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采矿背景下高职采矿专业人才素质研究
作者: 周继国 焦健 陈继勋 孙晓慧
摘要:煤炭绿色智能化开采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行业人才素质需求,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为获得绿色智能采矿高职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基于采矿前沿工艺分析行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开展企业问卷调查,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需求综合研究高职采矿人才素质,研究结果获得了与行业趋势和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新时期高职采矿人才素质,并从基本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两个角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自身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行业需求;绿色智能采矿;高职;人才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9-0050-07
煤炭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然会占据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最终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在“绿水青山”战略要求的背景下,绿色采矿得到落实,智能采矿迅速发展,传统采矿工艺逐步被淘汰,原有方式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煤炭行业的需求。绿色智能矿山建设背景下,明确行业人才素质需求,培养大批具备掌握绿色智能采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国能源趋势与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保护与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于新时期采矿人才培养,相关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黄辉等从政府、学校、企业三个角度,对智能采矿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1];阮顺领等分析目前采矿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智能化升级的具体措施[2];丁自伟等从传统采矿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智能采矿人才的培养目标[3];尹升华等认为要着重从培养模式、培养重点、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等方面构建采矿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4];万志军等分析绿色智能采矿与传统采矿的工艺与技术差异,获得了智能采矿课程体系内在逻辑关系[5];朱万成等研究得出未来采矿将面向深部、智能、绿色方向发展,采矿人才需完成多学科交叉学习[6]。既往研究多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改革方向,而对于行业所需的绿色智能采矿人才素质的研究鲜有涉及。
明确行业需求,准确把握人才岗位能力与素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行业人才供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价值。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采矿人才将是未来绿色智能矿山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智能采矿,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践行者。对此,笔者从行业发展方向与要求出发,分析当前高职采矿专业人才素质,调查企业需求,研究高职层次绿色智能采矿背景下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以期为职业教育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新时期采矿工艺对于人才的要求
(一)绿色采矿方向
绿色开采由钱鸣高院士在2003年提出,该理念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同与积极响应,同时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矿业政策的一部分[7]。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中,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减沉开采等理念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与行业的一致认可,成为了绿色采矿的重要技术。瓦斯本身就是能源,抽采后可用于工业生产,同时瓦斯抽采可以从源头上防治瓦斯灾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瓦斯抽采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与安全意义;煤矿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地下水流失,同时地下水活跃容易造成煤矿透水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保水采煤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并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煤矿地下开采容易造成地表沉降与塌陷,对地表构建筑物造成破坏,充填采矿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地表沉降,降低采矿活动对于地表的影响。
无论是地下还是露天开采,实现煤炭开采环境影响控制与治理,绿色开采技术是解决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从开采源头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同时减少破坏后再进行治理的成本,并且绿色开采有助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绿色开采的相关技术已被国家列入规范要求,对于采矿专业毕业生而言,有必要掌握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充填采煤等绿色采矿技术,在工作时能够应用绿色开采理念以及方法进行采矿设计或技术管理。
(二)智能采矿方向
2018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矿山智能化开采被正式列入了国家规范。2020年2日,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联合印发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2021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智能化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以上文件的发布标志着煤矿智能化改造政策的有序推进,行业趋势得到验证,煤炭智能化已成为煤炭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预计到2035年,我国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导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多数煤矿都已逐步开始智能化建设,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煤炭智能化开采陆续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集团、中煤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大同煤矿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平顶山煤业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等多家矿区完成了试验与生产[8]。为了解国内煤炭智能化建设的基本现状,笔者对国内46家煤矿企业的智能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60%~80%的煤炭企业已经实现部分系统的自动化或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智能装备与技术在矿井中被广泛应用。其中,80%以上的矿井在应用初步智能矿井通信技术,60%以上的矿井采煤工作面已经实现集控智能化,超过60%的企业其胶带输送机与提升机以及有轨运输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与管理,70%以上矿井的主风机能够实现自动控制,通风网络能够进行智能调控,70%以上的矿井拥有一定智能化程度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60%以上的矿井可实现主排水自动控制,水文动态监测,预测水害。
