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 郝艳荣 高秀艳 张永丰

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0

摘要: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措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重视。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其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并不小,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并没有位于全国前列。与职业教育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开展技能竞赛较晚,在赛项组织、赛项宣传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近五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情况以及各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的统计分析,归纳出现有竞赛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9-0037-06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措施[1]。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专科在校生人数位于全国前列,但其相对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开展技能竞赛较晚,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视程度较低[2]。近几年,河北省不断加强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组织和建设工作,形成了“集团办大赛”的办赛原则,赛项设置与参赛院校逐年增多,大赛影响力逐渐扩大。本文针对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大赛组织及举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情况分析

通过查阅、整理河北省教育厅官网及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官网相关的通知文件,对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北省在2016年10月发布的《关于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中开始设置高职赛项,之前只有中职赛项;2017年3月河北省教育厅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认定首批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地,并于同年开始组织举办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但赛项设置较少;2017年4月召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推进会”,开始筹划建设国家优质校、省级优质校工作,各高职院校也加大了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2018年7月,河北省教育厅重新调整确认16个和新建12个河北省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9年2月23日,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7月,河北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方案》,指出“全省统筹,集团为主”的办赛原则(简称“集团办大赛”),并组建了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管理平台,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近几年,河北省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加重视,省级技能大赛赛项数量不断增多,专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量也逐年提升。2018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设置赛项20个,但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数量差距较大[3]。2019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设置17个赛项,设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北省选拔赛26个赛项[4]。202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全面展开,设置106个赛项,其中高职组71项,中职组35项[5]。2021年设置赛项174个,其中高职组112项,中职组62项[6]。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分析

《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北省高职教育以综合性高职院校和理工类高职院校为主,呈多元并存的格局,高职高专院校61所,其中理工类院校22所,综合类院校19所。现针对河北省各高职院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及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省赛)获奖情况进行分析。

(一)国赛获奖情况分析

以2017—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为依据[7],对近五年河北省国赛(高职组)常规赛项获奖信息整理如下。

1.获奖情况总体分析

从赛项个数来看,2017—2019年国赛(高职组)常规赛项个数基本保持平稳,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只举办了部分赛项的改革试点赛,2021年赛项设置恢复正常,赛项比2019年增加了13项,详细数据见表1。

从获奖赛项来看,2017—2021年河北省在国赛常规赛项获奖情况呈稳步增加趋势,尤其是2019年42个赛项获奖,获奖赛项占比85.71%,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2020和2021年获奖赛项占比均高于2017和2018年。

从获奖等级来看,河北省一等奖获奖个数较少,一等奖获奖个数在总获奖等级中占比基本在10%以下,说明其优势赛项较少;二等奖获奖个数在总获奖等级中占比基本在20%~30%,说明二等奖获奖占比较稳定,且有递增趋势;三等奖获奖个数在总获奖等级中占比基本在55%~70%,获奖赛项较多,但有递减趋势。以上数据说明,河北省高职院校获奖赛项主要以三等奖为主,二等奖次之,一等奖较少,与高职教育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根据2017年岳金凤统计分析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8],可知2008—2017年河北省整体获奖占比1.7%(全国排名24),一等奖获奖占全国一等奖总数0.7%(全国排名25),2008—2017年获奖情况呈现递减趋势。通过统计分析表1中2017—2021年河北省在国赛中的获奖赛项情况发现,河北省近五年获奖赛项个数排名呈现递增趋势,获奖赛项个数在总赛项个数中的占比增加幅度较明显,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个数在总获奖个数中的占比有增长趋势,获奖赛项质量不断提升。

2.获奖学校分析

从获奖学校数量分析,2017—2021年获奖的院校共有28所,占全省高职院校的45.9%,取得成绩并不理想,详细数据见表2。

从近五年获奖总数来看,各高职院校获奖数量差距较大,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获奖数量最多的学校是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原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共获奖31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奖18次,部分院校获奖次数为1次,获奖次数低于6次的院校占57%。

从优质校建设来看,排名前17的高职院校均为国家级或省级优质校建设单位,国家级优质校建设单位获奖次数比省级优质校获奖次数较多。由此可见,国家级或省级优质校建设单位比较重视技能大赛的成绩。

(二)省赛获奖情况分析

依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比赛结果的通知》,整理排名前32位的高职院校获奖赛项数据如表3。202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布获奖信息的赛项共59个,有67所院校参加并获奖。

