发展经验的同时,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发展正逐渐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激发“极化效应”,吸引世界创新资源集聚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香港、澳门“双区”与深圳、广州“双核”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重要的四个增长极,其“极化效应”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与纽约相比,其“极化效应”强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四个增长极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极化效应还有待加强。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9月20日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16],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仅次于日本东京—横滨集群,排名世界第二。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极化效应”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