结合国家战略以及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煤炭智能化已经成为矿山企业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煤炭智能化开采正处于向第三个阶段过渡状态,各企业煤炭智能化发展正处于初中级阶段,智能机械、机电设备被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被融入传统采矿,采矿已经成为了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工程,煤炭智能化会越来越完善。因此,对于采矿专业学生而言,仅仅单纯地学习传统采矿知识与技能,未来将会被行业所抛弃。高职学生作为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除基础采矿知识以外,需要充分掌握传感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成为掌握煤炭智能化多学科领域知识,具备煤炭智能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煤炭智能化建设将不断升级与完善,学生需要树立忧患意识,除了掌握现阶段煤炭智能化知识与技能,还需要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前沿,不断学习行业新的煤炭智能化元素与内容,更新自身知识与技能。
二、企业人才素质需求调查分析
人才培养是学校、政府、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任务,但人才的需求在于企业,为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笔者对46家煤炭企业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一)基本素质模块调查分析
1.基本素质与能力
如图1所示,问卷选择16个指标调查了企业对于采矿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的重视程度,重视评价程度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非常看重、比较看重、一般、不太看重、不看重。为了充分量化企业对于毕业生能力与素质的重视程度,分析企业需求,将五种评价程度依次设定为4~0分,即“非常看重”4分,中间依次降低1分,“不看重”为0分,根据统计结果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各指标的重视度期望值:
Ei=4xi1+3xi2+2xi3+xi4+0xi5 (1)
其中,Ei为某指标期望值,xi1为选择某指标为“非常重要”的企业占总企业数量的比例,xi2为某指标“比较重要”的比例,xi3为某指标“一般”的比例,xi4为某指标“不太看重”的比例,xi5为某指标“不看重”的比例。
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各指标期望值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16项基本素质与能力中,吃苦耐劳的品质是排在重视度期望值第一位的,说明矿山企业对于采矿专业毕业生在吃苦耐劳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与期望,通过对被调查企业的回访得知其主要原因是采矿的特殊环境与艰苦条件。多数毕业生难以接受采矿工作艰苦的环境以及工作的危险性,所以矿山企业在招聘采矿专业工作人员时对于吃苦耐劳的品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日常需要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自身对于专业的热爱。16项素质与能力中,排在重视度期望值前5项的依次为:吃苦耐劳的品质、交际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同时除了外语水平之外,其他能力或素质重视度期望值都在2.7以上,接近“较为重要”的期望值3。所以,16项能力或素质中,除了外语水平之外并没有其他重要度较低的,表明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如果仅重视专业教育是满足不了企业与就业市场需求的。
2.大学经历
图2为企业对毕业生拥有哪些大学经历或成果的要求情况调查统计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6项经历中超过70%的企业喜欢有专业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远远高其他项目,说明多数企业要求采矿专业的学生拥有实习经历。采矿工作岗位是一种现场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单纯通过理论教学难以将复杂的地下空间结构与采矿真实环境完全呈现给学生,必要的实习与现场工程经历对于学生专业技术的提升大有帮助,同时也反应出采矿专业教学工作不能忽视学生的实习实训,应该将理论知识和矿山实际建设与生产相结合,高质量的实习实训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此外,有56.5%的企业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有41.3%的企业喜欢专业比赛得过奖,两项成果分别排在第二、三位,表明专业知识与学习成绩也是企业在录用人才时的重要考察因素。
3.企业采矿岗位员工特征
为了进一步明确采矿专业毕业生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问卷对于各企业采矿专业职工基本素质特征进行了调查,图3为各企业认为其采矿专业员工所具备特征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8项特征中,90%以上的企业认为其采矿专业的员工具有能适应艰苦环境的特征;80%以上的企业认为其员工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再次体现了采矿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能克服艰苦环境、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80%以上的企业认为其员工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60%以上的企业认为在一定的工作年限之后,其采矿专业员工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同时对于本行业非常了解。以上这些在职员工的自身基本素质特征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或毕业后都应该引起重视。
(二)专业素质模块调查分析
1.对毕业生的岗位设置
图4为企业对于采矿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安排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对于采矿专业毕业生而言,超过95%的企业倾向于让他们担任采矿技术人员,67%的企业倾向于让他们从事采矿安全员一职,仅有40%左右的企业会让其从事企业管理岗位或者从事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以上数据表明,采矿专业的岗位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企业更倾向于让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采矿技术与采矿安全等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永远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专业方面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若进入矿山企业就业,必须认真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并学会应用。同时,仅40%左右的企业会让采矿专业毕业生从事矿山机械操作或维护工作,例如提升机、采煤机操作等,说明采矿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非机械操作型人才,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是采矿设计、井巷设计、采掘施工管理、矿山软件的应用等知识与技术,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职业院校的采矿专业仍然需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2.证书要求
问卷就企业对于毕业生证书的要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企业对毕业生是否拥有专业类证书有要求,说明在矿山企业从事采矿专业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学生拥有专业类证书更加有助于自身的就业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此外,30%左右的企业对于大学生常考的英语、计算机证书有要求,比例远低于专业类证书,说明矿山企业在招聘采矿类人才时对于英语及计算机证书要求一般,主要重视专业类证书。通过回访企业,我们发现大部分矿山企业在招聘时对于英语证书没有要求是由于矿山工作中英语使用时间少,对于计算机证书(如计算机一级、二级证书)没有要求是企业更加注重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办公或解决工程问题,该类能力难以通过计算机证书体现,而对于专业证书有相关要求是因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