从获奖赛项数量分析,获奖赛项数量最多的是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有32个赛项获奖,次之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获奖赛项占总赛项个数比例40%以上的仅8所院校,占比30%以上的有16所院校,占比10%以上的有32所院校;全省约有50%的高职院校仅在1~5个赛项上获奖。由此可见,河北省各高职院校获奖赛项情况差别较大,综合性高职院校发展较缓慢,各高职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度差异较大,省赛赛项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接还需要不断完善。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承办主体多样,赛事标准不统一

根据河北省“集团办大赛”总体原则,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申报、参赛报名、赛项举办等工作流程主要由职教集团负责,审核权限主要在集团层面。赛项承办主要由各省级职教集团调动集团内部校、行、企、研等各方专业技术力量,确定本集团专业大类省赛赛项设置,并上报集团大赛执委会,再由各职教集团召开内部遴选会议,遴选省赛赛项及其承办单位,并编写赛项竞赛方案,上报省赛组委会,由省赛组委会汇总并审核。

由于各赛项分别由不同的职教集团负责,承办主体多样,因而各赛项间赛事规格、赛事流程、赛事评判标准等不统一。赛项申报审核权限由各职教集团负责,赛项设置的针对性和权威性有待考量,赛项申报审核流程还不规范。此外,由于赛项活动各职教集团负责统筹组织,而各赛项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赛项间存在沟通不畅、部分赛项设置专业覆盖面较窄、行业需求小、参赛院校范围受限等情况,因而不利于构建省内职业院校全员参赛的竞争氛围。

(二)职教集团依托于理事长单位,集团自身主体特征不明显

2018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印发《河北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集团事务主要由理事(或董事)长单位负责,一般设在牵头高等职业学校。

通过调研省内多家职教集团发现,首先,集团事务主要由牵头院校的行政人员兼职负责,集团自身主体特征并不明显;其次,各职教集团并非行政主体单位,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客观因素影响,在赛事创新、赛事决策等问题上主动权不够,不利于技能竞赛体系创新;再次,各职教集团事务管理没有统一规范的流程,活动信息发布主要以微信群或QQ群的形式通知,只有个别职教集团有官网;最后,职教集团活动更新较少,集团之间及集团内部各高职院校间的交流活动较少。通过对河北省教育厅2019年公布的28个职教集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只有7个职教集团建有信息管理平台用于公开发布集团相关事项及活动信息,但其动态信息更新较少,且主要是理事长单位的信息,而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服务集团其他院校的信息较少。

(三)竞赛投入较大,设备利用率较低

首先是竞赛设备投入较大。一般技能大赛设置赛项是与合作企业共同举办,企业主要提供比赛设备及技术支持,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参加比赛虽然是免费的,但赛项所用的设备比较昂贵,一套设备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一般学校没有配套的经费支持。此外,竞赛设备的利用率也较低。因竞赛设备配套的教学资源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有相应课程体系的支持,而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竞赛资源差距较大,学生很难理解和使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用到的较少。

其次是学校内部相关部门对竞赛支持的投入较大。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赛资源转换缓慢,人才培养体系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与赛项考核内容差距较大。如果参赛团队要在国赛或省赛中获奖,则需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建立配套的课程体系,对精心组建的学生团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而这些相应配套资源的建设均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大量支持下,才有可能取得一些成绩。

(四)赛事宣传力度不够,未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

首先,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之间的宣传力度不够。据统计,河北省综合类高职院校约占三分之一,但2020年河北省设置高职赛项59个,获奖赛项数占总赛项50%以上的仅2所院校,低于10%的却有20多所院校,进一步说明了各院校对比赛的重视程度差别较大。此外,院校参加比赛主要是为了获得名次或荣誉,而将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经验分享等活动较少,在省内高职院校之间还未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其次,技能大赛在学生和教师中的宣传力度不够深入。在院校内组织举办的技能大赛活动较少,且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各学习阶段可参加的比赛;在校园内开展与技能比赛相关的讲座、培训等活动也较少,学生很少接触到省赛、国赛的比赛内容;教师对技能大赛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如果自己不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则很少了解与比赛相关的内容。同时,高职院校针对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不到位,教师和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实用环保”的竞赛承办机制,打造高效竞赛平台

2019年7月,河北省教育厅发布的《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方案》指出,大赛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大赛各项工作,大赛组委会负责全省大赛的顶层设计。其中领导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行政部门负责人,大赛组委会成员主要由领导小组中的行政部门负责人及各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组成。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事业的统筹治理主体,各行政主体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能。方案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行政主体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因此,造成大赛在举办过程中监督、指导功能缺失。为打造高效的竞赛平台,河北省应构建“实用环保”的竞赛承办机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