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的施策及启示
作者: 江晚霞摘要:青年弱势群体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英国1997—2021年间的新工党政府、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以及保守党单独执政政府三个时期的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的政策与措施等背景成因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其成效,并认为英国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的政策与措施对我国在支持目标、支持方式和支持内容上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施策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12-0083-08
21世纪以来,在技术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因为失学、失业、残疾等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而成为弱势群体,青年弱势群体问题突出,这俨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国家也开始加大关注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英国作为最早的福利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始关注青年弱势群体问题的国家,具有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英国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的《了解弱势年轻人》这一报告,依据年轻人身处不利的六大处境,即经历过药物滥用、面临情绪健康问题、成为青少年父母、低成就、成为NEET群体以及犯罪,将英国青年弱势群体归纳为五大群体,分别是情感健康问题群体(16%)、药物滥用群体(8%)、有危险行为的群体(8%)、低成就群体(8%)和被社会排斥的群体(6%)。这份报告还显示社会经济背景的弱势和脱离教育是造成年轻人弱势处境的重要原因[1]。
目前,我国已有的关于职业教育支持弱势群体的研究还很少,但仍然呈现出研究视域多维度、研究内容多角度和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特点。在研究视域上,不仅有对职业教育支持弱势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功能和价值取向的分析,还有对职业教育支持弱势群体与教育扶贫、社会流动、教育公平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以及对各国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成效的比较分析。例如,徐桂庭在教育扶贫的视域下探讨职业教育与贫困阶层的代际传递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的矛盾关系[2]。在研究内容上,我国学者既有从弱势群体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进行职业教育支持的分析,如朱颂梅以残疾人为研究对象,探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对残疾人的支持与补偿路径[3],也有对我国弱势群体的相关政策进行的文本分析,如孙立新和赵如钦运用Nvivo对近十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有关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政策文件,进行文件属性分析和政策话语的分析[4]。在研究方法上,大多学者主要以理论和比较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缺乏实证的研究。其中比较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国别比较,包括对英国、美国、德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的比较探讨。例如,刘娟和郭晓明通过分析以色列的职业教育支持弱势群体问题,探讨职业教育对提高工薪的影响[5]。综上所述,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支持弱势群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青年弱势群体和措施实践的分析还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以英国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的政策与措施为研究对象,聚焦其对教育公平、社会流动和群体补偿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一、英国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的政策与措施
从1997年到2021年,英国政府对青年弱势群体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在历史经验和他国对比下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社会流动、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央层面颁发了很多有关运用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本文主要以时间顺序为轴,梳理英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青年弱势群体施以职业教育支持所颁发的政策与措施,并在分析这些政策措施成因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尝试总结英国职业教育支持和补偿青年弱势群体的成效。
(一)英国职业教育支持青年弱势群体的政策
1.1997—2010年新工党政府时期
自1997年新工党执政以来,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基于社会正义和经济成功相互依存的政策。例如,2003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为确保就业、充实的工作生活以及所需技能的可用性发布了白皮书《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力》(21st Century Skills: Realising Our Potential),提出在全球经济使“终身工作”的概念被“终身就业能力”所取代、技能存在严重缺口以及经济生产力和竞争力远低于主要竞争国家的大背景下,通过各方努力整合,确保每个人都拥有他们所需要的技能,使他们更有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此,提出要推行“人人成功”(Success for All)计划,提高继续学院和培训机构的效率;建立一个新的技能联盟,确保任何人都不应因为缺乏投资自己技能的机会而被剥夺实现其潜力的机会,从而构建一个保证所有人拥有就业能力的包容性的和谐社会[6]。面对国家技能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缺点和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又于2006年发布白皮书《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会》(Further Education Raising Skills Improving Life Chances),该白皮书提出要实施针对14~19岁青少年和成年人技能的重大改革方案,为最需要的年轻人提供免费培训和支持,为所有基于天赋和努力而不是背景的年轻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他们获得良好的高技能工作的资格,从而解决不平等和成就差距的问题[7]。
2007年,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发布绿皮书《在工作中,生活得更好:实现充分就业的下一步》(In Work, Better off: Next Steps to Full Employment),该绿皮书在就业和技能支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劳动力市场最弱势的人提供了帮助,确保那些有健康状况和残疾的人不会被排除在外,并提出作为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即就业率达到80%。同时,还要减少NEET人群数量,一方面确保离开全日制教育的年轻人获得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以便有效过渡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与雇主合作,建立“就业承诺”(Job Pledge)为青年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8]。
2.2010—2015年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时期
本届政府的目标是使经济恢复可持续增长,扩大社会包容性和社会流动性,并建设“大社会”。而技能的提高是支撑这一目标的主要动力来源。基于此,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于2010年发布《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Skills for Sustainable Growth: Strategy Document)国家战略性文件,提出了在公平、责任和自由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对技能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建立一个全年龄就业服务机构为每个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账户。同时雇主将与重组后的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合作,确定并增加对他们所需技能的投资,以重振和改革非正式的成人和社区学习,从而建立“大社会”,让弱势群体参与进来。该文件还强调地方政府要为13~19岁的弱势青少年,未接受教育、就业或培训的青少年,以及25岁以下有学习困难和残疾的年轻人提供更广泛的个人支持[9]。
而后出于高质量的职业建议对于一个有凝聚力和向上流动的社会至关重要这一认识,英国教育部于2010年发布《迈向强大的职业教育》(Towards a Strong Careers Profession)独立报告,为创建一个更公正、更公平的社会提出为年轻人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建议和指导(Careers Education, Information, Advice and Guidance,CEIAG)项目[10]。证据表明,来自弱势背景的年轻人不太可能从他们的家庭和社交网络得到职业建议。所以在2011年,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发布《新挑战,新机遇:实施继续教育改革计划的下一步》(New Challenges, New Chances: Next Steps in Implementing the Further Education Reform Programme)报告,进一步提出为年轻人提供职业信息和建议,并随后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国家职业服务,让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准确信息,同时通过电话热线提供专业的选择建议[11]。
除了认识到职业咨询与建议对青年弱势群体的帮助,英国政府还认识到改善青年弱势群体处境并促进其在教育、培训和工作等方面的参与对教育公平和社会流动方面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该认识,为增加16~24岁青少年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参与度,英国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在2011年发布文件《建立参与,建设未来》(Building Engagement, Building Futures),提出为特定青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例如单亲父母、有健康问题的人、残疾人(包括有学习困难或残疾的人)、青年照顾者、罪犯、药物滥用者和离开照顾者[12]。根据《2010平等法》(The Act 2010),大约有75%的残疾儿童和青年有特殊教育的需要,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为残疾人士及健康问题青年提供就业支持,英国工作和养恤金部于2013年发布《残疾和健康就业战略:迄今为止的讨论》(The Disability and Health Employment Strategy: the Discussion So Far)绿皮书,该绿皮书提出要确保为残疾青年和有健康问题的青年提供的信息和支持集中在一起,并改善残疾青年和有健康问题的青年获得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成功并顺利地从儿童过渡到成人、从学校过渡到工作[13]。
3.2015年以来的保守党单独执政政府时期
2015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获单独执政地位,本届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核心是通过教育促进公平,改善社会问题并促进社会流动。在推崇精英主义的英国,那些身处最弱势背景的人往往被低质量和无关紧要的教育剥夺了可持续和有技能的就业,从而被拖上一条没有出路的路。基于此,英国教育部联合商业、创新与技能部于2016年7月出台《16岁后技能计划》(Post 16 Skills Plan),旨在支持年轻人获得终身持续的技能就业,并满足不断增长和快速变化的经济需求。该计划提出要为那些仍未接受教育、培训或就业的年轻人提供支持,通过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机会,并为青年弱势群体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系统,支持他们获得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同时确保这些路线无障碍、包容、灵活,以适应个人需要,帮助他们都有能力从事可持续的有偿工作。如开办免费技术学校为年轻人提供雇主需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14]。
为进一步打破职业隔离和横亘在青年弱势群体与就业之间的障碍,英国教育部又于2017年4月发布《职业战略:充分利用每个人的技能和才能》(Careers Strategy: Making the Most of Everyone’s Skills and Talents)国家战略性文件,该文件提出要创造一个更强大、更公平的社会,让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其主要内容是制定一个作为学校改善和发展其职业教育支持的标准,即盖茨比标准(The Gatsby Benchmarks),该标准共包含八项内容:一个稳定的职业计划、对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学习、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将课程学习和职业联系起来、与雇主和雇员合作、获得工作场所的经验、正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提供个人指导,以满足每个年轻人,特别是弱势青年的需求[15]。同年12月,为支持儿童和青年充分发挥潜力,英国教育部出台《通过教育改善社会流动性》(Improving Social Mobility Through Education)国家计划,该计划将社会流动性置于教育政策的核心,并汇集了一套连贯的方法,主要包含通过推行优先支援计划,以协助青少年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能继续接受教育,例如16~19岁资助基金。并继续把资源定位于最需要它的特定年轻人群体,施行青年就业援助计划,为青年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获得进入有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信心。同时还优先为来自低收入背景和“职业冷冻区”(CEC认为职业支持较弱的地区)的人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以提升就业机会。这些举措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弱势群体垂直流动的作用,帮助弱势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现有的弱势地位,获得和其他人一样的机会[16]。